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针灸经] 一·偃伏头部中行
    
    凡十穴
    
    神庭
    一穴。在鼻直入发际五分。督脉足太阳阳明三脉之会,治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可灸二七壮止。
    岐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即伤。宜灸七壮。至三七壮止。禁不可针。针即发狂。忌生冷鸡猪酒面动风物等。
    
    上星
    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陷中。督脉气所发。治头风目眩。睛痛不能远视。以细三棱针刺之。即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目不明。忌如前法。
    
    囟会
    一穴。在上星后一寸陷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治目眩。可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即不痛。病去即痛。痛则罢灸,针入二分。留三呼。得气即泻。针讫。以末盐生麻油相和。揩发根下。头风即永除,若八岁以下。即不得针。忌如前法。
    
    前顶
    一穴。在囟会后一寸五分骨陷中。督脉气所发。疗头风目眩。针入一分。可灸三壮至七七壮即止。忌如前法。
    
    百会
    一穴,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督脉足太阳交会于巅上。针入二分。
    得气即泻。可灸七壮。至七七壮即止。唐秦鸣鹤刺微出血。头痛立愈。凡灸头顶。不得过七七壮。缘头顶皮肤浅薄。灸不宜多。
    
    后顶
    一穴,一名交冲。在百会后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脉气所发。治目眩。头偏痛。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强间
    一穴。一名大羽。在后顶后一寸五分。督脉气所发。治脑旋目晕。头痛不可忍。可灸七壮。针入二分。
    
    脑户
    一穴。一名合颅。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禁不可针。针之令人哑不能言。
    治目晴痛。不能远视。可灸七壮。亦不可妄灸。令人失喑。
    
    风府
    一穴。一名舌本。在项发际上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督脉阳维之会。禁不可灸。不幸使人失喑。治头痛目眩。针入三分。
    
    哑门
    一穴。一作喑。一名舌横。一名舌厌。在顶中央。入发际五分宛宛中。督脉阳维之会。入系舌本。仰头取之。禁不可灸。灸之令人哑。治头痛。针入二分。一作五分。
    

[卷之八\针灸经] 二·偃伏头部第二行
    
    左右凡十四穴
    
    曲差
    二穴。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足太阳脉气新发。治头顶痛。目视不明。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五处
    二穴。在上星旁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不明。头风目眩。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承光
    二穴。在五处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眩头痛。目生白膜。针入三分。禁不可灸。
    
    通天
    二穴。在承光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偏风,鼻多清涕。衄血头重。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络却
    二穴。一名强阳。又名脑盖。在通天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青风内障。目无所见。可灸三壮。
    
    玉枕
    二穴。在络却后一寸五分。侠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入发际上三寸。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痛不能视。脑风疼痛不可忍者。可灸三壮。
    
    天柱
    二穴。侠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瞑视。头旋脑痛。针入五分。得气即泻。立愈。
    

[卷之八\针灸经] 三·偃伏头部第三行
    
    左右凡十二穴
    
    临泣
    二穴。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足太阳少阳之会。治目生白翳多泪。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忌如前法。
    
    目窗
    二穴,在临泣后一寸,足少阳阳维之会。治目外赤痛。忽头旋。目KTKT。远视不明。针入三分。
    可灸五壮。三度刺目大明。
    
    正营
    二穴。在目窗后一寸。足少阳阳维之会。治头项偏痛。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承灵
    二穴。在正营后一寸五分。足少阳阳维之会。治脑风头痛,可灸三壮。
    
    脑空
    二穴。一名颞。在承灵后一寸五分。挟玉枕骨下陷中。足少阳阳维之会。治脑风。头痛不可忍。目瞑。
    针入五分。得气即泻。可灸三壮。魏公苦患头风。发即心闷乱目眩。华佗当针而立愈。忌如前法。
    
    风池
    二穴。在颞后发际陷中。足少阳阳维之会,治目眩苦头痛,目泪出。目内赤疼。目不明。针入七分,留七呼。可灸七壮。
    

[卷之八\针灸经] 四·侧头部
    
    左右凡十二穴
    
    颔厌
    二穴,在曲周下颞上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头风眩。目无所见,偏头痛。引目外急,针入七分。留七呼。可灸三壮。忌如前法。
    
    悬颅
    二穴。在曲周上颞中廉。足少阳脉气所发。治头偏痛。引目外赤。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忌如前法。
    
    悬厘
    二穴。在曲周上颞下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头偏痛。目锐赤痛。针入三分。灸三壮。
    
    角孙
    二穴。在耳郭中间上开口有空。手足少阳之会。治目生肤翳。可灸三壮。
    
    窍阴
    二穴。在枕骨下。摇动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治头目痛。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脉
    二穴。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出血多。治头风眵蒙。目睛不明。针入一分,可灸三壮。
    

[卷之八\针灸经] 五·正面部中行
    
    凡一穴
    
    龈交
    ─穴。左唇内齿上龈缝筋中。治目泪眵汁。内赤痒痛。生白肤翳。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卷之八\针灸经] 六·面部第二行
    
    左右六穴
    
    攒竹
    二穴。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员柱。在两眉头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KTKT。视物不明。
    眼中赤痛。针入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而出针,不宜灸。宜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忌如前法。
    
    睛明
    二穴。一名泪孔。在目内。手足太阳少阳足阳明五脉之会,治攀睛翳膜覆瞳子。恶风泪出。目内痒痛。小儿雀目疳眼。大人气眼冷泪。KT目视物不明。大肉侵睛。针入一寸五分。留三呼。禁不可灸。雀目者宜。
    可久留针。然后速出针。忌如前法。
    
    巨
    二穴。侠鼻孔旁八分。直目瞳子。跷脉足阳明之会。治青盲。目无所见。远视KTKT。白翳覆瞳子面。针入三分。得气而泻,灸亦良。可灸七壮。
    

[卷之八\针灸经] 七·面部第三行
    
    左右凡六穴
    
    阳白
    二穴。在眉上一寸。直目瞳子。足少阳阳维之会。治头目痛。目眵。可灸三壮。针入三分。一作二分。
    
    承泣
    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陷中。跷脉任脉足阳明之会。治目视KTKT,冷泪。眼赤痛。禁不宜针。针之令人目乌色。可灸三壮。炷如大麦。忌如常法。
    
    四白
    二穴。在目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头痛目眩。眼生白翳。可灸七壮。针入三分。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
    

[卷之八\针灸经] 八·面部第四行
    
    左右凡八穴
    
    本神
    二穴。在曲差旁一寸五分。一日直耳。上入发际四分。足少阳阳维之会。治目眩。颈项强急痛。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丝竹空
    二穴。一名目。在眉后陷中。足少阳脉气所发。禁不可灸。不幸使人目小。又令人目无所见。治目眩头痛。目赤。视物眩眩。眼睫拳倒。针入三分。留三呼。宜泻不宜补。
    
    瞳子
    二穴。在目外五分。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治青盲无所见。远视KTKT。目中肤翳白膜。头痛。
    目外赤痛。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颧
    二穴。在面骨下廉锐骨端陷中。手少阳太阳之会。治目黄。眼动不止。针入二分。
    


前一页 ◇ 五·和剂方
后一页 ◇ 九·侧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