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二行六穴 |
在禾上一寸,鼻孔旁五分。不灸。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二行六穴 |
直鼻孔下,侠水沟旁五分。主鼻窒,口,鼻多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疮,口噤不开。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三行五穴 |
在眉上一寸,直瞳子。主目瞳子痛痒,远视KTKT,昏夜无所见,目系急,目上插,头目痛,目眵,背腠寒栗。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三行五穴 |
在目下七分,直瞳子。不灸。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三行五穴 |
在目下一寸。灸七壮。主头痛目眩,目泪出,多,内赤、痛痒,生白肤翳,目动不息。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三行五穴 |
侠口旁四分外,如近下,有脉微动者是。日灸二七壮,重者七七壮。艾炷如二分,若大,令食漏落,眼动。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三行五穴 |
在曲颔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动脉。灸三壮。主口噤不开,引鼻中,口缓不放,不能言,口失欠,下牙齿痛,恶寒,寒热头痛,瘰,口,数欠气,风痉口噤,牙疼,颊颔肿,恶寒,风壅面浮肿,目不闭,唇动。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四行三穴 |
在曲差旁一寸半,发际;一云∶直耳上,入发际四分。主痛癫疾,呕吐涎沫,小儿惊痫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四行三穴 |
在眉后,陷中。不灸。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四行三穴 |
在目外去五分(原注∶又名太阳,又名前关)。《铜人》云∶可灸二壮。西方子曰∶不可灸。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五行五穴 |
在额角发际,本神旁一寸半。不灸。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五行五穴 |
在面鼽骨下,下廉陷中。主目赤黄,口僻不能言,及口僻痛,恶风寒,不可以嚼,齿痛恶寒,面赤,眼动不止,肿。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五行五穴 |
在耳前上廉起骨,开口取(原注∶又名客主人)。灸三壮。主青盲无所见,耳痛鸣聋,口僻不能言,唇吻强,螈,口沫出,目眩,牙车不开,口噤。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五行五穴 |
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空下廉。合口有空,张口则闭。灸三壮。主耳痛鸣聋,下牙齿痛,齿龋痛,耳有脓汁,口。 |
[卷一\正人头面三十六穴] 面部第五行五穴 |
在耳下曲颊端,陷者中。灸三壮。主口癖痛,恶风寒,不可以嚼,失喑,牙车疼,颔颊肿,颈强不得回顾。 |
[卷一] 正人胸膺图 |
\r正人胸膺图\p06-d19a2.bmp\r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
在颈结喉下五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主咳嗽上气,噎胸中气,喉内状如水鸡声,肺痈吐脓血,气壅不通,喉中热疮不得下食,侠舌缝脉青,暴怖气哽,喉痹咽干急,咳逆喘暴,及胸背痛,及漏颈痛。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
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仰头取之。任脉气之所发。灸五壮。主胸皮满痛,喉痹咽肿,水浆不下。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
在璇玑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任脉气之所发。灸五壮。主胸胁支满,痛引胸中,咳逆上气,喘不能言。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
在华盖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任脉气之所发。灸五壮。主胸胁支满,胸膺骨疼,饮食不下,呕逆上气,烦心。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
在紫宫下一寸六分,陷中(原注∶又名玉英)。任脉气之所发。灸五壮。主胸满不得喘息,膺痛骨疼,呕逆上气,烦心。主吐寒痰。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
在玉堂下一寸六分陷中(原注∶又名元儿)。横直两乳间。任脉气之所发。灸七壮至七七壮止。主肺痈,咳嗽上气,唾脓,不得下食,胸中气满如塞。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中央直下七穴 |
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脉气之所发。灸五壮。主胸胁支满,食饮不下,呕逆吐食还出。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二行六穴 |
在巨骨下,去璇玑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咳逆上气,呕吐,胸满不得食。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二行六穴 |
在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卧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咳逆、喘不能食饮,上气,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安席。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二行六穴 |
