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虚劳
    伊芳劳伤急怒,吐血二者,皆治在肝络,医者不识,见血投凉,以致胃口为苦寒。
    二十岁所伤残,脾阳肾阳,亦为苦寒滑润,伐其生发健运之常,此腹痛晨泄不食,脉沉弦细之所由来也。按∶三焦俱损,先建中焦,补土可以生金,肾关之虚,亦可仰赖于胃关矣。
    莲子(五钱,去心)芡实(三钱)白扁豆(钱半)冰糖(三钱)茯苓块(三钱)广皮炭(一钱)人参(一钱)缓缓多服为宜。
    陈二十三岁左脉搏大,下焦肝肾吐血,上焦咳嗽,中焦不食,谓之三焦俱损,例在不治,勉拟三焦俱损,先建中焦法。
    桑叶(二钱)白扁豆(三钱)茯苓块(一钱)莲子(三钱)芡实(三钱)冰糖(三钱)桂枝(二钱)焦白芍(钱半)沙参(三钱)胡肉桃(三钱)服四帖后能食。
    陈氏三十二岁甲子四月初五日脉弦细失音,谓之金碎不鸣,暮热不食,食则呕,亦系俱损为难治。
    胡桃肉(三钱)甜杏仁(三钱)冰糖(三钱)白扁豆(五钱)茯苓块(二钱)桑叶(二钱)洋参(二钱)沙参(三钱)柏子霜(三钱)另含鲍鱼片,洋参片。
    施二十岁形寒而六脉弦细,时而身热,先天不足,与诸虚不足之小建中法。
    芍药(六钱)生姜(四钱)大枣(四枚,去核)桂枝(四钱)炙甘草(三钱)胶糖(一两,去渣化入)前方服过六十剂,诸皆见效,阳虽转而虚未复,于前方内减姜桂之半,加柔兼药与护阴大生地(五钱)五味子(二钱)麦冬(四钱,连心)姚三十岁乙酉五月初五日六脉弦细而紧,劳伤吐血,诸虚不足,小建中汤主之小建中汤加茯神四钱。
    共服二十一帖全愈。
    李二十四岁乙酉五月初三日每日五更,胃痛欲饮,得食少安,胃痛则背冷如冰,弦细,阳微,是太阳之阳虚,累及阳明之阳虚,阳明之阳虚现症,则太阳之阳更觉其虚。此等阳虚,只宜通补,不宜守补。
    半夏(六钱)广皮(四钱)川椒炭(五钱)干姜(四钱)桂枝(八钱)十四日背寒减,腹痛下移,减桂枝,加萸、良姜。
    傅十八岁乙酉五月十三日六脉弦细而紧,吐血遗精,阳气不摄,胃口不开,法当与建中复其阳∶奈系酒客,中焦湿热壅聚,不可与甘,改用辛淡微甘以和胃,胃旺得食,而后诸症可复也。
    半夏(五钱)白芍(五钱)姜汁(每杯点三小茶匙)广皮炭(三钱)桂枝木(三钱)生苡仁(五钱)云苓块(五钱)麦冬(三钱,连心)炒神曲(五钱)七帖。
    二十二日业已见效,胃开得食,脉尚弦紧,多服为宜。
    沈十五岁乙酉年五月十五日幼孩脉双弦而细紧,瘰结核,胃阳不开,色白食少,且呕,形体羸瘦,与通补胃阳。
    半夏(四钱)云芩块(四钱)炒广皮(二钱)白扁豆(四钱)生姜(三钱)六月十二日前药已服十二帖,呕止胃开,腹微胀,脉有回阳之气。于前方加浓朴、杉皮消胀,胀消后。按服前方化核,于前方内去生姜、广皮,加香附、土贝母、忍冬藤、青橘叶、海藻,以化瘰痰核。
    钱二十七岁乙酉五月二十八日六脉弦紧,胃痛,久痛在络,当与和络。
    公丁香(八分)小茴香炭(二钱)生姜(二钱)归须(二钱)桂枝尖(三钱)降香末(三钱)乌药(二钱)良姜(一钱)半夏(三钱)此方服七帖后痛止,以二十帖神曲为丸,服过一料。
    八月十九日六脉弦细而紧,脏气之沉寒可知,食难用饱,稍饱则胀,食何物则嗳何气,间有胃痛时,皆腑阳之衰也。阳虚损症,与通补脏腑之阳法,大抵劳阳者十之八九,劳阴者十之二三,不然经何云劳者温之。世人佥以六味八味治虚损,人命其何堪哉,暂戒猪肉介属。
