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
    一白点在外关者。(小舌旁边。)多属热。在内关者。(小舌内。)多属寒。
    一热证必肿。寒证不肿。喉内反大而空。(亦有虚肿者。其形必润。)一热证必痛。痛无止息。(略痛者轻。痛甚者重。)寒证不甚痛。或时痛时止。
    一热证喝水不甚痛。吃饭则痛。寒证喝水痛。吃饭不甚痛。
    一热证必渴。喜喝水。(喜温者轻。喜冷者重。少喝者轻。多喝者重。)寒证不渴。虽渴不多喝水。(喜温者轻。喜极热者重。)一热证不思食。亦不能食。(一由肿痛。一由不知味。)寒证能食。而不甚思食。(一由脾虚。一由脾绝。
    一由过服寒剂。)一热证有风涎。(涎少者轻。涎多者重。宜解表。从凉散。)寒证则断无风涎。(若风寒相兼。亦有风涎。
    宜解表。从温散。)一热证白点必干涩。或一边一点。或一边数点。大小不一。寒证白点必明润或成点。或成块。甚者满喉俱白。状如凝膏。或如霜雪。
    一热证白点外皆深红色。或红丝。(红丝者轻。)寒证白点外皆淡红色。或红丝。(红丝者轻。)一热证舌苔。或黄或黑。宜察其润燥。燥者是实热。宜下之。润者是假热。宜清之。寒证舌苔必白。或间有黑黄色。(水极似火之象。)亦宜察其润燥。燥者寒轻。宜微温。润者寒重宜大温。(鼻孔口唇。俱宜察其润燥。但有火烁肺而鼻燥者。有肺气绝而鼻燥者。有肺火伏而唇燥者。有胃气不升而唇燥者。有脾气绝而唇燥者。有伤食而唇燥者。俱宜详察。眼目但察其畏风与否。畏火与否而已。)一热证小便必赤。赤而热。且短数者。是实热。宜导之。赤而不热。且长而多者。是假热。
    宜清之。若清长。则的是寒证矣。
    一热证大便必燥。燥而腹中坚满。欲解不能。或解如羊矢者。为实热。宜下之。燥而不结。或先结后溏。或旬日不解。而全无胀意者。为虚热。宜清之。若大便纯溏。则的系是寒证。宜温之。至滑泄不守。宜温而补之。即兼有热证亦不可妄议攻下。
    一辨证宜相天时。度地势。审人事。大约夏秋多热。春冬多寒。住平阳之地者多热。住深山冷浸之地者多寒。体强者多热。体弱者多寒。好酒者多热。好色者多寒。少壮者多热。年老者多寒。虽不尽然。此其大较也。
    一白喉无论寒热证。如汗出似油者。不治。失音动痰气喘者。不治。目光直视者。不治。用针无血者。不治。吹药无涎者。不治。吹药即刻痛止白落。过日复患者。不治。满喉白满喉肿者。惟热证不治。医者如遇此等证候。切勿轻与用药。
    

辨脉法
    热证脉主数。浮细而数为风热。其热轻。宜散之。(如升阳散火汤之类。)浮洪而数。按指有力。或沉而牢实为实火。其热重。宜下之。(如清咽利膈汤之类。)不拘浮数沉数。但按指无力。乃是假热。宜散而兼清。(如甘桔汤之类)寒证脉主紧。浮细而紧。为风寒。其寒轻。宜表散。(如荆防败毒散之类。)沉细而弦紧。其寒重。宜温散。(如参桂饮之类)若重按不见。为虚寒。宜温补。(如理中汤之类。)

用药法
    一治白喉者。时医各有忌药。有忌升麻者。忌细辛者。忌麻黄者。忌白术者。忌地黄者。并全忌表药者。
    种种恶习。深可慨叹。若舍证而言药。何药不忌。
    一热证误服寒证尚轻各方者。虽不愈。尚不死。误服寒证渐重各方。及补方者。必死。寒证误服热证渐重各方者。必死。虚寒证过服表剂。或误服下药者。必死。寒热二证。判若冰炭。此之不审。杀人反掌。可不慎与。
    一表药不过宣发内邪。使无遏抑。原不能取急效。治者不可因其无效而过服。或凉或温。急宜转方。
    盖表药多辛窜。过服则耗散真气。必至气壅也。
    一白喉服药。与吹药并重。盖寒热伏于内。非服药不能治其本。而毒瓦斯壅于喉。非吹药不能解其标也。若危险之证。必先吹药。扫去痰涎。而后可以服药。至轻证初起。则吹药一二次即愈矣。并无庸服药也。故吹药尤炼之宜精。备之宜豫。
    一白喉不无传染。非因热证而传染者。即为热证。因寒证而传染者。即为寒证也。宜视人之秉赋强弱。气血虚实用药。
    一患白喉者。必兼感杂证。若有万难兼理者。只治白喉证。不理杂病。而杂病亦自可愈。何也。病未有不相因者也。即或白喉已愈。而杂病未愈。或白喉已愈。而杂病又生。则在医者变而通之。神而明之。古方俱在。不能备述。
    

