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初服桂枝汤而反烦者,阳邪痹于阳而不散也,故先刺风池、风府,以通其痹。 阳邪被抑而未服者,仍当从阳因而去之。此桂枝汤去芍药之意。 病在阳而反下之,邪气被抑而未复,正气方虚而不振,是以其脉多促。然当辨其仍在表者,则纯以辛甘发之,桂枝去芍药汤是也;辨其兼入里者,则并以苦寒清之,葛根黄芩黄连汤是也。 余寇未平,复合为乱;余邪未净,复集为病。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是也。 大下之下之后,复发汗三条,均是汗、下之后。然小便不利者,伤其阴也;振寒脉微细者,阴阳俱伤也;昼日烦躁不得卧者,伤阳而不伤阴也。于此见病变之不同。发汗则动经者,无邪可发,而反动其经气也。余谓此条为饮症者,未必谬也。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者,是动其经气也。但阳脉微者,先汗之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逐坚攻瑕之法。 喘而汗出,有阳气虚脱者,亦有热气内迫者。太阳病下之,下利,脉促,喘而汗出,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是也。 利水、逐血,为热入膀胱两大法门。利水厘清、温,五苓、猪苓是也;逐血辨微、甚,桃仁承气、抵当汤丸是也。 青龙汤主散表寒,而兼清里热,故麻黄多于石膏;麻杏甘石主清肺热,而兼散肺邪,故石膏多于麻黄。桂枝汤主散表邪,故桂枝倍芍药,而益生姜之辛;建中汤主立中气,故芍药倍桂枝,而益饴糖之甘。品味相同,而君臣异用,表里、补泄,因之各异矣。 太阳转入阳明,其端有二∶一者汗出不彻,邪气不服而传。曰∶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一者汗出过多,胃中干燥而传。曰∶太阳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也。 经邪不能聚,故传入腑,则聚而不传。经邪未变,故恶寒;入腑,则变热而不寒。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入腑症也。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气内蒸而津不从也。 痞症表未解者,宜先解表,不可便治其痞。若兼下利不止者,则不拘此例,宜合表里而并治。太阳病外症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是也。 阳明津涸,舌干口燥者,不足虑也;若并亡其阳,则殆矣。少阴阳虚,汗出而厥者,不足虑也;若并伤其阴,则危矣。是以阳明燥渴,能饮冷者生,不能饮者死;少阴厥逆,舌不干者生,干者死。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邪自本而之标,自脏而入腑也,虽便血可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