    半夏(六钱)川椒炭(三钱)白蔻仁(二钱)益智仁(四钱)小枳实(二钱)良姜(三钱)茯苓块(三钱)生姜(五钱)丁香(二钱)广陈皮(五钱)经谓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今年阳明燥金,太乙天符,故用药如上,他年温热宜减。
    二十四日前方已服五帖,脉之紧无胃气者和,痛楚已止,颇能加餐,神气亦旺,照前方减川椒一钱,丁香一钱,再服七帖,可定丸方。
    三十日前因脉中之阳气已回,颇有活泼之神,恐刚燥太过,减去川椒、丁香各一钱,今日诊脉,虽不似初诊之脉紧,亦不是念四日之脉和肢凉,阳微不及四末之故。与前方内加桂枝五钱,再服七帖。
    丸方诸症向安,惟六脉尚弦,与通补脾胃两阳。
    茯苓块(八两)小枳实(二两)生苡仁(八两)白蔻仁(一两)半夏(八两)于术(四两)广陈皮(四两)人参(二两)益智仁(四两)共为细末,神曲八两,煎汤法丸,梧子大,每服三二钱,再服三服,自行斟酌。
    备用方∶阳虚之体质,如冬日畏寒,四肢冷,有阳微不及四末之象,服此方五七帖,以充阳气。
    白芍(六钱)生姜(五钱)炙甘草(三钱)桂枝(四钱)大枣(三枚,去核)胶糖(一两,化冲)煮两杯,分二次服。
    此方亦可加绵黄、人参、茯苓、白术、广橘皮。
    谭四十七岁乙酉八月二十八日病后六脉弦细而紧,绝少阳和之气,形体羸瘦,幸喜胃旺,可以守补,与形不足者,补之以气法。
    白芍(六钱)云茯苓块(四钱)生姜(三钱)桂枝(四钱)人参(三钱)大枣(二枚,去核)炙甘草(三钱)桂圆肉(三钱)炙黄(四钱)胶糖(一两)陈十九岁脉虚数,头目眩冒,暮有微热,饮食减少,面似桃花,身如柳叶。
    炙甘草(六钱)大麦冬(五钱,连心)生牡蛎(五钱)干地黄(六钱)阿胶(三钱)生鳖甲(八钱)生白芍(六钱)麻仁(三钱)服二十帖红退晕止,食进,后用专翕大生膏四斤收功。
    李四十岁面赤舌绛,脉虚弦而数,闻妇声则遗,令其移居大庙深处。
    
    三甲复脉汤
    炙甘草麻仁生牡蛎生白芍阿胶生鳖甲干地黄麦冬(连心)生龟板服四十帖,由渐而效,后以天根月窟膏一整料二十四斤收功。
    宗二十五岁粉红色,虚数脉,头时晕,身微热,心悸气短不寐,食少,与补心肾之阴。
    洋参丹皮莲子(连心)麦冬(连心朱拌)丹参地黄五味子云苓块炒枣仁冰糖服五帖渐安,后以专翕大生,朱砂为衣,一料收功。
    

[卷三] 吐血
    王脉弦如刃,吐血后左胁微痛,喉中如有物阻。治在肝络,使血不瘀,则吐可止,止后当与补阴。
    新绛纱(三钱)归须(二钱)元胡索(二钱)旋复花(三钱)炒桃仁(三钱)降香末(三钱)丹皮(三钱)苏子霜(二钱)郁金(二钱)又如刃之脉,已渐平减,但虚数如故。
    新绛纱(三钱)制香附(钱半)焦白芍(三钱)旋复花(三钱)丹皮(五钱,炒)细生地(三钱)降香末(三钱)归须(二钱)广郁金(二钱)又肝为刚藏,劲气初平,未便腻补,取松灵之解肝络者宜之。
    辽沙参(三钱)细生地(三钱)丹皮(五钱,炒)桑叶(钱半)焦白芍(六钱)整石斛(三钱)白蒺藜(三钱)麦冬(五钱,连心)生甘草(一钱)广郁金(二钱)归须(钱半)又昨日仍有瘀血吐出,今尚未可呆补。
    沙参(三钱)细生地(三钱)沙苑蒺藜(二钱)桑叶(钱半)丹皮(五钱)茶菊花(二钱)麦冬(五钱,连心)焦白芍(三钱)钗石斛(五钱)当归(钱半)生甘草(一钱)羚角片(二钱)外另服新绛三钱。
    普女二十三岁大凡吐血,左脉坚搏,治在下焦血分,右脉坚搏,治在上焦气分。又有心血、肝血、大肠血、小肠血、胃血、冲脉血,各种不同,岂一概见血,投凉所可治哉,无怪乎室女童男,劳瘵干血甚数,体浓色白,少腹痛,小便短赤,咳吐瘀紫,继见鲜红血,喉中咸,此冲脉袭受寒邪,致经不得行,倒送而吐耳。大忌柔润寒凉,议温镇冲脉,行至阴之瘀浊,使经得行而血症愈矣。苦辛通法。
