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失音
    吴(三六)外冷内热。久逼失音。用两解法。(寒热客邪迫肺)麻杏甘膏汤宋(三十)先失音。继喉痹。是气分窒塞。微寒而热。水饮呛出。咯痰随出随阻。此仍在上痹。舌黄口渴。
    议与苦辛寒方。
    射干麻黄杏仁生甘草石膏苡仁陆(二二)秋凉燥气咳嗽。初病皮毛凛凛。冬月失音。至夏未愈。而纳食颇安。想屡经暴冷暴暖之伤。
    未必是二气之馁。仿金实无声议治。
    麻黄杏仁生甘草石膏射干苡仁又芦根汁杏仁汁莱菔汁鲜竹沥熬膏。
    范(三一)气燥。喉痹失音。少阳木火犯上。(胆火烁喉)生鸡子白冬桑叶丹皮麦冬生白扁豆壳某喉干失音。一月未复。津液不上供。肺失清肃。右寸脉浮大。(气分燥津液亏)枇杷叶(一钱半)马兜铃(八分)地骨皮(一钱)桑皮(八分)麦冬(一钱)生甘草(三分)桔梗(六分)白粳米(二钱)某血后音哑。便溏。(失血津液亏)生扁豆炒白芍炙草川斛山药米糖大枣何劳损。气喘失音。全属下元无力。真气不得上注。纷纷清热治肺。致食减便溏。改投热药。又是劫液。宜乎喉痛神疲矣。用补足三阴方法。(阴虚)熟地五味炒山药茯苓芡实建莲肉孙(二一)久咳。失音喉痹。
    陈阿胶(同煎二钱)生鸡子黄(同煎一枚)炒麦冬(一钱半)川斛(三钱)甜北沙参(一钱半)炒生地(二钱)生甘草(三分)茯神(一钱半)夫宫商角征羽。歌哭呼笑呻。此五脏所属之音声也。原其发声之本在于肾。其标则在乎肺。病有虚实。由咳嗽而起者居多。或肺有燥火。外感寒邪。火气郁遏而喑者。有肺金燥甚。
    木火上炎。咽干喉痹而喑者。有风热痰涎。壅遏肺窍而喑者。有嗔怒叫号。致伤会厌者。亦有龙相之火上炎。凌烁肺金。久咳不已而喑者。有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是即暴中之不能言者也。先生有金空则鸣。金实则无声。金破碎亦无声。此三言足以该之矣。有邪者。是肺家实也。无邪者。是久咳损肺。破碎无声也。其治法有寒者散寒。有火者清火。有风痰则祛风豁痰。若龙相上炎烁肺者。宜金水同治。若暴中之喑。全属少阴之虚。宜峻补肝肾。或稍兼痰火而治之。其用药总宜甘润。而不宜苦燥。斯得之矣。(华岫云)徐评久嗽失音。必由药误。麦冬五味。此失音之灵丹也。服之久。无不失音者。若全失。即使其人力如虎。而走如马。半年之后。无有不死。若风寒痰火偶尔失音者。即不治亦愈。但更加以麦冬五味。则弄假成真矣。此老竟茫然也。
    

[卷二] 肺痿
    洪(三二)劳烦经营。阳气弛张。即冬温外因咳嗽。亦是气泄邪侵。辛以散邪。苦以降逆。希冀嗽止。而肺欲辛。
    过辛则正气散失。音不能扬。色消吐涎喉痹。是肺痿难治矣。仿内经气味过辛。主以甘缓。(苦辛散邪伤肺胃津液)北沙参炒麦冬饴糖南枣查(二四)脉细心热。呼吸有音。夜寤不寐。过服发散。气泄阳伤。为肺痿之。仲景法以胃药补母救子。祟生气也。金匮麦门冬汤。
    徐(四一)肺痿。频吐涎沫。食物不下。并不渴饮。岂是实火。津液荡尽。二便日少。宗仲景甘药理胃。乃虚则补母。仍佐宣通脘间之格。
    人参麦冬熟半夏生甘草白粳米南枣肉沈积劳忧思。固是内伤。冬温触入而为咳嗽。乃气分先虚。而邪得外凑。辛散。斯气分愈泄。滋阴非能安上。咽痛音哑。虚中邪伏。恰值春暖阳和。脉中脉外。气机流行。所以小效旬日者。生阳渐振之象。谷雨暴冷骤加。卫阳久弱。不能拥护。致小愈病复。诊得脉数而虚。偏大于右寸。
    口吐涎沫。不能多饮汤水。面色少华。五心多热。而足背浮肿。古人谓金空则鸣。金实则无声。
