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病能部] 足厥阴肝脏病论
    厥阴肝脏。在人身居太阴脾之下。少阴肾之前。为人身下部之中。故其位在少腹。其地为血海。其脏微偏左。故其部在两胁两。其经气起足上内廉。循股阴。环阴器。抵小腹。上贯膈。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与督脉会于巅。是以厥阴通乎巅顶。然其脏为两阴之交尽。乃阴之绝阴。其表为少阳。绝而复苏。一阳来复。故少阳起于厥阴。一阳发生之气由此而起。故其藏为木德。主春属甲乙。而与胆气为表里。又其脏主藏血。为血家之部。故其职为血脏而摄血。又主筋。在两阴之间为独使。故能任筋骨劳役之事。为罢极之本。其精上荣于目。而旁通于耳。以木为德。故其体柔和而升。以象春。以条达为性。故其气常苦急。而激暴以发怒。及其病也。其症多逆。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蒙招尤。目瞑。及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以至经病。则腰痛不可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溺道癃闭。其郁与胜。必使及所胜。胜则脾土受邪。故胸满呕逆飧泄。此其大较也。然于其五脏为独使。而合少阳胆为游部。又为将军之官。则于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和则为诸脏之赡养。衰与亢则为诸脏之残贼。凡弦脉所见者皆是也。是以肝家之逆证最多。其与寒热虚实邪气使克。本经自病。与经气相加。凡三十有余症。要为肝之不足。此不必言也。即肝之有余非有余也。肝之阴不足也。或谓肝无补法。此昔人之谬也。夫肝气之逆。由肝志之郁。经曰。以辛散之。以辛补之。岂曰伐之乎。肝火之实。由肝血之虚。经曰。以酸泻之。以酸收之。岂废滋养乎。至若阴邪犯入。则阴厥。阴厥宜温。是补其气也。阴虚不荣。则阳厥。阳厥宜清。是凉其血也。近代薛立斋立论。清肝火。补肝血。矫前人之弊。其得之矣。
    

[卷之二\病能部] 太阳经络及膀胱病论
    内经云。太阳者三阳也。其气最尊。唯心君得主之。故心为阳中之太阳。要为元气之极浓。是以为经为父。而为十二经之纲维。人生于阳。阳气一丝未断不死。是以有取于纯阳。而要其所以为阳。即神明之气故也。其气高而在上。故六阳之气。皆从而上于头。自额颅巅顶。及后之风府。皆太阳也。其气本于少阴肾。又自太冲而上。总于督脉。而极于背之五行。故自顶脊及腰背膂。皆太阳也。其气浮而充满与卫气俱。经云。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唯其卫外。故主一身之充肤泽毛。凡为外之卫者。皆太阳也。主内而专精。故精则养神。主外而固密。故宜静。而躁则消亡。若此气稍有不精不密。则内外之病皆举矣。内之为病也。发寒热壅肿痿厥痛。及为结隔。亢则如霹雳风雨。外之为病也。风寒袭之。
    为伤寒中风。其在经络部位受病。则头痛项强。肩背腰膂骨节疼痛。通身发寒热。伤寒畏寒。伤风畏风。寒则伤营。风则伤卫。其所以纳膀胱。而病不归膀胱者。以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表非其所事。唯日久而行其经尽。则有犯及膀胱。为渴而小便不利。是从其经之本也。乃伤寒诸家竞以脉浮为太阳膀胱病而绝不计太阳为何物。动指膀胱当之。而抑知膀胱固非病之所主也。
    

