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肿毒者。以其随处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皆由风邪寒热客于经络之所致。但其因风邪内作者。则无头无根。因气血相搏者。则有头有根。因风寒而成者。则肿坚而色白。风热毒而成者。则肿而色赤。治法有表症者散之。有里症者下之。外兼敷贴等药。总不外乎首卷肿疡之例。并宜参考。 灸曲池穴甚效。(穴见首卷灸门) 漏芦汤 治痈疽疔肿。不问阴阳初起者。及初溃红肿尚未消尽者。并湿烂疥疮等毒。 漏芦(一钱五分)紫花地丁荆芥当归连翘薄荷白芷升麻(各一钱)麻黄(三钱)大黄(二钱)生甘草(四分)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温服。盖衣取微汗。渣再煎温服。次日。麻黄用二钱。大黄用钱半。甘草用六分。温服。第三日则麻黄、大黄、甘草。各用一钱温服。如其红肿尚未消尽。照第三日方再三二服。无不愈者。 是方也。如不欲汗。则麻黄少用。温服之。如大便不实及不欲下者。则少用大黄。不用亦可。随病上下。 在食前食后服。 如便毒。服利药。正气伤。皮浓未穿者。服此一汗。不砭而穿。 飞腾神骏膏 治痈疽肿毒。瘰鼠疮。 麻黄(去节净用一斤)杏仁(泡去皮尖砂钵内研如泥入水再研澄去浊脚)防风(去芦四两)地骨皮(去骨四两)甘草(四两)灯草(一大把)黑铅(一块)木鳖子肉(十四个)头发(一大团洗净)共入大铜锅内。入水二桶。炭火煎。减半取汁。渣再煎二次。绢滤净。并一处。复将灯草、头发、黑铅、同汁煎至成膏。去此三味。再煎稠。收罐内。香甜。久贮不坏。每服三钱。热酒调服。随饮至醉为度。盖卧出汗。 避风一日。次日食猪蹄补之。 此方于初起时。及将溃时。服之神验。 军门立效散 治痈疽诸毒。对口附骨疽等。 皂角刺(三钱炒热入)乳香(五七分炒香化再入)天花粉(三钱)甘草节(一寸长九个)川椒(三十粒)黄酒二钟。煎一钟。温服。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已溃者不宜服。一用皂刺(三钱)乳香(七分)花粉(一两)甘草节(二钱)炒制如法。酒煎服。治红肿痛便秘者。甚捷。 壶公妙剂散 一切诸毒。乳痈便毒。筋骨疼痛。不问新久。悉皆神验。 穿山甲(炒)胡卢巴槐花黑丑(头末)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五钱。用温酒调成块。挑入口内。随用温酒送下。随饮几杯。以助药力。 荣卫返魂汤 赤芍木通白芷何首乌枳壳乌药当归(各一钱)小茴香(五分)甘草(三分)水一钟。酒一钟。煎八分。温服。 初起坚硬如石者。加川芎、麻黄、独活、葱头。水煎。热服出汗。胃寒生痰者。加半夏。郁热生痰者。加桔梗。久不愈。食少色痿者。凉药太过也。去木通。加当归。倍加陈皮、浓朴。甚者再加白豆蔻。肺痈肠痈内痈等症。倍加忍冬藤。此藤治内痈之神药也。补加大附子。利用酒大黄。隧痰失道。阳少阴多者。加升麻以除其寒。久溃无脓。时流薄血。壤肉如絮。肉如突者宜之。外用枯矾、朴硝末。渗之。忌用刀针蚀药。 老弱者。患于上部去木通。