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外治补遗] 风湿灸饼方
    防风防己(各一两)肉桂南星(各一两)麝香(一分)上为末。用大麦粉与药对半,水调成饼,晒干听用。此药专治寒湿气漏肩风、头风、诸痛难忍。将饼放在患处,用艾放饼上灸之,火尽泡起,用膏药贴之。
    

[卷九·外治补遗] 治盗汗法
    用川五倍子(一两炒黄色)研末,水调为饼,贴脐上缚之即止汗。或以乳调,蒸熟入脐,用核桃壳盖缚更妙。
    

[卷九·外治补遗] 消瘤膏
    大黄朴硝(二味等分)麝香(少许)以葱、蒜捣成膏粘贴。一日一换,四十日愈。其脓从毛窍中出。
    

[卷九·外治补遗] 治蛇咬方
    用羊眼豆叶不拘多少捣汁,酒调渣敷。加乌树叶更妙。
    

[卷九·外治补遗] 治疯犬咬方
    斑蝥香白芷雄黄杏仁共为末,调敷患处。如好犬咬,用金银花汤洗,口嚼杏仁,敷贴遂愈。
    

[卷九·外治补遗] 人咬不烂方
    用龟板或鳖甲烧灰存性为末,香油调,入山七末调匀,敷上立效。
    

[卷九·外治补遗] 小儿出尿方
    用雄鸡软肝(一个),去筋膜,和桂捣为丸,白滚汤下。
    一方,硫黄(三钱)、葱头(七个)捣烂,贴脐亦效。
    

[卷九·外治补遗] 小儿夜啼
    用朱砂(少许)研细末,同灯煤调匀。俟小儿熟睡,用指从眉心至鼻,轻轻抹上,止夜不啼矣。
    

[卷九·外治补遗] 阴囊破烂
    用急性子、甘草等分为末,菜油调敷,外用青荷叶,粘贴即愈。
    

[卷九·外治补遗] 脚缝烂方
    飞丹入花蕊石,加冰片(少许)糁之。
    一方,用鹅脚黄皮烧灰存性敷之。
    

[卷九·外治补遗] 体气方
    田螺(七个)麝香(一分)巴豆(两粒)将田螺同药捣烂,丸如弹子大,夹胁下觉痛即去。
    一方,用精猪肉两大片,以甘遂末一两拌之。五更时挟腋下,至天明以生甘草一两,煎汤饮之,良久泻出秽物,须弃野地中,恐气传人故耳。五次即愈。虚弱者,间日为之。
    

[卷九·外治补遗] 治大小腮肿名虾蟆瘟
    用侧柏叶汁,调蚯蚓粪调敷。
    

[卷九·外治补遗] 治紫白癜风或汗斑
    白附子蜜陀僧雄黄各等分为末。用带皮生姜打汁调之,以茄蒂蘸药,擦之即愈。
    

[卷九·外治补遗] 治火丹神效方
    大黄皮硝(各五钱)研末。取柏枝叶打汁,调搽即退。
    

[卷九·外治补遗] 治小儿火丹疮
    用蚯蚓粪研细,以鸡子清调搽即愈。
    

[卷九·外治补遗] 观音露(治一切肿毒极效)
    蝌蚪(七十个)没药乳香(研,各二钱)蟾酥(研,二分)麝香(七厘)芒硝(七钱净)以上共研入小瓷瓶内,用黄蜡封口,埋土坑内七昼夜,其药俱化为清水,连瓶收贮。临用时,将笔蘸涂患处,随手立消。
    

[卷九·外治补遗] 竹木刺肉内方
    鹿角烧灰存性为末,调敷即出。久者,不过一夜。
    

[卷九·外治补遗] 飞丝入眼
    用象牙一块,有白纹者佳。取人乳放钵内,将象牙磨浓如米泔水样,再加黄连末、冰片,研细,各少许,入汁内点眼角。
    一方,木梳垢为小丸,放于眼角边即出。
    

[卷九·外治补遗] 解烧酒毒
    用锅盖上气水半钟,灌即醒。又方,服真绿豆粉,冷水送下。
    

[卷九·外治补遗] 鬼箭打
    身痛有青痕,以乱头发擦痛处,发卷成团,若发不卷者,非也。金银器煎汤服。
    

[卷九·外治补遗] 心气痛
    生芝麻(半升),候痛时不必看,随手取来不拘多少,铜锅炒黑为末,好酒送下,一服除根。
    一方,桑虫粪晒干,每服一二钱,酒送下。重者,两服立止。
    

[卷九·外治补遗] 疹奇验方
    (治小儿疹不发以至鼻府,命在呼吸)生芝麻(一握)、葱白(一把),先将芝麻捣烂为泥,再同葱捣。令小儿坐床帐内不通风处,将二味置铜盆中,用滚水冲下,使药熏蒸。虽极危,立时发出,可保万全。此方屡验,救活甚多。
    

