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乳蛾 |  
		| 乳蛾之症更希奇,急用金针病可医。 若使迟延难整治,少商出血始相宜。
 少商∶在大指甲边内侧端,去爪甲如韭叶。针入一分,沿皮向后三分,泻之,三棱针出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鼻渊 |  
		|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 若更头风并眼痛,上星一穴刺无偏。
 上星∶在发际一寸半,取穴以手掌后横纹按鼻尖,中指头尽处是穴。直针三分,灸七壮。鼻渊则补,不闻香臭则泻。应太渊穴,见后痰嗽歌。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不闻香臭 |  
		| 不闻香臭从何治,须向迎香穴内攻。 先补后泻分明记,金针未出气先通。
 迎香∶在鼻孔旁五分缝中,直针一分,沿皮向后上三分,泻多补少。禁灸。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眉目间痛 |  
		| 眉目疼痛不能当,攒竹沿皮刺不妨。 若是目疼亦同治,剌入头维疾自康。
 攒竹∶在眉尖陷中。针二分,沿皮向鱼腰,泻多补少。禁灸。
 头维∶在额角发际,沿皮向下透至悬厘,是穴在额角。疼痛泻,眩晕补。灸二七壮愈。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心痛 |  
		| 九般心痛及脾痛,上脘穴中宜用针。 脾败还将中脘泻,两针成败免灾侵。
 上脘∶在脐上五寸。直刺三寸半,看虚实补泻。
 中脘∶在脐上四寸。法用草从鸠尾下至脐,折中是穴。直刺二寸五分,灸五十壮止。补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三焦 |  
		| 三焦邪气壅上焦,舌干口苦不和调。 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气俱消。
 关冲∶在手小指次指内侧端,如韭叶大。针一分,沿皮向后三分,泻。禁灸。(小指次指者,无名指也。)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上焦热 |  
		| (附∶心虚胆寒)少冲穴在手少阴,其穴功多必可针。 心虚胆寒还补泻,上焦热涌手中寻。
 少冲∶在手小指内侧端,去爪甲如韭叶大。直刺一分,沿皮向后三分,看虚实补泻。禁通里∶在腕后起骨上一寸。直针一分,宜泻不宜补,愈补愈发。禁灸。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痴呆 |  
		| 痴呆一症少精神,不识尊卑最苦人。 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
 神门∶在手掌后,高骨陷中。针入三分,灸七壮。应后溪穴。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赤目 |  
		| 眼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 但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病全消。
 睛明∶在目内泪孔中。针入一分半,略针向鼻,泻。禁灸。
 鱼尾∶即瞳子,在目上眉外尖。针一分,沿皮向内透鱼腰,泻。禁灸。太阳,在额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目病隐涩 |  
		| 忽然眼痛血贯睛,隐涩羞明最可憎。 若是太阳出毒血,不须针刺自和平。
 太阳∶在额紫脉上,出血,三棱针刺之。应睛明穴。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目热 |  
		| 心血炎上两眼红,好将芦叶搐鼻中。 若还血出真为美,目内清凉显妙功。
 内迎香∶在鼻孔内,用芦叶或箸叶作卷,搐之,血出为好。应合谷穴。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目烂 |  
		| 风眩烂眼可怜人,泪出汪汪实苦辛。 大小骨空真妙穴,灸之七壮病除根。
 大骨空∶在手大拇指第二节尖上。灸七壮。
 小骨空∶在手小指第二节尖上。灸七壮,禁针。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目昏 |  
		| 肝家血少目昏花,肝俞之中补更佳。 三里泻来肝血益,双瞳朗朗净无瑕。
 肝俞∶在背九椎两旁各一寸半。灸七壮,针入二分。
 三里∶在膝下三寸,贴骨外廉。针三分,泻之。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耳聋 |  
		| (附∶红肿生疮)耳聋气闭不闻音,痛痒蝉吟总莫禁。 红肿生疮须用泻,只从听会用金针。
 听会∶在耳珠前陷中,口开方可下针。横下针刺半寸,灸二七壮。应合谷、足三里。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聋疠 |  
		| (二症)若人患耳即成聋,下手先须觅翳风。 项上倘然生疠子,金针泻动号良工。
 翳风∶在耳后陷中,开口得穴。针入半寸,泻之,灸七壮。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喑 |  
		| 哑门一穴两筋间,专治失音言语难。 此穴莫深惟是浅,刺深反使病难安。
