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中出血证(九)
    一妇人得伤寒数日。咽干。烦渴。脉弦细。医者汗之。其始衄血。继而脐中出血。医者惊骇而遁。予曰少阴强汗之所致也。盖少阴不当发汗。仲景云少阴强发汗。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耳目。是为下厥上竭。此为难治。仲景云无治法。无药方。予投以姜附汤。
    数服。血止。后得微汗愈。
    论曰。本少阴证。而误汗之。故血妄行。自脐中出。若服以止血药。可见其标。而不见其本。
    予以治少阴之本。而用姜附汤。故血止而病除。
    

阴中伏阳证(十)
    乡人李信道。权狱官。得病。六脉俱沉不见。深按至骨。则弦细有力。头疼。身温。烦躁。
    手指末皆冷。中满。恶心。更两医矣。而医者不晓。但供调药。予往视之曰。此阴中伏阳也。仲景方无此证。而世人患者多。若用热药以助之。则阴邪隔绝。不能引导其阳。反生客热。用寒药。
    则所伏真火。愈见销铄。须是用破阴丹。行气导水。夺真火之药。使火升水降。然后得汗而解。
    予令以冷盐汤。下破阴丹三百丸。作一服。不半时烦躁狂热。手足渐温。谵语躁扰。其家甚惊。
    予曰汗证也。须臾稍宁。略睡。然汗出。自达旦方止。身凉而病除。(破阴丹方。硫黄水银各一两。结沙子青皮半两。为末。面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冷盐汤送下。出中脏经方脉举要。)

伤寒暴死证(十一)
    己未岁。一时官病伤寒。发热狂言烦躁。无他恶证。四日死。或者以为两感。然其证初无两感证候。是岁得此疾。三日四日死者甚多。人窃怪。予叹之。曰是运使然也。己为土运。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盖太乙天符为贵人。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
    其病暴而死。谓之异也。又曰臣为君则逆。逆则其病危。其害速。是年少宫土运。木气大旺。邪中贵人。故多暴死。气运当然。何足怪也。
    

夜间不眠证(十二)
    陈姓士人。初得病。身热。脉浮。自汗。医者麻黄汤汗之。发热愈甚。夜间不得眠。头重。
    烦闷。悸悸然。中风证强责汗之过也。仲景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燥。不得眠。其人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予先与猪苓汤。次投之以当归。地黄。麦门冬。芍药。乌梅之类为汤。饮之。不汗而愈。
    论曰。黄帝针经曰。卫气者昼行阳。夜行阴。卫气不得入于阴。常行于外。行于外则阳满。
    满则阳跷盛而不得入于阴。阴虚则夜不得眠也。今津液内竭。胃中干燥。独恶于阳。阴无所归。
    其候如此。故以当归。地黄补血。用乌梅以收之。故不汗自愈。
    

大柴胡汤证(十三)
    羽流蒋尊病。其初心烦喜呕。往来寒热。医初以小柴胡汤与之。不除。予诊之曰。脉洪大而实。热结在里。小柴胡安能除也。仲景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二服而病除。
    论曰。大黄为将军。故荡涤湿热。在伤寒为要药。今大柴胡汤不用。诚误也。王叔和曰。若不加大黄。恐不名大柴胡。须是酒洗生用。乃有力。昔后周姚僧坦名善医。上因发热。欲服大黄。
    僧坦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宜轻用。上弗从。服之。遂不起。及至元帝有疾。诸医者为至尊至贵不可轻服。宜用平药。僧坦曰。脉洪而实。必有宿食。不用大黄。病不能除。上从之。
    果下宿食而愈。此明合用与不合用之异也。
    

