[卷四\瘟疫九传] 伤食
    伤食亦头痛恶寒发热。但身不痛。右关脉短滑。或弦滑。与伤寒异。胸膈饱闷。恶食嗳气。此食滞中脘也。宜辛温消导。紫苏、浓朴、枳实、楂肉、神曲、麦芽之类。兼风寒者。
    身体拘痛也。加羌防散之。舌黄口渴者。兼内火也。加连翘、黄芩、莱菔子凉疏之。若兼胀痛甚者。挟痧秽也。加广藿梗、川郁金逐之。按食与痰。乃伤寒兼有之症。临症者必须兼参可也。
    凡停食胀痛。在大腹脐以上者。尚在小肠之间。宜消导。不可下。其痛满在脐及少腹。方是燥屎在于大肠。下之可也。
    

[卷四\瘟疫九传] 蓄血
    蓄血伤寒者。非因伤寒热瘀蓄血。乃平时劳伤所蓄之血也。病不从太阳入。故无恶寒头痛之症。但发热口渴。语言无伦。小便利。大便黑。或胸胁间有痛处。或因血郁心脾。如见鬼状。药不宜凉。亦不可热。当用川郁金、参三七、生楂肉、红花、全归、桃仁、延胡、香附、丹参、泽兰之类。和之行之。如舌润不渴者。加肉桂温之。舌燥便秘。加酒制大黄行之。
    

[卷四\瘟疫九传] 痧秽
    凡痧秽。从口鼻吸入。即从膜原流布三焦。便见头痛恶寒发热。骨节酸疼。与伤寒相似。但脉沉细。或手足指冷。腹满呕恶。与伤寒异。刺少商穴。其血紫滞者是也。须用川郁金、石菖蒲、广藿香、槟榔、浓朴、青皮、紫苏等以逐秽邪。则膜原清肃。三焦通利而愈矣。亦当兼察食痰暑湿为治。
    邵评∶外经络。五内腑。膜原在内外交界之地。章虚谷薛氏湿热条辨。释膜原外通肌肉。不独口鼻所入之邪归之。肌肉湿热之邪。亦必归之。其为三焦之门户而近胃口。故膜原之邪。必由三焦而归脾胃也。
    


前一页 ◇ 痰饮(参叶案)
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