恐导虚下元。气血盛者减当归。多能生血。恐再结不已。泄泻者先服蜡矾丸。米汤下。泻止再服。腰痛经年不愈者。加萆、玄胡索。香港脚。加槟榔、木瓜、穿山甲。热痰咳嗽。 加紫苏。疝气呕逆。加木香。 此药救坏症。活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毒于既愈之后。扶胃本而不伤元气。更不分经络。但漫肿坚硬不红不痛者。用之悉验。 托里温经汤 治寒覆皮毛。郁遏经络。热伏荣中。不得伸越。聚毒肿痛。恶寒发热。或相引肢体疼痛者。 麻黄防风苍术白芷升麻葛根人参当归白芍甘草再服去麻黄、防风加牛蒡子、连翘。 麻黄苦温。防风辛温。发散者也。升麻苦平。葛根甘平。专阳明解肌者也。血留则痛。归、芷辛温。破血散滞。湿盛则肿。苍术苦温。泻腠裹之邪。参、草甘温。白芍酸寒。调中托里。水煎热服。盖卧之。使阳气伸而汗出。其肿自消。去麻、防。加蒡、翘。其痛自止。 加减栝蒌散 治内痈脑疽背腋诸毒。瘰便毒。乳疽乳岩等症。未成者即消。已成者速溃。 大栝蒌(一个子多者佳少者用二个杵烂)当归(三钱)没药(二钱)乳香(一钱)甘草(三钱)金银花(五钱)生姜(五钱)用无灰酒二碗。煎一碗服。 将溃者。加皂角刺五钱。 乳痈脑疽。加蒲公英、土贝母各五钱。溃后用参、补之。 涤风散 熨风肿痛疼。 羌活防风白芷吴萸细辛官桂芫花当归芍药(各五钱)为粗末。赤皮葱连须切碎半斤。用酽醋拌匀。炒热帛包。于疮上熨之。稍冷易之。以痛止为率。 移险散 南星白芨草乌黄柏(各二两)文蛤(炒一两)为末。调如糊。随血围匝如墙壁。可移险处就不险处。 南星白芨白蔹白芷贝母(等分)水调。此药敷前围药之内。提起内毒。制之有理。 葫芦化毒丹 治一切肿毒热疖。 大黄黄柏远志(等分)为末。用猪胆汁和成锭。雄黄为衣。阴干。用时以米醋磨如墨。以鹅翎蘸药。频涂患处。 醒肌膏 治肿毒恶疮。及风气肿疼。鹤膝风。冷湿痛腰痛香港脚痛。妇人产后受风。经络冷痛。 广胶(四两用葱姜取汁各一碗浸胶过宿文火煎胶化入)硫黄(末一两)草乌(末一两)葱粉(一两)姜粉(一两)煎成膏。再加蟾酥(一钱)麝香(四分)乳香(二钱)没药(二钱)各末和匀。顿滚水内。刷绢帛上贴之。以热鞋底熨之。俟痛止。变麻木。则死肌活矣。 一刷皮纸上。用时随大小剪贴熨之。宜与首卷牛胶蒸法参考。 取姜葱粉法 葱姜各杵汁三二碗。薄铺瓷器内。晒干成粉。 渗雪膏 治一切风热攻注头面。四肢肿痛。 朴硝二升。于腊月中入新瓦罐内。冲热水令满。搅匀。挂下。俟硝渗出罐外。陆续收之。用人乳调敷。 瑞龙膏 敷一切肿毒。对口乳痈。便毒红肿痛者。不问未成已成。悉验。 鲜鲫鱼(大者一尾)鲜山药(如鱼长一条去皮)先将鱼入石臼内杵烂。次入山药。再杵如泥。量加冰片。和匀摊敷肿处。绵纸盖之。黄酒润之。 凡肿毒已成者。如纯阳症。则孔似峰窠。用贝叶膏贴之。日换七八次。善能止痛呼脓。生肌完口。更无粘连之苦。半阳半阴症者。则漫肿无头。微红微热。用绀珠膏贴周遭肿处。中留顶。涂玄珠膏。再以黑膏盖之。则余肿自消。脓从孔出。内服托裹之剂。纯阴症者。内服辛热大补之剂。外用神妙拔根方。以疏其毒。(以上诸方俱见首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