阳明急下证(十四)
    乡里豪子得伤寒。身热。目痛。鼻干。不眠。大便不通。尺寸俱大。已数日矣。自昨夕汗大出。予曰。速以大柴胡下之。众医骇然。曰。阳明自汗。津液已竭。当用蜜兑。何故用大柴胡药。
    予曰。此仲景不传妙处。诸公安知之。予力争。竟用大柴胡。两服而愈。
    论曰。仲景论阳明云。阳明病。多汗者。急下之。人多谓己自汗。若更下之。岂不表里俱处也。论少阴云。少阴病一二日。口干燥者。急下之。人多谓病发于阴。得之日浅。但见干燥。若更下之。岂不阴气愈盛也。世人罕读。予以为不然。仲景称急下之者。亦犹急当救表。急当救里。
    凡称急者。急下之。有三处。才觉汗出。多。未至津液干燥。速下之。则为径捷。免致用蜜兑也。
    盖用蜜兑。已是失下。出于不得已耳。若胸中识得了了。何疑殆之有哉。
    

伤寒自解证(十五)
    闽人李宗古得疾。口中气热。唇干。屈体卧。足冷。舌上有苔。予诊之。尺寸俱紧。或者谓气热口干。疑其阳胜。蜷足卧。足冷。疑其阴胜。而又阴阳俱紧。是诚可疑也。若不熟读仲景方法。何能治。予曰尺寸俱紧。是寒邪胜也。仲景云阴阳俱紧。法当清。邪中于下焦。又云阴阳俱紧。口中气出。唇干舌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盖以上证候。皆是阴盛阳弱。故仲景云勿妄治者。诚恐后人之疑也。
    故予以抑阴助阳温剂与之。紧脉渐退。四体和。不汗而自解矣。
    

热入血室证(十六)
    辛亥二月。毗陵学官王仲景妹。始伤寒。七八日。寒。喉中涎响如锯。目瞑不知人。病势极矣。予诊之。询其未寒以前证。母在侧曰。初病四五日。夜间谵语。如见鬼状。予曰。得病之初。正值经候来否。答曰经水方来。因身热病作而自止。予曰。此热入血室也。仲景云妇人中风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发作有时。此为热入血室。医者不晓。例以热药补之。遂致胸膈不利。三焦不通。涎潮上脘。喘急息高。予曰。病热极矣。先当化其涎。后当除其热。无汗而自解矣。予急以一呷散投之。
    两时间。涎定得睡。是日遂省人事。自次日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三投热除。无汗而解。
    

筋惕肉证(十七)
    乡里市人姓京。鬻绳为业。谓之京绳子。其子年近三十。初得病。身微汗。脉弱。恶风。医者误以麻黄汤汗之。汗遂不止。发热。心痛。多惊悸。夜间不得眠卧。谵语。不识人。筋惕肉。
    振振动摇。医者以镇心惊风药治之。予视之曰。强汗之过也。仲景云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青龙汤。服之则筋惕肉。此为逆也。惟真武汤可收之。仲景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予三投而大病除。次以清心丸竹叶汤解余毒。数日瘥。
    

阳明当下证(十八)
    乡人李生。病伤寒。身热。大便不通。烦渴郁冒。一医以巴豆丸下之。虽得溏利。而病宛然如旧。予视之曰。阳明热结在里。非大柴胡承气不可。巴豆止去寒积。岂能荡涤邪热温毒耶。亟进大柴胡。三服而溏利止。中夜汗解。
    论曰。仲景一百十三方。丸者有五。理中。陷胸。抵当。麻仁。乌梅也。理中。陷胸。抵当。
    皆大弹丸。煮化而服之。与汤散无异。至于麻仁治脾约。乌梅治湿。故须小丸达下部。其他皆入经络。逐邪毒。破坚癖。导血润燥屎之类。必凭汤剂也。未闻巴豆小丸以下邪毒。且如巴豆性热大毒。而病热人服之。非徒无益。而为害不小矣。李生误服不死。其大幸欤。
    


前一页 ◇ 肾虚阳脱证(八)
后一页 ◇ 桂枝加葛根汤证(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