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阴器部] 阴户肿突门主论
    陈实功曰∶阴户忽然肿突作痛,乃劳伤血风,湿火下流。(《正宗》)又曰∶亦有阴户半边痛者。
    又曰∶治当四物汤加丹皮、泽泻、柴胡、花粉。
    朱丹溪曰∶阴户忽然肿而作痛者,名曰阴肿,又名蚌疽。由劳伤血分所致,宜四物汤加牡丹皮、泽泻、柴胡、天花粉煎服,外用艾叶一两,防风六钱,大戟五钱煎汤熏。
    冯鲁瞻曰∶妇人阴肿,有因胞络虚损,风冷客之,与血气相搏而肿者,有因郁怒伤损肝脾者,有因房劳过度湿热下流者,有欲胜而热甚生虫,以致肿痒并作者,皆宜戒房室而速治之,否则邪气渐盛,阴户溃烂不收矣。若气血虚弱补中益气汤举而升之,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渗而清之,肝脾郁怒,元气下陷,湿热壅滞,朝用归脾汤加升柴,解郁结补脾气。夕用加味逍遥散,清肝火,生肝血,除热去湿。
    

[卷二十四\阴器部] 阴户肿突门主方
    阴户疼痛盐三合,炒热包熨之,立止。
    妇人阴中肿痛及生疮。(《济生》)黄连(酒炒,二钱)龙胆草(酒洗)小柴胡(去芦,各一钱)青皮(三分)水煎服之。如肿甚加大黄一钱。
    子宫大痛不可忍。(《入门》)五倍子白矾(各等分)煎汤熏洗,又为末掺之。
    产后阴户两旁肿痛,手足不能舒伸,(《入门》)用四季葱入乳香末同捣成饼,安于阴户两旁,良久即自愈。
    产户硬如石,衣若撞着,痛不可忍。
    青鱼胆(七个,或用鲫鱼胆七个亦可)丝绵(三钱,烧存性)以胆汁调匀后,用鸭毛扫上,其硬不过半个时辰,即软阴户肿痛大戟(一两)防风(二两)艾叶(五钱)煎汤,热洗避风,外以鲫鱼胆汁搽之。
    

[卷二十四\阴器部] 阴脱门主论
    经曰∶前阴所过之脉有二∶一曰肝,二曰督脉,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是肝脉所过也。督脉起于小腹以下骨中央,女子系廷孔,循阴器,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是督脉所过也。
    冯鲁瞻曰∶产后阴脱者,多由妇人生产用力太过,致阴下脱,宜内服升补为主。(《锦囊》)《丹心》云∶阴户脱出,盖因努力太过所致,若脱肛状,逼迫肿痛,清水续续,小便淋沥,宜当归黄饮。
    陈实功曰∶阴脱乃阴户开而不闭,痒痛出水,乃忧思太过所致,宜逍遥散、归脾汤,俱加柴胡、山栀、白芍、牡丹皮,外用荆芥、枳壳、诃子、五倍子,大剂煎洗。(《正宗》)

[卷二十四\阴器部] 阴脱门主方
    当归黄饮(《丹心》)治阴脱。
    黄(酒炒,三钱)当归人参升麻(各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外治(《丹心》)硫黄乌贼骨(各五钱)五倍子(二钱五分)研细,敷患处,即效。
    产后生肠不收(《丹心》)。八物汤加防风升麻,须用酒炒黄为君煎服,外以樗根白皮五钱,荆芥、升麻、藿香各二钱,煎汤熏洗患处,即入。
    又方(《丹心》)。枳壳二两,煎汤温浸良久,自入。
    又方(《良方》)。取大纸捻蘸油点火吹灭,以烟熏产母鼻,即上。
    产后阴户突出(《入门》)。用四物汤加龙骨,或五倍子,连服二贴,外以香油和汤洗于患处。
    
    硫黄汤
    (《正传》)。治产后玉门不敛。
    硫黄(四两)吴茱萸菟丝子(各一两五钱)蛇床子(一两)共研末。每用五钱,水一碗,煎汤乘温频熏洗,自敛。
    又法(《丹心》)。香油五斤煎热,盛盆坐其中一食顷,以皂角末吹鼻作嚏,即收。
    产后用力太过,阴门突出当归、川芎、赤芍、熟地,水煎,入龙骨末少许和匀,连服二剂。外用麻油和汤熏洗,即收。
    

[卷二十四\阴器部] 产妇阴户伤损门主论
    澄曰∶凡产妇阴户或一边肿,或两边均肿,难以起坐,更有阴户两墙烂破出脓,痛引小腹两股,皆由分娩艰难,或者息胎,稳婆用手分理骨眼,或用手伸入,掐取胎胞,粗手指甲抓损皮肉而成。殊不知产户皮娇肉嫩,何堪经此损伤。再加瘀血淋漓,愈淹愈烂。况阴户乃肝、脾、肾、冲任脉络之地,既破之后,所以牵引少阴腰股作痛也。宜用洗药煎洗破处,用玉红膏、珍珠散搽之,自愈。
    