 哑门∶在项后入发际五分,直针三分,莫深,深则令人哑。泻之,不补,灸七壮。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痰嗽喘急 |  
		| 咳嗽喘急及寒痰,须从列缺用针看。 太渊亦泻肺家疾,此穴仍宜灸更安。
 列缺∶在大指直上,叉手中指尽处是穴。针入三分,横针向臂,泻之。
 太渊∶在掌后陷中三分。泻之。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咳嗽腰痛 |  
		| (附∶黄胆)忽然咳嗽腰膂痛,身柱由来穴更真。 至阳亦医黄胆病,先泻后补妙通神。
 身柱∶在背第三椎骨节。针三分,灸七壮,泻之。
 至阳∶在背第七椎骨节尖。针三分,灸七壮,看虚实补泻。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伤风 |  
		| 伤风不解咳频频,久不医之劳病终。 咳嗽须针肺俞穴,痰多必用刺丰隆。
 肺俞∶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三壮。
 丰隆∶在足腕解溪上八寸。直针二分半,看虚实补泻,灸二七壮。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咳嗽鼻流清涕 |  
		| 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 喷嚏须针风门穴,咳嗽还当艾火深。
 风门∶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中。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喘 |  
		| 哮喘一症最难当,夜间无睡气惶惶。 天突寻得真穴在,膻中一灸便安康。
 天突∶在结喉陷中。针可斜下半寸,灸七壮,泻之。
 膻中∶在两乳中间。可泻,灸七壮,禁针。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气喘 |  
		| 气喘吁吁不得眠,何当日夜苦相煎。 若取璇玑真个妙,更针气海保安然。
 璇玑∶在天突下一寸。直针入三分,泻之,灸七壮。
 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宛宛中。刺入三分,灸七壮,看病补泻。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哮喘痰嗽 |  
		| 哮喘咳嗽痰饮多,才下金针疾便和。 俞府乳根一般刺,气喘风痰渐渐磨。
 俞府∶在巨骨下,璇玑旁二寸陷中。针三分,灸三壮,看虚实补泻。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一分。灸五壮至七壮,看病补泻。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口气 |  
		| 口气由来最可憎,只因用意苦劳神。 太陵穴共人中泻,心脏清凉口气清。
 太陵∶在掌后横纹中。针三分,泻之。
 人中∶在鼻下三分陷中。针三分,直针向上。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气满 |  
		| 小腹胀满气攻心,内庭二穴刺须真。 两足有水临泣泻,无水之时不用针。
 内庭∶在足两趾歧骨间。直刺三分,可泻补,灸二七壮。
 临泣∶在侠溪上三趾四趾间。针三分,禁灸。可以出一身之水,泻用香油抹孔穴则针孔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气 |  
		| (附∶心闷、手生疮)劳宫穴在掌中心,满手生疮不可禁。 心闷之疾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
 劳宫∶在掌心,屈无名指,尽处是穴。针三分,灸七壮。太陵见前。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肩肿痛 |  
		| 肩端红肿痛难当,寒湿相搏气血狂。 肩穴中针一遍,顿然神效保安康。
 肩∶在肩端上,举手陷中。针二寸半。若手臂红肿疼痛,泻之;寒湿麻木,补之。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肘挛筋痛 |  
		| (二首)两手拘挛筋骨痛,举动艰难疾可增。 若是曲池针泻动,更医尺泽便堪行。
 曲池∶在肘后外辅。
 尺泽∶在肘中大筋外陷中。用手如弓,方可下针。先补后泻,针半寸,禁灸。
 筋急不和难举动,穴法从来尺泽真。
 若遇头面诸般疾,一针合谷妙通神。
 尺泽、合谷∶见前文。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臂痛 |  
		| 两胛疼痛气攻胸,肩井二穴最有功。 此穴由来真气聚,泻多补少应针中。
 肩井∶在肩端上,缺盆尽处。直针寸半停针。此穴五脏真气聚,不宜补,不宜久停针。
 气虚人多晕乱,急泻之三里。应支沟穴。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肩背痛 |  
		| 肩臂风连背亦痛,用针胛缝妙通灵。 五枢本治腰疼病,入穴分明疾顿轻。
 五枢∶在臂部肩端骨下直缝尖。针入二寸半,灸二七壮,看虚实补泻。
 
 |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虚 |  
		| 虚羸有穴是膏肓,此法从来要度量。 禁穴不针宜灼艾,灸之千壮亦无妨。
 膏肓∶在背骨四椎下,微约五椎上,微少四肋之间是穴,各三寸。用竹杖、两手撑开,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