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前阴部] 龟头肿痛门主论
    澄曰∶龟头肿痛,有因肝经湿热下注,其肿红胀,宜龙胆泻肝汤主之,外搽介灵丹。有因涂搽春药,交接违理,其肿渗痛,宜用松萝茶洗,外搽玉红膏。有因嫖妓娈童,沾染秽毒,其肿紫黯,上有黄衣,溺管必痛,小便淋沥,否则茎皮收紧,包住龟头,即成袖口疳疮。亦有龟头之下,红胞如瘤坚硬,亦有所患之胞如水光亮,即为鸡嗉疳疮。治之大法,以大黄下之撤毒为主。亦有新婚损伤龟头肿者,以浓甘草汤洗之,搽玉红膏。
    

[卷二十四\前阴部] 龟头肿痛门主方
    龟头肿大硬痛(沈员峤。)用鸡蛋三个,去黄留蛋清,将龟头插入,一炷禅香时拔出,再以扪青布烧灰存性,碾末一钱,加冰片一分搽上,过夜其肿即消。
    龟头肿痛蛤蟆二只,炭火炙去皮肉,将骨炙酥为极细末,每一分加冰片一分碾匀,细细掺上。
    又方鬼馒头嫩枝即木莲蓬,三四两煎汤熏洗,止痛消肿。
    又方蜗牛(焙干)枯矾(各等分)碾细。湿则干掺,干则香油调搽。
    

[卷二十四\前阴部] 阴头痈门主论
    王肯堂曰∶阴头痈生于阴头。(《准绳》)

[卷二十四\前阴部] 阴头痈门主方
    验方鳖甲为末,鸡蛋清调敷。
    

[卷二十四\前阴部] 鱼口便毒横门主论
    \r鱼口\p04-a41a183.bmp\r陈实功曰∶左为鱼口,右为便毒,两腿合缝之上,名曰横。(《正宗》)《鬼遗方》云∶腿两处起为便毒。
    王肯堂曰∶便毒生于小腹下,两腿合缝之间,其毒初发寒热交作,腿间肿起疼痛是也。夫肾为作强之官,所藏者精与智也,男女大欲不能直遂其志,故败精搏血,留聚经隧,乃结为便毒矣。盖腿与小腹合缝之间,精气所出之道路也,或触景而动心,或梦寐而不泄,既不得偶合阴阳,又不能忘情息念,故精与血交滞而成肿结也。
    初起切不可用寒凉之药,恐气血愈滞,不得宣通,反成大患,惟当开郁散气,清利热毒,使精血宣畅,则自然愈矣。(《准绳》)孙曰∶商贾中野合不洁淫妓,便构此证。或疳疮,或杨梅者,皆由欲火淫炽,一旦交合不洁,为淫火冲动,肤腠开通,是以受毒。初发之时慎不宜以败毒之药泻之,何也?毒邪非虚不入,若复虚胃气与毒邪下陷,治之非弥年累月不愈也。捷法只宜发汗,其次利小便,肤腠所感之邪,汗易散也。阴茎腿缝皆肝经络,肝肾主下焦,又肝主小便,使毒邪从小便中出,所治皆顺也,故治之不旬日,便可奏功。若曾发汗利小便,体浓邪固而不得宣通者,乃以破毒活血调气之剂攻之,俟毒瓦斯宣通,随以补剂托之,亦不失先后着也。
    陈实功曰∶左为鱼口,右为便毒,总由精血交错,生于两胯合缝之间结肿是也。
    (鱼口生于左腿两胯合缝之间,便毒生于右腿两胯合缝之间。)生于小腹之下,进之阴毛之傍结肿,名曰横,又名外疝是也。此三证得之于奔走劳役,湿热下注者少,得之于入房忍精,强固不泄,或欲念已萌,停而不遂,以致精血交错,凝滞结而为肿,淫毒内攻者多。
    然其毒从便而入,亦当从便而出,治当散滞行瘀,通利大小二便。初起宜通水丹逐之,不应,用九龙丹、山甲内消散。七日已后,根本坚固,恐其作脓,宜用火针法刺之亦妙。已出脓者,十全大补汤服之,庶易收敛,迟则恐生别证难愈。谨戒房事。
    (《正宗》)又曰∶因奔走劳役而得者,即用四妙汤补而消之,甚验。
    冯鲁瞻曰∶便毒生于小腹下,两腿合缝之间,小儿是肝火肝疳,总属肝经热毒,治宜泻肝,再视血分毒瓦斯为之斟酌,若大人犯此者,多因欲火不能直遂其志,故败精搏血,留聚经隧,乃结为毒,治宜散郁散气,清利热毒,使精血宣畅,则自然愈矣。间有因交合不洁,为淫火冲动,是以受毒所致者,治宜先为发汗,次利小便可也。(《锦囊》。
    又曰∶妇人横,或肝经湿热下注,或郁怒伤损肝脾,其候两腿小腹肿痛,或玉门肿作痛,憎寒壮热,小便涩滞,腹内急痛,或小腹痞闷,上攻两胁者,肝火血虚也。加味消遥散。若概投散血攻毒之剂,则误矣。
    周文采曰∶便毒初发寒热交作,两腿合缝之间,肿起疼痛是也。夫肾为作强之官,所藏者精与志也,男女大欲,不能直遂其志,故败精搏血,留聚中途而结为便毒矣。夫人脚腿与小腹合缝之间,乃精血所出之道路,或触景而动心,或梦寐而不泄,既不得偶合阴阳,又不能忘情息念,故精与血交滞而成肿结也。初起慎不可用寒凉之药,恐气血愈结,不得宣散,反成大患,惟当发散寒气,清利热毒,使精血宣畅,则自然愈矣。(《集验》)申斗垣曰∶勇疽即俗名鱼口,生冲门穴。(《启玄》)薛立斋曰∶鱼口者,言其形如鱼口,张而不合也。溃后慎勿行动伸缩,恐难敛口。
    此证有公有母之分,公者小而形长易治,母者大而形圆,公则只一个,母则三四个,若母鱼口只用艾炷炙初起者,则余者自消。
    《心法》曰∶横疽,在左腿夹缝折纹中,形长如蛤,阴疽在右腿夹缝折纹中,形长如蛤,属三阴经,由七情郁滞凝结而成。漫肿坚硬时痛,甚则痛牵睾丸,上及少腹,形长如蛤,一两月方能溃破,其脓深可知,破后脓稠可愈,败浆最难敛口,久必成漏。
    又曰∶若脓水淋漓,日久有生虫,形类蛔虫,亦系脓深郁久之所化也,属逆。
    《心法》曰∶便毒又名血疝,又名便痈。无论男女皆可以生,发于少腹之下,腿根之上,折纹缝中,属肝肾二经,由强力房劳,忍精不泄,或欲念不遂,以致精搏血留,聚于中途壅遏而成。或因暴怒伤肝,气滞血凝而发,鱼口因生于折纹缝中,其疮口溃大,身立则口必合,身曲则口必张,形如鱼口开合之状,故名之也。
    