白喉热证尚轻治法
    (俗所谓时疫毒证者。即专指此热证也。)初起白见于外关。或薄或小。淡红微肿。略痛。声音响亮。牙关饮食稍碍。口干头闷目胀。舌苔与小便微黄。即其候也。此热邪尚在表。治宜人参败毒散。升阳散火汤。连翘饮加减主之。
    
    人参败毒散
    洋参(二钱,或用条参)防风(二钱,去芦)白芷(二钱)浙贝(二钱,去心)桔梗(三钱)银花(三钱)僵虫(三钱,姜汁炒)鼠粘(三钱)荆芥(一钱)人中黄(一钱)蝉蜕(七只,去头、翅、足)皂角刺(三根,煨)水煎服。
    
    升阳散火汤
    柴胡(二钱,去芦)连翘(二钱)僵虫(二钱,姜汁炒)防风(二钱,去芦)桔梗(三钱)鼠粘(三钱)蝉蜕(七只,去头、翅、足)山豆根(一钱)射干(一钱)薄荷(一钱)荆芥(一钱)人中黄(一钱)皂角刺(三根,煨)水煎服。
    
    连翘饮
    连翘(三钱)桔梗(三钱)鼠粘(三钱)僵虫(二钱,姜汁炒)银花(二钱)黄芩(一钱)人中黄(一钱)粉葛(一钱五分)赤芍(一钱五分)薄荷(八分)皂刺(三根)水煎服。
    

白喉热证渐重治法
    白见于关内外。色必干焦。或黄而凸。浓而多。牙关紧闭。满喉红肿。疼痛异常。痰涎壅甚。饮食难咽。
    语言不爽。舌苔深黄甚或焦黑芒刺。口渴口臭。便闭溺涩。目赤心烦。身轻恶热。即其候也。此热邪已入里。治宜达原饮。普济消毒饮。清咽利膈汤。加减主之。
    
    达原饮
    槟榔(二钱)草果(二钱,煨)连翘(二钱)僵虫(二钱,姜汁炒)浓朴(一钱)知母(一钱)蝉蜕(七只,去头、翅、足)栝蒌壳(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人中黄(一钱五分)水竹茹(一钱五分)银花(三钱)水煎服。
    
    普济消毒散
    元参(三钱)桔梗(三钱)连翘(三钱)鼠粘(三钱)薄荷(一钱五分)陈皮(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马勃(三分,布包煎)黄连(六分)僵虫(二钱)板蓝根(一钱,或青黛代)水煎服。
    
    清咽利膈汤
    芒硝(三钱)银花(三钱)鼠粘(三钱)大黄(六钱,酒炒)黄连(八分)枳实(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栀子(一钱五分)薄荷(一钱五分)僵虫(二钱,姜汁炒)人中黄(二钱)浓朴(一钱)生石膏(三钱)水煎服。
    

白喉寒证尚轻治法
    初起白见于关内或关外。色必明润而平。满喉淡红。微肿略痛。头痛恶寒发热。饮食如常。舌苔白。二便和。即其候也。此寒邪尚在表。治宜柴胡饮。参艾饮。荆防败毒散加减主之。
    
    柴胡饮
    柴胡(二钱,去芦)羌活(二钱)法夏(二钱,姜汁炒抖)僵虫(二钱,姜汁炒)桔梗(一钱五分)银花(一钱五分)蝉蜕(七只,去头、翅、足)浓朴(五分,姜汁炒)陈皮(一钱)粉草(一钱)生姜(三片)水煎服。
    
    参艾饮
    条参(四钱)前胡(二钱)法夏(二钱,姜汁炒抖)僵虫(二钱,姜汁炒)桔梗(三钱)银花(三钱)陈皮(一钱)枳壳(一钱)粉草(一钱)艾叶(三皮)水煎服。
    
    荆防败毒散
    防风(三钱,去芦)柴胡(二钱,去芦)僵虫(二钱,姜汁炒)法夏(二钱,姜汁炒抖)桔梗(二钱)前胡(二钱)独活(二钱)荆芥(一钱五分)羌活(一钱五分)银花(一钱五分)枳壳(一钱)粉草(一钱)生姜(三片)水煎服。
    


前一页 ◇ 白喉证论
后一页 ◇ 白喉寒证渐重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