[卷之二\病能部] 气交外感病论
    四时六气。五运司天。是为三合。缘其三合。故为气交。气交则变而人应之。是以外感百病生焉。人在气交之中故也。四时六气之正。内经全不列证。其不列证者。以正六气。本五行四时之顺。阴阳升降之宜。果合气宜。何尝有病。
    其所以有病者。以其气之至。常有太过不及之差。或有加临乘除。主客胜负。以参合其间。则亦恒能变本气之用。而为太过不及之异。是运气司天。苟相值相加。斯不能无病也。若谓不关于人。则该年之生息凡物类之盛育衰耗。草木之发荣黄落。每年不同。此非其气交而变者乎。人在气交之中。岂无相感之故。盖外有所感。而内之所应。苟失其和。病于是乎作也。夫外之所感。本与内伤七情不同。内伤从素性偏僻。煎迫之有素。脏腑禀受。浓薄之不一而得。然由此而外感。原各有内气之应。非可止以外邪治之也。内经别有奇恒一门。以收内伤。其法虽与运气之外感霄壤。而观运气七篇。
    其病丛列。帝以条绪纷纭。复询岐伯。以致一之道。而岐伯答病机十九条以约之。其致病皆由岁气交加。外淫而甚。其中火热独多者。以二火司天故也。岐伯恐帝未得圆通。首戒以无失气宜。而继之以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盖谓有内证夹之。当更加之意。初不以外感之有余。印定后人眼目也。刘守真高明之士。亦复不察。而执以为脏腑内外百病。皆尽于此。衍为原病式一书。尽以有余属之火甚之症。十恒八九。特信寒凉攻泻之法。立方以误后人。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一书。专以汗吐下三法。从事峻剂法。以为邪祛正立。否则关门闭盗。后学不察。仍其偏说。由于不读内经。而未奇恒之一门耳。夫人脏腑阴阳之气。有有余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盗乘其虚入劫衄其主。当是之时。攻盗乎。救主乎。
    若救主而用攻。杀其主而已矣。故要而论之。运气加临为病者。不越运气之有余不足。以补泻之。而必须内固其脏腑。
    脏腑之有余不足。而内为病者。纵有运气之感。仍当治以脏腑之内伤。而略祛其微邪。以靖内气。所谓养正则邪自去者此也。然则治外感之纯用攻者。要非为善法也。
    

[卷之二\病能部] 厥阴岁气病疏
    按厥阴本气。为风为木。在岁序为十一月。冬至一阳生之后。于时则两阴交尽于上。于气则风木升动于下。是以风木为本。厥阴为标。标属沉阴。本乃少阳。少阳方起于沉阴而未着。故不曰少阳。而曰厥阴。于时风木而未胜乎阴。而厥阴用事。是以凡厥阴时气。及岁气司天在泉所至。虽属风木。而标之所在。皆风木不足。阴寒有余。在人应之。外动于风。内感于肝。而恒起于阴。故其病在筋。所至为里急。阴乘木而木郁也。为支痛胁痛。阴乘本经络。而木不伸也。
    为缓戾。风动筋而筋转也。为呕泄。风木上达下克也。此皆所至而病也。然司天恒气。从六元天气司之。若己亥岁。虽厥阴司天。乃风气在上。厥阴下奉之。则风宣而动。风行地上。必脾土受克。势必病脾。是以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舌本强。食则呕。此时脾之部位经络。两为所乘。故病如是。至若胃膈如塞。腹胀。溏冷泄水闭瘕之反见者。则又风兼阴寒。阴寒动脾。而厥阴之标见也。然而风气在上。又中见少阳。则风与少阳摇动。当其淫胜。又必本肝先病。故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皆风与热并。而摇动肝脾之间也。风木之动必兼寒热二者。是以寒热二症。亦出于肝也。若当不运不及。则恒从金气所化。而为摇动注恐。摇动者筋病。注恐者肝胆俱病。又其病为支废。且壅肿疮疡。木被金刑。清燥伤荣。而壅溪谷关节。故支废且壅肿疮疡也。然以在天之气。岂容尽克。于是有郁。郁与燥伤异。燥伤为乘所胜。郁则为内不伸。盖其气将发而伏也。惟伏而不发。则郁特甚。所以民病亦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症与风胜同。彼以木逆。此以木伏也。抑久而伏。必将上拒于鬲。故遂支两胁而鬲咽不通也。甚则耳鸣目眩。转不识人。善暴僵仆。不郁生火。而相煽于心肾之间。使神魂不守。而卒中暴厥也。故所谓郁者。非不及也。受制而莫之发。则怒而自相乘也。
    此其治必发而伸之乃快耳。病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兼火与寒。诸暴强直。
    皆兼胜与郁。总之皆厥阴风木外淫之为也。内气不足。而与之逢合者有之。时气太过。而脏气不能御者有之。是以有主客之分治。客以急治。主以缓治。主胜逆。客胜缓。从此治六气之权衡也。
    


前一页 ◇ 足少阴肾脏病论
后一页 ◇ 少阴岁气病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