    小茴香(二钱)两头尖(二钱)桃仁(三钱)降香末(三钱)韭白汁(三茶匙)紫石英(三钱)归须(二钱)川楝子(三钱)琥珀(三分,研细冲)罗三十二岁右脉浮洪,咳痰吐血,唇绛,治在上焦气分。
    桑叶(二钱)生苡仁(五钱)杏仁(三钱)茯苓块(五钱)沙参(三钱)连翘(八分)生扁豆(五钱)三帖。
    初三日血后咳不止,进食不香,右脉不浮而仍洪,兼与养阳明之阴。
    桑叶(钱半)茯苓块(三钱)百合(二钱)生扁豆(三钱)生苡仁(三钱)玉竹(二钱)麦冬(二钱,连心)沙参(三钱)甜杏仁(二钱)初五日诸证俱退,惟进食不旺,右脉大垂尺泽,先与甘寒养胃阴。
    大麦冬(六钱,连心)桑叶(一钱)生扁豆(三钱)玉竹(三钱,炒)甜杏仁(三钱)细生地(三钱)秋梨汁(一酒杯,冲)沙参(三钱)初九日甘润养阴。
    麦冬(六钱,连心)桑叶(一钱)生扁豆(三钱)甜杏仁(二钱)大生地(三钱)玉竹(二钱,炒)沙参(三钱)柏子霜(二钱)火麻仁(二钱)白芍(三钱)冰糖(三钱)四帖。
    伊芳二十四岁癸酉七月二十五日六脉弦数,两关独浮,左更甚,右胁痛,胸中痞塞,肝郁吐血,先理肝络。
    新绛纱(三钱)广郁金(二钱)旋复花(二钱)归须(二钱)降香末(二钱)丹皮(三钱,炒)苏子霜(三钱)三帖。
    乙丑三月十七日细生地(五钱)丹皮(五钱)白芍(四钱)甘草(钱半)阿胶(二钱)麻仁(三钱)沙参(二钱)天冬(三钱)麦冬(四钱)真云连(一钱,炒黑)黄柏炭(三钱)三七(一钱)水八碗,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三日左脉仍弦细数锋钢如刃,吐血,左手脉坚搏,治在下焦血分。
    细生地(五钱)丹皮(五钱)白芍(四钱)甘草(钱半)霍石斛(五钱)阿胶(二钱)麻仁(三钱)沙参(三钱)天冬(三钱)麦冬(四钱,连心)元参(三钱)茯苓块(三钱)黄苓炭(二钱)煮四杯,分四次服。
    二十六日脉数减,弦刚甚。
    大生地(五钱)炒白芍(四钱)炙甘草(钱半)丹皮(五钱)阿胶(二钱)麻仁(二钱)洋参(三钱)麦冬(四钱)茯苓块(三钱)生牡蛎(三钱)章丙寅二月初九日劳伤吐血,脉双弦,《金匮》谓大则为虚,弦则为减,虚弦相搏,其名曰革,男子失精亡血诸不足,小建中汤主之。
    白芍(六钱)桂枝(四钱)炙甘草(三钱)大枣(二枚)生姜(四钱)胶饴(一两,去渣后入上火二三沸)水五碗,煮取两碗,渣再煮一碗,分三次服,病轻者日一帖,重则日再作服。
    章丙寅二月二十四日右脉空大,左脉弦,血后咳吐浊痰腥臭,真液不守,阴火上冲克金,非纯补纯清之症,然而惫矣。
    沙参(二钱)麦冬(三钱,连心)生扁豆(三钱)枇杷叶(钱半)霜桑叶(三钱)生阿胶(三钱)甜杏仁(二钱,蜜炙,研去尖皮)白花百合(二钱)五味子(钱半,研)天门冬(三钱)藿石斛五钱,煎汤代水,浓煎两杯,分二次服。
    二十八日脉少敛,痰咳亦减,切戒用心。
    沙参(三钱)麦冬(三钱,连心)天门冬(三钱)百合(三钱)生阿胶(三钱)生牡蛎(三钱)桑叶(二钱)生白扁豆(三钱)生西洋参(钱半)五味子(三钱)水五碗,煮取两碗,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日二帖。
    脉大敛戢,古所谓脉小则病退是也,颇有起色,若得舌苔化去,则更妙矣。
    沙参(三钱)桑叶(三钱)白扁豆(三钱)麦冬(三钱,连心)洋参(钱半)天门冬(三钱)五味子(三钱)芦根汁(五杯,鲜冲)梨汁(一小杯,冲)生苡仁(五钱)四帖。