    金破碎亦无声。是为肺病显然。然内伤虚馁为多。虚则补母。胃土是也。肺痿之。议宗仲景麦门冬汤。
    王(三十)溃疡流脓经年。脉细色夺。声嘶食减。咳嗽。喉中梗痛。皆漏损脂液。阴失内守。阳失外卫。肺痿之。谅难全好。(液伤卫虚)人参黄苡仁炙草归身白芨顾(三六)久咳神衰。气促汗出。此属肺痿。
    黄(蜜炙八两)生苡仁(二两)白百合(四两)炙黑甘草(二两)白芨(四两)南枣(四两)水熬膏米饮汤送。
    汤肺气不降。咳痰呕逆。(肺气不降)鲜芦根桃仁丝瓜子苡仁肺痿一症。概属津枯液燥。多由汗下伤正所致。夫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津亡而气竭也。然致痿之因。
    非止一端。金匮云。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之。重亡津液。故令肺热干痿也。肺热干痿。则清肃之令不行。水精四布失度。脾气虽散。津液上归于肺。而肺不但不能自滋其干。亦不能内洒陈于六腑。外输精于皮毛也。其津液留贮胸中。得热煎熬。变为涎沫。侵肺作咳。唾之不已。故干者自干。唾者自唾。愈唾愈干。痿病成矣。金匮治法。贵得其精意。大意生胃津。润肺燥。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清火热。以复肺之清肃。故外台用炙甘草汤。在于益肺气之虚。润肺金之燥。千金用甘草汤。及生姜甘草汤。用参甘以生津化热。姜枣以宣上焦之气。使胸中之阳不滞。而阴火自熄也。及观先生之治肺痿。每用甘缓理虚。或宗仲景甘药理胃。虚则补母之义。可谓得仲景心法矣。(邹时乘)

[卷三] 遗精
    陈厥后。吸短多遗。议摄下焦。(阴虚阳动)熟地(四钱)桑螵蛸(二钱)覆盆子(一钱)五味(一钱)湖莲(三钱)芡实(二钱)茯神(三钱)山药(二钱)某(四十)梦遗精浊。烦劳即发。三载不痊。肾脏精气已亏。相火易动无制。故精不能固。由烦动而泄。
    当填补下焦。俾精充阳潜。可以图愈。
    熟地(八两)麦冬(二两)茯神(二两)五味(二两)线胶(四两)川斛膏(四两)沙苑(二两)远志(一两)芡实(三两)湖莲(三两)金樱膏丸。
    马(二二)阴虚体质。常有梦泄之疾。养阴佐以涩剂。仍参入通药可效。六味去丹泽加湖莲芡实五味远志秋石金樱膏丸。
    张阴精走泄。阳失根据附。上冒为热。坎水中阳不藏。古人必以浓味填之。介类潜之。乃从阴以引阳。与今人见热投凉不同。
    熟地龟甲淡菜青盐茯神柏子仁女贞子山药旱莲草某(二一)脉左弦右濡。梦遗。咳逆气急。
    熟地麦冬萸肉五味牡蛎茯神女贞子山药湖莲川斛膏芡实金樱膏加蜜丸。每服四五钱。淡盐汤下。
    杨脉垂入尺。有梦遗精。议填阴摄固其下。
    熟地萸肉五味山药茯神覆盆子远志线胶湖莲芡实金樱膏丸盐汤下。
    刘先患目疾。流泪。嘈杂不欲食。内郁勃。阳气过动。阴虚不主摄纳。春半连次遗泄。腰脊酸楚。皆肝肾病矣。
    熟地龙骨萸肉茯神丹皮湖莲芡实远志某劳损漏疡。大便时溏。阴火上升。下则遗滑。
    熟地龟版芡实山药女贞建莲炙草豆皮某少年频频遗精。不寐心嘈。乃属肾中有火。精得热而妄行。日后恐有肾消之累。
    焦黄柏生地天冬茯苓牡蛎炒山药某脉虚色白。陡然大瘦。平昔形神皆劳。冬至初阳动。精摇下泄。加以夜坐不静养。暴寒再折其阳。身不发热。时时惊惕烦躁。从仲景亡阳肉例。用救逆汤法。必得神气凝静。不致昏螈之变。救逆汤去芍。
    费色苍脉数。烦心则遗。阳火下降。阴虚不摄。有湿热下注。此固涩无功。(阴虚湿热)萆黄柏川连远志茯苓泽泻桔梗苡仁吴(二二)病形在肾肝。但得泻头中痛微缓。少腹阴囊亦胀。想阴分固虚。而湿热留着。致腑经之气。