在或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咳嗽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食。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二行六穴 |
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引胸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食。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二行六穴 |
在灵墟下一寸六分。灸五壮。主胸满不得息,咳逆,乳痈,洒淅恶寒。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二行六穴 |
在神封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鼻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三行六穴 |
在巨骨下,侠府两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柱满,喘逆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三行六穴 |
在气户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咳逆上气,呼吸不至息;及肺寒咳喘,唾脓血。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三行六穴 |
在库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身肿皮痛不可近衣,淫泺,螈,不仁。主咳逆上气,呼吸多唾浊沫、脓血。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三行六穴 |
在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灸五壮。主胸胁痈肿,及肠鸣泄注;及乳痈,寒热短气,卧睡不安。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三行六穴 |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中满痛,及膺肿乳痈,凄索寒热,痛不可按抑。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四行六穴 |
在巨骨下,侠气户两旁各二寸,陷中。灸五壮。主呕逆上气,胸胁彻背痛。主喉痹,胸中烦满,咳喘不得息,不得举臂,胸胁短气,气上冲心。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四行六穴 |
在云门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陷中。灸五壮。又名膺中。主喉痹,胸满寒热,胸中满痛,面腹肿;及膈寒食不下,呕吐还出;及肺系急,咳辄胸痛。主上气,咳唾浊涕,肩背痛,风汗出,腹胀,食饮不下,,胆热。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四行六穴 |
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不得俯仰,咳唾脓,咳逆上气,呼吸多唾泽沫脓血,饮食不下。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四行六穴 |
在周荥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引胸背痛,卧不得转侧。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四行六穴 |
在胸乡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乳肿痈溃。主胸中满痛,咳逆上气,喉中作声。主乳肿贲膺。 |
[卷一\正人胸膺图] 胸博第四行六穴 |
在天溪下一寸六分。举臂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陆,常有小声。 |
[卷一] 正人腹肚之图 |
\r正人腹肚之图\p06-d19a3.bmp\r |
[卷一\正人腹肚之图]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
在臆前蔽骨下五分。禁不灸。 |
[卷一\正人腹肚之图]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
在鸠尾下一寸。日灸七壮至七七壮。主心中烦闷,热病,胸中痰饮,息贲唾血,风癫浪言,或作鸟鸣声,不能食,无心力;凡心痛有数种,冷痛,蛔虫心痛;蛊毒,霍乱,不识人,及腹中满、暴痛,汗出,及手清、臂不举。 |
[卷一\正人腹肚之图]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
在巨阙下一寸,去鸠骨三寸。日灸二七壮至一百壮止。不差,更倍之。主心中热烦,贲豚气,胀满不能食,霍乱,心痛不可眠卧,呕利,心风惊悸,心中闷,发哕,伏梁气状如覆杯,及风痫热痛,宜可泻之。主身热、汗不出。主三虫多涎。 |
[卷一\正人腹肚之图]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
在上管下一寸(原注∶又名太仓、上纪)。胃之募。日灸二七壮,至四百壮止。主心不能食,反胃,霍乱,心痛,热温疟,天行伤寒;因读书得奔豚气,心下伏梁如覆杯,冷气,腹中热;喜渴涎出,是蛔,以手聚而按之坚将。及腹胀不通,疰,大便坚,忧思损伤,气积聚腹中甚痛,作脓肿往来上下,及胁下坚痛。及鼻间焦臭,头热,鼻鼽衄。及主寒中、伤饱,食饮不化。及目黄、振寒。及冲疝,冒死不知人。治背与心相控而痛,饮水过多,喘胀。 |
[卷一\正人腹肚之图]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
在中管下一寸二分。不通灸。 |
[卷一\正人腹肚之图]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
在建里下一寸。日灸二七壮至二百壮止。主腹胃不调,腹内痛不能食,肠坚腹痛,胃胀癖块,脉厥厥动,日渐瘦羸,六腑气寒,谷食不转。 |
[卷一\正人腹肚之图] 腹中第一行十五穴 |
在下管下一寸,脐上一寸。若是水病,灸之大良。日灸七壮至四百壮。主腹肿不能食,肠坚腹痛,胃胀不调,坚硬。主水肿。主痛绕脐中冲胸不得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