    胡三十一岁乙酉四月二十八日劳伤吐血,汗多足麻,六脉弦细不数,小建中汤主之。
    白芍(六钱)桂枝(四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五钱)大枣(三枚,去核)胶饴(一两,去渣后入上火二三沸)五月初六日汗减,足麻愈,食少加,再服。
    十五日前药已服十四帖,诸症皆愈,惟咳嗽未止,于前原方加云苓、半夏。
    沈二十四岁乙酉五月初十日六脉弦数,劳伤吐血,建中汤主之。
    白芍(六钱,炒)生姜汁(三匙,冲)桂枝(三钱)大枣(二枚,去核)炙甘草(三钱)胶饴(一两)十二日加麦冬(五钱)丹皮(三钱)煮三杯,分三次服。四帖。
    十四日肝郁胁痛,病名肝着,治在肝经之络,经药弗愈也。
    新绛纱(三钱)归横须(二钱)吴萸(一钱)旋复花(三钱)广郁金(二钱)青皮(三钱)苏子霜(三钱)广皮炭(二钱)降香末(三钱)半夏(三钱)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五日六脉弦劲,前用建中,现脉已和,左手仍劲,胸前咳甚则痛,间有一二日紫色之血,按∶肝脉络胸,是肝络中尚有瘀滞,且与宣络。
    新绛纱(二钱)归须(二钱)广皮炭(二钱)旋复花(三钱)丹皮炭(三钱)桃仁泥(三钱)苏子霜(三钱)郁金(二钱)降香末(三钱)姜半夏(五钱)四帖。
    二十一日六脉弦数,以清气在头之故,受微风,右寸独浮大而衄血,暂与清清道之风热。
    白茅根(五钱)甜杏仁(三钱)黑山栀(一钱,炒)桑叶(三钱)侧柏叶(三钱,炒)茶菊花(三钱)鲜芦根(三钱)吴七十岁周身痒不可当,脉洪,狂吐血,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以后永不发。
    史五十岁酒客大吐狂血盛盆,六脉洪数,面赤,三阳实火为病,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一帖而止,二帖脉平,后七日又复发,血如故,又二帖。
    吴二十五岁每日饱食就床,脾阳致困,因失其统血之职,此为伤食吐血,脉弦,与灶中黄土,每日一斤,分二次煎服,将尽半月而愈,戒其夜食,永远不发。
    寿二十岁乙酉十一月十二日怒伤吐血,两胁俱痛,六脉弦紧,误补难愈。凡怒伤肝郁,必有瘀血,故症现胁痛,一以活肝络为主,俟瘀血去净,而后可以补虚。
    新绛纱(三钱)桃仁(三钱)丹皮炭(三钱)归须(三钱)降香末(三钱)苏子霜(二钱)旋复花(三钱)广郁金(二钱)煮三杯,分三次服。四帖。
    二十二日复诊脉之弦紧虽减,而未和缓,胁痛虽大减,而未净除,与原方去桃仁,加细生地(五钱)。
    四帖。
    十二月初五日六脉弦细而紧,《金匮》谓脉双弦者寒也,弦则为减,男子失精亡血,小建中汤主之。怒伤吐血愈后,以小建中复阳生阴。
    焦白芍(六钱)生姜(三钱)桂枝(三钱)大枣(二枚)炙甘草(三钱)胶饴(一两,后化入)初九日加丹皮(三钱)麦冬(三钱)服八帖。
    十八日诸症全愈,胃口大开,虚未全复,于原方加麦冬二钱,使分布津液于十二经脏,则虚从饮食中复矣。
    金三十日肝郁胁痛吐血,病名肝着,且有妊娠,一以宣肝络为要,与新绛旋复花汤法,切戒恼怒介属。
    新绛纱(三钱)旋复花(三钱包)丹皮(五钱)降香末(三钱)归须(三钱)桃仁(二钱)香附(三钱)广郁金(二钱)苏子霜(二钱)以胁痛止为度。
    


前一页 ◇ 癫狂
后一页 ◇ 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