    无以承流宣化。理固有诸。先泄厥阴郁热。兼通腑气再议。
    龙胆草胡黄连萆丹皮茯苓泽泻又阅病原。是脏阴阴精之亏。致阳浮头痛。兼有遗精。月数发。下虚上实。纯以补涩。决不应病。
    性不耐丸剂。与通摄两用。
    龟版秋石熟地女贞远志芡实湖莲茯苓熬膏。
    钱(二十)脉右弦左垂。阴虚湿热。遗精疮蚀。
    黄柏知母熟地萆茯苓远志蜜丸。
    某梦遗病。乃是阴气走泄。而湿热二气乘虚下陷。坠自腰中至囊。环跳膝盖诸处可见。久遗八脉皆伤。议用通药。兼理阴气。猪苓汤又熟地五味芡实茯苓湖莲山药宋(二三)无梦频频遗精。乃精窍已滑。古人谓有梦治心。无梦治肾。肾阴久损。阳升无制。喉中贮痰不清。皆五液所化。胃纳少而运迟。固下必佐健中。(下损及中兼治脾胃)人参桑螵蛸生龙骨锁阳芡实熟地茯神远志金樱膏丸。
    华(二九)神伤于上。精败于下。心肾不交。久伤精气不复谓之损。内经治五脏之损。治各不同。越人有上损从阳。下损从阴之议。然必纳谷资生。脾胃后天得振。始望精气生于谷食。自上秋至今日甚。乃里真无藏。当春令泄越。生气不至。渐欲离散。从来精血有形。药饵焉能骤然充长。
    攻病方法。都主客邪。以偏治偏。阅古东垣丹溪辈。于损不肯复者。首宜大进参术。多至数斤。谓有形精血难生。无形元气须急固耳。况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若得中苏加谷。继参入摄纳填精敛神之属。方今春木大泄。万花尽放。人身应之。此一月中。急挽勿懈矣。
    参术膏米饮调送。
    接进寇氏桑螵蛸散去当归。
    此宁神固精。收摄散亡。乃涩以治脱之法。
    又半月来。服桑螵蛸散以固下。参术膏以益中。遗滑得止。其下关颇有收摄之机。独是昼夜将寝。心中诸事纷纷来扰。神伤散越。最难敛聚。且思虑积劳。心脾营血暗损。血不内涵。神乃孤独。议用严氏济生归脾方。使他脏真气。咸归于脾。今夏前土旺司令。把握后天。于理最合。归脾汤。
    又立夏四日。诊左脉百至余。颇有敛聚之意。右关及尺。芤动若革。按脐下过寸。动气似若穿梭。此关元内空。冲脉失养。而震跃不息。此女子胞胎。男子聚精之会也。大凡内损精血形气。
    其胃旺纳食者。务在滋填。今食减不纳。假寐片晌。必烦惊惕。醒而汗。自述五心热炽。四肢骨节热痿如堕。明是阴精内枯。致阳不交阴。转枯转涸。自下及中至上。前投桑螵蛸散。固涩精窍。遗滑经月不来。奈寝食不加。后天生气不醒。浓填补。于理难进。即参术甘温益气。又恐益其枯燥。宜参生脉以滋三焦。晨进人乳一杯。使气血阴阳。引之导之。迎夏至一阴来复。早用人乳一盏。隔汤炖热服。午后略饥。用生脉四君子汤。
    又一月来。虽经反复。参脉症形色。生阳颇有根蒂。近食蚕豆滞气。腹中微膨。食后口味酸浊。
    是久卧重者。脾阳运动之机尚少。而火升心烦。动气汗出遗精。虽减于昔。未得平复。总是内损已深。若调治合宜。只要精气复得一分。便减一分病象。长夏脾胃主令。培土助纳为要。而精气散越。仍兼摄固之法。刻下味酸微膨。补脾少佐疏胃宜晚进。其早上另制补摄丸剂。益脏真以招纳散失之气。
    (晚服方)人参茯苓白术炙草广皮麦冬五味神曲麦芽炒黄柏(早上丸方)人参桑螵蛸白龙骨淡苁蓉五味芡实茯神枣仁金箔金樱膏丸。淡盐汤送三四钱。
    又形色有渐复之象。较之夏至。病去三四。但诊右脉弦大。尚少冲和。左脉细促未静。谷进运迟。有吞酸胀。寐中仍欲遗精。此中焦之阳。宜动则运。下焦之阴。固则能守。乃一定成法。
    午后服异功散加炒谷芽。
