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诸证门] 煎厥证 |
(主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烦劳,积于夏,令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人参散 主之∶治煎厥气逆,头目昏愦,听不闻,目不明,七气善怒。 人参远志(去心)赤茯苓(去皮)防风(去苗。以上各二两)芍药麦门冬(去心)陈皮(去白)白术(以上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再服。 |
[卷一\诸证门] 薄厥证 |
(主肝。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令人薄厥于胸中。 赤茯苓汤 主之∶治薄厥暴怒,怒则伤肝,气逆,胸中不和,甚则呕血鼽衄也。 赤茯苓(去皮)人参桔梗陈皮(各一两)芍药麦门冬(去心)槟榔(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
[卷一\诸证门] 飧泄证 |
(主冷。出《素问·阴阳应象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清浊交错,食不化而清谷出矣。 白术汤 主之∶治飧泄,风冷入中,泄利不止,脉虚而细,日夜数行,口干,腹痛不已。 白术浓朴(生姜制)当归(去苗)龙骨(各一两)艾叶(半两,熟炒)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
[卷一\诸证门] 胀证 |
(主心腹。出《素问·阴阳应象论》)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返,则气结不散,而腹胀满,常如饱。 吴茱萸汤 主之∶治胀,阴盛生寒,腹满胀,且常常如饱,不欲饮食,进之无味。 吴茱萸(汤淘,炒)浓朴(生姜制)官桂(去皮)干姜(炮。各二两)白术陈皮(去白)蜀椒(出子。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空心,去滓,温服。 |
[卷一\诸证门] 风消证 |
(主心脾。出《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不得隐曲,女人月水病血不流,脾病食不化,风胜真气消。 黄羌活汤 主之∶治心脾受病,精血虚少,气力衰乏,日溢消矣。 黄(一两半,去芦头)羌活石斛防风枳壳(火炒,去穣)人参生地黄牡蛎(烧)黑附子(炮)茯苓(去皮)五味子牛膝(酒浸。各一两)续断(半两)地骨皮(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进三服。 |
[卷一\诸证门] 心掣证 |
(主心。出《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少气嗽泄,三焦不利,上咳下泄,心火不宁,其动若掣。 调中汤 主之∶治心掣不定,胸中刺,气痞壅,上苦咳嗽,下苦泄利。 白术干姜(炮)当归人参五味子赤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两)官桂(一两半)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温服,去滓,稍热,日二服,临卧。 |
[卷一\诸证门] 风厥证 |
(主脾胃。出《素问·阴阳别论》)一阳一阴发病,惊骇,背痛,噫,欠,名风厥。盖胃土肝木,为木克土,风胜湿,不制肾水,故令上逆。 远志散 主之∶治风厥,多惊,背痛,善噫,善欠,意不乐,身背皆痛。 远志(去心)人参细辛(去苗)白茯苓(去皮)黄(去芦头)官桂(各二两半)菖蒲熟干地黄(焙)白术防风(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
[卷一\诸证门] 结阳证 |
(主四肢。出《素问·阴阳别论》)四肢肿,四肢热盛则肿。四肢者,谓诸阳之本,阳结者,故不行于阴脉阳脉,不行,故留结也。 犀角汤 主之∶治结阳,四肢肿满,热菀不散,或毒攻注,大便闷涩。 犀角(屑)玄参连翘柴胡(去苗。各半两)升麻木通(各三钱)沉香(锉)射干(去毛)甘草(炙。各一分)芒硝麦门冬(去心。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同煎至八分,食前,去滓,温服。 |
[卷一\诸证门] 厥疝证 |
(主腹痛。出《素问·五脏生成论》)脉至大虚,积气腹中,隐而难见,阴沉,使脾弱,寒于肢膜,气厥逆也。 加减吴茱萸汤 主之∶治厥疝,腹中冷痛,积气上逆,致阴冷于肢膜。 吴茱萸(二两,汤洗,炒)川乌头(去皮,炮)细辛(去苗。各三两)良姜当归干姜(炮)官桂(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
[卷一\诸证门] 结阴证 |
(主便血。出《素问·阴阳别论》)结阴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以阴气内结,故不得通行,气血无宗,渗入肠下,致使渐多。 地榆汤 主之∶治结阴,下血不止,渐渐极多,腹痛不已。 地榆(四两)甘草(三两,半炙半生)缩砂仁(七枚,每服可加为妙)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三盏,缩砂仁同煎至一半,去滓,温服。 |
[卷一\诸证门] 解证 |
(主肾实。出《素问·平人气象论》)冬脉太过,缓而涩,肾实,精不运。解者,缓,,疑,寒热类也。 利肾汤 主之∶治解,春脉动,气痛气乏,不欲言,此为肾元有余矣。 泽泻生地黄赤茯苓(去皮。各一两半)槟榔麦门冬(去心)柴胡枳壳(麸炒,去穣)牛膝(去苗,酒浸。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
[卷一\诸证门] 胃疸证 |
(主胃热。出《素问·平人气象论》)食已如饥,胃热能消谷,阳明脉终,心火上行,心憎烦,身黄,小便赤涩也。 加减茯苓汤 主之∶治胃疸积热,食已辄饥,面黄瘦,胸满胁胀,小便赤。 赤茯苓陈皮(去白)泽泻桑白皮(锉。各三两)赤芍药白术(各四两)人参官桂(各二两)石膏(八两)半夏(六两,汤洗,生姜制,焙)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如病甚者,加大黄、朴硝各二两。 |
[卷一\诸证门] 蛊病证 |
(主脾风。出《素问·玉机真藏论》)脾风传肾,一名疝气,小腹痛,出白液,名曰蛊。《左传》云∶惑以丧志,名为蛊,乃真精不守也。 大建中汤 主之∶治蛊病,小腹急痛,便溺失精,溲而出白液。 黄远志(去心)当归泽泻(各三两)芍药人参龙骨甘草(炙。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
[卷一\诸证门] 病证 |
(主筋急。出《素问·玉机真藏论》)蛊腹痛,肾传心,脉相引而急,精液少,脉不荣而引急。 加减建中汤 主之∶治,病相引而急,及五劳七伤,小便数,腹痛难立。 人参甘草(炙)官桂白茯苓(去皮)当归附子(炮)浓朴(生姜制。各一两)龙骨黄(锉)麦门冬白芍药生地黄(各四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饧少许,煎至一盏,温服,去滓。 |
[卷一\诸证门] 劳风证 |
(主诸风。出《素问·评热论》)发在肺下,病强上冥视,唾涕恶风,肾风,入肺中,振栗,故俯仰,成劳风。 芎枳丸 主之∶治劳风,强上冥视,肺热上壅,唾稠,喉中不利,头目昏眩。 川芎枳壳(麸炒,去穣。各等分)上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温水送下,食后,日三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