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三六)昨进凉解方。身热已止。口渴亦减。是邪解之象。但呕吐妨食。寤而少寐。余邪未清于胃腑。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拟温胆汤。 鲜竹茹(一钱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茯苓(二钱)枳实(二钱)橘红(一钱)姜汁(冲入,一钱)川石斛(三钱)车(三一)不寐多日。气逆欲呕。此属肝阳上升。阳不下交于阴所致。进酸枣仁汤。 酸枣仁(炒黑切研,三钱)知母(四钱)茯苓(一钱)生甘草(三钱)川芎(五分)潘(三五)脉细面白。寤不成寐。归脾汤主之。 嫩黄(三钱)焦于术(二钱)远志(五分)当归(一钱五分)炙草(五分)枣仁(三钱)茯神(二钱)龙眼肉(三钱)钟(四五)痢久伤阴。痢止泻减。脉象右微。泻血一次。颇多。汗泄不寐、心、脾、肝、肾皆亏。阳气不肯下交于阴。脏病散。难奏效。深虑反复。议养荣汤去桂、芍、远志、陈皮。加枣仁。 人参(五分)炙黄(二钱)炙草(五分)炒松熟地(四钱)五味子(三分)当归(一钱五分)茯神(二钱)枣仁(炒焦研,二钱)甜冬术(二钱)加桂圆肉(二钱)又议人参养荣汤去桂、姜、枣。 人参(五分)绵黄(三钱)炙草(五分)甜冬术(二钱)原熟地(四钱)当归(一钱五分)五味子(三分)陈皮(一钱)生白芍(一钱五分)茯苓(二钱)远志(去心研,四分)加左牡蛎(二钱)龙骨(研,一钱)又两颧赤色。阴火上升。口干汗泄。少寐。下纯血已止。此血由经阻三月。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三阴大亏。 经断瘀阻。乃温补内托。而始下此病根也。与痢症下纯血例于不治之条迥异。然前方已臻小效。脉右微已振。左脉稍濡。腹痛忽冷忽热。踞于少腹。腹为阴是也。酸水涌溢不止。木邪何疑。当此气血交亏。无清火法。必得导火归原。方是治病法程。仍议人参养营汤去当归、姜。 人参(另煎冲,五分)嫩黄(三钱)炙草(五分)淮熟地(五钱)五味子(三分)炒焦白芍(一钱五分)甜冬术(二钱)远志(去心研,四分)云茯神(二钱)陈皮(一钱)加大枣(二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