    (晨服)遗症固涩下焦。乃通套治法。想精关已滑。涩剂不能取效。必用滑药引导。同气相求。古法有诸。
    牛骨髓羊骨髓猪脊髓麋角胶白龙骨生牡蛎熟地萸肉茯神五味山药芡实湖莲远志砂仁胶髓代蜜丸。晨服四钱。秋石二分化水下。
    毛(二六)长夏暑温热郁。都令脾胃受伤。色黄神倦。气分自馁。因有遗泄一症。在盛年阴虚为多。及询纳食未为强旺。遗发必劳烦而来。脉象非数搏。议以养脾立法。归脾去黄桂圆加益智龙骨。
    项脉左弱右弦。色黄食少。腹胀便溏。常有梦遗泄。此非阴柔涩腻可服。用煦阳以涵阴。
    生菟丝子覆盆子蛇床子五味子韭子益智仁(煨)补骨脂龙骨建莲粉丸。
    丁阴精走泄。阳不内根据。欲寐即醒。心动震悸。所谓气因精夺。当养精以固气。从前暖药不错。但不分刚柔为偏阳。是以见血。莫见血投凉。(心肾兼治)龟版(去墙削光一两)桑螵蛸壳(三钱)人参(一钱)当归(一钱)青花龙骨(三钱飞)抱木茯神(三钱)姚(二四)始于念萌不遂其欲。阳下坠而精泄。先梦者。心阳注肾。久则精血日损。不充养筋骨为痛。
    下损及中。食不运化。此非萸地腻膈。以及涩精可效。妙香散。
    许(十八)阴气走泄遗精。务宜滋填塞固。今纳谷少而不甘。胃气既弱。滋腻先妨胃口。议用桑螵蛸散。蜜丸服三四钱。
    戈遗精数年。不但肾关不固。阳明脉络亦已空乏。欲得病愈。宜戒欲宁心一年。寒暑更迁。阴阳渐交。用桑螵蛸散治之。
    顾(十九)滑精。用阴药顿然食减。药先伤胃。据述梦寐惊狂。精走无以护神。当固无形矣。
    人参生龙骨桑螵蛸益智仁茯神茯苓远志木香吕(三七)有梦乃遗。是心有所触而致。经营操持。皆扰神动心。说商贾客于外。非关酒色矣。妙香散。
    俞(三七)壮年形质伟然。脉来芤虚。述心悸怔。多畏惧。夜寐不甚宁静。此阳不易交于阴。过用劳心使然。用妙香散。
    张(二四)形壮脉小。自述心力劳瘁。食减遗精。仿景岳精因气而夺。当养气以充精。理其无形。以固有形。妙香散。
    支(二二)痰多鼻塞。能食。有梦遗精。医投疏泄肺气消痰。六十剂不效。问读书夜坐。阳气必升。充塞上窍。上盛下衰。寐则阳直降而精下注为遗。用补心丹。
    黄(三一)真阴损伤。而五志中阳。上燔喉痛。下坠为遗。精髓日耗。骨痿无力。必延枯槁而后已。药饵何足久恃。
    早服补心丹晚服桑螵蛸散。
    胡遗精四年。精关久滑不固。阴久伤。阳气不入阳跷穴。夜寤不寐。前以镇摄小效。独心中怔悸不已。以桑螵蛸散。从心肾治。
    毕(二六)有梦遗精。是心肾病。清心固肾。是为成法。得以水火交合。病当渐减。内伤病。从内起。岂得与外来六气混治。
    熟地龙骨远志五味茯神芡实建莲金樱膏丸。
    程左脉刚坚。火升。神气欲昏。片刻平复。宛若无病。此皆劳心五志之阳动。龙相无制。常有遗泄之状。先用滋肾丸三钱。淡盐汤送。
    又早服补阴丸晚服三才加炒黄柏砂仁。
    又交霜降。络中陡然热蒸。肢节皆麻。火风震动。多因脾肾液枯。议用二至百补丸意。斑龙二至百补丸加黄柏。
    林(十八)诊脉细涩。寐则遗精。心热口渴。不时寒热。此肾阴内损。心阳暗炽。补心丹三钱四服。
    某冬令烦倦嗽加。是属不藏。阳少潜伏。两足心常冷。平时先梦而遗。由神驰致精散。必镇心以安神。犹喜胃强纳谷。若能保养。可望渐愈。
    桑螵蛸金樱子覆盆子芡实远志茯神茯苓龙骨湖莲煎膏。炼蜜收。饥时服七八钱。
    杨(十八)冲年遗精。知识太早。难成易亏。真阴不得充长。及壮盛未有生育。而久遗滑漏。褚氏谓难状之疾者。盖病伤可复。精损难复也。诊脉上动尺芤。心动神驰。神驰精散。草木性偏。焉得见长。务宜断欲百日。以妙香散桑螵蛸散方。理心脾以交肾。固肾气以宁心。早晚并进。百日以验之。