[卷九·外治补遗] 小儿鹅白
    用金线草煎服即愈。
    

[卷九·外治补遗] 生天蛇头
    用鸭蛋(一个)出一孔,将雄黄末(五分)入内和匀,浸患指在内,不可转动即愈。
    

[卷十·防病预诀] 纪时调摄
    
    春
    春三月,乃万物发生之时。须要行动,以和四肢,不可郁郁久坐也。
    春时,天气顿暖,不可骤减绵衣,须一重重渐减,庶不致暴寒。
    
    夏
    夏之一季,是人脱精神之时。心旺肾衰,液化为水,不问老少之人,皆宜食暖物,独宿调养。
    夏月单衣,不可坐冷石。寒气侵外肾,多患疝气偏坠。女人寒气入血室,则经不如期,或经行腹痛。
    夏月衣服单薄,宜系绵布兜肚,日夜皆不可离。夜间睡着,恐被去体,有兜肚,则无腹痛泻痢诸症。
    夏月凡日晒热衣服即穿着者,轻则汗斑,重则暴病。至杌橙砖石之类,尤不可以坐,恐热毒侵肤,多患坐板疮,或主毒疖。
    夏月伏热,不可饮冷水冷物,迫之最易伤人。
    夏月热极,不可以冷水浴身浴面及背,令人得虚热目病,筋脉厥逆,霍乱阴黄等疾。
    夏月汗湿衣服,不可久着,令人发疮疡,须要频频洗换为佳。
    夏月有事动劳,或饮食汤水,身若有汗,须任其出透,不遽脱衣服,不可以湿布拭遏,亦不可以用扇风,风入毛孔,最易成病。
    夏月出门行路,一身热汗,切不可当风,不可急扇,不可即脱除衣帽,不可饮冷茶水,恐血气不常生病。
    夏月出外,遇有日晒泉涧水,有毒害人,不可饮。或入客馆及久无人住之处,地土湿。或跋涉雨途,衣裳被褥潮,俱用苍术烧烟熏之,以辟霉臭恶之气,又能驱逐邪疫、山岚瘴疠。
    人到夏季,日长夜短,日间身体困倦,未免昼寝,但不可在午饭之后即睡,恐饭食停滞,多成疾病。须在未食前睡,俟睡醒少停,吃饮食。如吃过午饭,或至困倦欲卧,可起来走动,或寻些事消闲,自然不致困倦思睡。至于大渴饮茶之后,亦不可就睡。
    夏月不可用簟席卧湿处及冷地上,以图凉快,湿透入筋脉,在上则面黄目浮,在下则股膝肿厥,入里则胀满泄泻,留表则头重身疼。在阳不去,则气血壅滞。在阴不去,则化水成形。或患筋麻痹痛、足痿诸症。
    夏月不可露卧,又不可当风卧,恐头受风则痛,背受风则嗽,臂受风则疼,非但是月,每月宜慎。
    夏夜帐不可密浓,只要稀罗稀夏布,令人身之热气外出,极好。如冬帐则浓密无妨。
    夏至以后到秋分,须慎肥腻饼、油酥之物,盖此物与酒浆瓜果相妨,病多由此而起。
    
    秋
    秋初,余暑尚在,调摄宜同夏月。
    秋三月,天气消铄,毛发枯槁,绵衣宜渐增添,不可令背受寒,寒即伤肺。
    秋月,凡在舟中旅邸中,衣服单薄,骤遇暴寒,可将袜物裹于肚腹。人身各处,还可受冷,惟肚冷即生病。
    夏秋之月,忽遇大风大雨,震雷昏雾,必是诸煞鬼神经过。不论在家在外,俱宜入室闭户,烧香恭默,过后乃出,否则恐招损护咎。
    
    冬
    冬三月乃水藏水闭,血气凝涩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也。
    冬月,宜密室温净,衾服轻软,仍要暖裹肚腹。早眠晏起,以避霜威。朝宜少饮醇酒,略少一时,然后进粥,其炙爆燥毒之物,尤切戒之。
    冬月大冻,出门或坐骡马,或涉雨雪之途,二足冻冷麻木。或归家,或入店肆,先用温火烘热,以手揉擦,令血脉回阳,又以热水洗之。如不先烘,即用滚汤泡洗,麻木之足,不知滚热,冻血滞结,损筋伤络,而成废疾,终身大患。
    凡冒寒归来,不可就饮热汤,须少停一刻,则无患。
    冬月天寒,阳气在内已,自郁热。若更加以炙衣重裘,近火醉酒,则阳气太甚,春夏之交恐发时行热病。老人骨肉疏,冷风寒易中。若窄衣贴身,暖气着体,自然血气流通,四肢和畅。
    冬月,老人衰迈畏寒,可用锡造汤壶,式似小枕,下长方,上长圆,正中小口,有盖,注热水用布囊紧包,以避湿气。先时拥被围簇,临睡甚暖,又可温足,且远火气,又无火毒,奉养老人至妙之法。以上(《多能集》)


前一页 ◇ 治口眼歪斜风症
后一页 ◇ 逐月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