[卷二十四\阴器部] 产妇阴户伤损门主方
    阴户肿痛枳壳一两,煎洗。
    阴户肿溃当归、赤芍、白芷、甘草、苦参各等分,煎汤洗。
    产妇阴户肿痛蛇床子三钱、白萝卜五个扑碎,煎汤熏洗。
    

[卷二十四\阴器部] 阴户交接出血门主论
    陈实功曰∶妇人交接出血者,乃肝虚有火,不能藏血,脾虚不能摄血,当以补中益气、归脾二汤主之。(《正宗》)又曰∶或用四物汤加龙胆草、柴胡、山栀、黄芩治之。
    冯鲁瞻曰∶凡交接出血者,此肝火太旺而疏泄过度,且肝虚不能藏血,脾虚不能摄血也。宜补中归脾二法消息用之。若六脉俱洪者,此肾阴虚而不能闭藏也。宜六味汤加麦冬、五味主之。(《锦囊》)

[卷二十四\阴器部] 阴户开张门主论
    陈实功曰∶阴户开而不闭者,乃忧思过度。(《正宗》)又曰∶治当逍遥散、归脾汤,加柴胡、山栀、白芍药、牡丹皮间服。
    

[卷二十四\阴器部] 女子新嫁阴户痛门主论
    陈实功曰∶新嫁伤而肿痛者,宜舒郁和血。(《正宗》)冯鲁瞻曰∶新嫁孔痛,宜四物汤加香附、红花主之。(《锦囊》)蒋示吉曰∶新交房事伤而肿痛者,珍珠散、猪脊髓调搽。(《说约》)

[卷二十四\阴器部] 阴冷门主论
    冯鲁瞻曰∶妇人阴冷,因劳伤子脏,风冷客之,若小便涩滞,小腹痞痛,宜龙胆泻肝汤。若小便澄清,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治以八味地黄丸。八味丸治血弱不能荣养脏腑,津液枯涩,寒客子脏阴冷者,甚效。(《锦囊》)

[卷二十四\阴器部] 实女无窍门主方
    实女无窍以铅作梃,逐日之,久久自开。(盖铅能入肉故也。)

[卷二十五] 腿膝部
    自胯至腿膝弯止,一切痈疽、疔毒,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卷二十五\腿膝部] 骨痿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骨痿疮,乃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其疮生于两胯,骨上渐大,筋骨俱痛,荫开流水,水尽则死。如胯间相对生疮者,十无一生,用大马屁勃垫睡,莫令磨着,内服补中益气汤。(《启玄》)

[卷二十五\腿膝部] 腿游风门主论
    \r腿游风\p04-a41a185.bmp\r王肯堂曰∶腿游风,腿股忽然赤肿,风热相搏,属足太阳经,宜砭去恶血。(《准绳》)《心法》曰∶腿游风在两腿,忽里忽外,忽上忽下不定,红色形如堆云痛,由荣卫风热相搏结滞而成。凡遇此证,先施砭石,砭去恶血,外贴牛肉片以拔风甚效。
    

[卷二十五\腿膝部] 肚门痈门主论
    《心法》曰∶肚门痈生于大腿肚,属足太阳膀胱经所主。
    

[卷二十五\腿膝部] 上水鱼门主论
    《心法》曰∶上水鱼生委中折纹两梢,肿如高埂,长若鱼形,色紫作痛,由血热遇外寒稽留,则血瘀凝结而成。外宜向肿埂上砭出恶血,用二黄散(即颠倒散)香油调敷,甚效。
    

[卷二十五\腿膝部] 黄鳅痈门主论
    申斗垣曰∶黄鳅痈,生于大腿外侧连臀处,有一条如鳅形,深陷窄长,或不见红肿,坚硬如石,约长七八寸,大者为头,小者为尾。鳅头向上者防毒内攻小腹,难治;鳅头向下,毒虽凶不伤命,名为顺证。
    凡医必寻其头,用三棱针先针住鳅肚,次针鳅尾,再用小针针住鳅头两边,当用艾灸三十壮,左右转针,先起尾针,视鳅形不动,是鳅已死。如动再根据前法灸之。内服内托流气饮,或真人活命饮,外以姜汁猪胆汁好醋同调,铁箍散敷之。(《启玄》)《心法》曰∶黄鳅痈生小腿肚里侧硬肿,长有数寸,形如泥鳅,其色微红,由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如期溃出稠脓者吉,如溃流污水败浆者凶,治同痈疽。(《金鉴》)王肯堂曰∶腔阴疽,又名黄鳅痈。生足小肚内侧,微红微肿,坚硬如石,三四寸许,痛楚难禁,足太阴与足厥阴二经湿热,又积愤所致。若过时溃出清水,虚火上升,呕吐不食者,不治。(《准绳》)


前一页 ◇ 阴痒门主方
后一页 ◇ 大腿痈门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