    吕(二四)成婚太早。精血未满久泄。必关键不摄。初则精腐变浊。久则元精滑溢。精浊之病。巢氏分晰彰着。经言肾虚气漫为胀。咸为肾味。上溢口舌。皆下失摄纳之权。(肾气不摄)生菟丝子粉蛇床子覆盆子陕沙苑子家韭子五味子鳇鱼胶丸。
    许(十九)脉虚芤。应乎失血遗精。先天既薄。更易泄少藏。正褚氏所云难状之疾。冲年须潜心静处。
    冀水火自交。可以精固。莫但图药饵。须坚守瞬刻强制之功。
    鲜河车膏九蒸熟地五味萸肉山药湖莲砂仁芡实金樱膏丸。
    李(二五)脉小色白。失血遗精屡发。犹喜纳谷胃安。封藏固补。使其藏聚。若再苦寒泻火。胃伤废食。
    坐以待困矣。
    熟地萸肉五味覆盆子河车膏生菟丝粉山药湖莲茯苓芡实金樱膏丸某脉左部数。有锋芒。初夏见红。久遗滑。入夜痰升肋痛。肝阳上冒。肾弱不摄。固摄助纳。必佐凉肝。
    熟地湖莲芡实生白龙骨茯神川石斛章脉数虚。气冲心热。呛咳失血。屡因嗔怒。肝阳升则血涌。坠则精遗。春末土旺。入夏正当发泄主令。暮热晨汗。阴阳枢纽失固。议进摄真。其清寒肺药须忌。(兼失血)鱼鳔胶生龙骨桑螵蛸芡实茯苓五味秋石(调入)陆(二一)肌肉松柔。脉小如数。常有梦遗。阴精不固。上年冬令过温。温则腠理反疏。阳动不藏。诸气皆升。络血随气上溢。见症如头面热。目下肉心悸怔忡。四末汗出。两足跗肿。常冷不温。走动数武。即吸短欲喘。何一非少阴肾气失纳。阳浮不肯潜伏之征。况多梦纷扰。由精伤及神气。法当味浓填精。质重镇神。佐酸以收之。甘以缓之。勿因血以投凉。莫见下寒。辄进燥热。恪守禁忌以安之。经年冀有成功。所虑冲年志虑未纯。贻忧反复。
    水制熟地人参(秋石拌)白龙骨炒杞子五味炒山药茯神牛膝炭遗精一症。前贤各有明辨。其义各载本门。兹不复赘。大抵此症。变幻虽多。不越乎有梦。无梦。湿热。三者之范围而已。古人以有梦为心病。无梦为肾病。湿热为小肠膀胱病。夫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其精血下注。湿热混淆而遗滑者。责在小肠膀胱。故先生于遗精一症。亦不外乎宁心益肾。填精固摄。清热利湿诸法。如肾精亏乏。相火易动。阴虚阳冒而为遗精者。用浓味填精。介类潜阳。养阴固涩诸法。如无梦遗精。肾关不固。精窍滑脱而成者。用桑螵蛸散填阴固摄。及滑涩互施方法。如有梦而遗。烦劳过度。及脾胃受伤。心肾不交。上下交损而成者。用归脾汤。妙香散。参术膏。补心丹等方。心脾肾兼治之法。
    如阴虚不摄。湿热下注而遗滑者。用黄柏萆。黄连苓泽等。苦泄厥阴郁热。兼通腑气为主。如下虚上实。火风震动。脾肾液枯。而为遗滑者。用二至百补丸。及通摄下焦之法。如龙相交炽。阴精走泄而成者。用三才封髓丹。滋肾丸。大补阴丸。峻补真阴。承制相火。以泻阴中伏热为主。又有房劳过度。精竭阳虚。寐则阳陷而精道不禁。随触随泄。不梦而遗者。当用固精丸。升固八脉之气。又有膏粱酒肉。饮醇浓味之人。久之脾胃酿成湿热。留伏阴中。
    而为梦泄者。当用刘松石猪肚丸。清脾胃蕴蓄之湿热。立法虽为大备。然临症之生心化裁。存乎其人耳。(邹滋九)徐评遗精之法。固不外乎填精镇心。本无神妙方法。俗医往往用温热及粘腻等物。必至伤人。此老全不犯此。但此症总有伏邪为患。如火如痰。如湿如风。不能搜剔余邪。兼以调和脏气。
    委曲施治。方无变病。一味安神填肾。犹多未尽之理也。
    


前一页 ◇ 吐血
后一页 ◇ 淋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