[卷二十四\前阴部] 鱼口便毒横门主方
    
    九龙丹
    鱼口便毒,骑马痈横,初起未成脓者。
    穿山甲(炒)没药青木香血竭滴乳香儿茶(各一钱)共为末。用当归尾三两,红花三两,酒煎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钱,热酒送下,数服自消。
    鱼口不见水猪腰子一个剖开,入雄黄三钱,贴于患上。
    
    山甲内消散
    鱼口便毒,骑马痈横,初起未成脓者。
    归尾甘草节大黄(各三钱)白僵蚕(一钱)穿山甲(炒,三片)黑丑(打碎,一钱)土木鳖(去壳,三个)酒水同煎,渣再煎服。大便行三四次,吃淡粥补住,避风为妙。
    鱼口便毒初起生明矾三钱或五钱,碾粗末,用生酒吞下,欲吐忍之,出汗即愈一半,次日全消。
    
    胡桃散
    大胡桃一个,剖开去肉,将全蝎二枚装入烧存性,研末,热酒调服。
    
    绿凤散
    鱼口便毒,瘰痰核初起。
    鸡蛋一个入瓦罐煮三四滚,取起用银簪扦三四十孔,再入罐内,加芫花末一钱同煮一二十滚,去药食蛋。
    
    通水丹
    治下部诸疮,鱼口便毒,横腹痈,初起人壮气实,小便淋沥者。
    芫花不拘多少,拣净晒极干,研为极细末,瓷瓶收贮,每用五分,将大枣二三枚去核,夹在药内,空心嚼下,冷茶过口。
    便毒。
    白僵蚕(炒)当归生大黄(各三钱)甘草穿山甲(各一钱五分)研细。空心酒调服三四钱。
    鱼口。
    穿山甲(炙)白僵蚕左顾牡蛎(七次,各五分)大黄(一钱五分)研细。酒调服。
    鱼口便毒。
    芙蓉叶大黄金银花桔梗天花粉陈皮皂角刺穿山甲(各等分)研细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又方鱼胶切碎,蛤粉拌炒,研细,每服五钱,空心酒调下,盖被出汗,连服十次,外用胡椒一两,研碎烧酒调敷患处,即消。
    又方大蛤蟆一个剥去皮,入葱五钱,连肠捣烂敷患处,再以皮覆其上,半日消散,且无留毒之患。如毒盛未消,再如法敷一次。
    又方肥皂一枚去核,盐一合,醋半斤,煮如泥,捣敷患处。
    妇人鱼口。
    川贝母(三钱)甘草(一钱)无灰酒煎服。孕妇忌服。
    消鱼口便毒横奇方(范令闻。)九头狮子草(一钱)贝母(三钱)白水煎服,泻一二次自消,重者不过三剂必消。
    横。(长兴莫氏。)青壳鸡蛋(一个)刺蒺藜(一合)好酒同煮,蛋熟剥去壳再煎,连蛋服,立消。
    立消便毒。(陈古公。)广胶穿山甲(炒)连翘(各二两)当归(一两)荆芥防风红花(各二钱)斑蝥(七个,去头足炒)金银花(八钱)车前大黄(各五钱,若弱人只可用三钱)葱三根,好酒二三斤,煎好空心服之,尽量饮醉,出汗或下即消。
    便毒。
    油核桃(净肉七个)瓜儿血竭(一两)二味捶匀,丸如蛋大,以盐泥固济,火烟尽,安泥地中,上以碗盖熄,去泥研为细末,无灰酒调下,尽量饮醉,即消。
    便毒。
    槐花(一两)防风穿山甲(炙)连翘僵蚕荆芥(各三钱)金银花(五钱)甘草节(八分)酒水同煎。不效加乳香、没药俱去油,各一钱,立消。
    鱼口独子肥皂,泥封赤,去泥,将肥皂研细,每服二钱,酒调服取汗,立消。
    鱼口便毒横将成脓者小粉浆同小活鲫鱼捣烂敷上,即消。
    便毒鱼口已溃不能长肉收口狗肉二三斤煨烂,取汤洗疮口净,将狗肉渐渐推入疮口内令满,外用绢袱扎定,不可行走,安息数日,疮肉渐生,狗肉渐出,狗肉出尽,疮口长平。
    鱼口初起三五日五倍子炒黄研末,百草霜和匀,醋调敷,一日夜全消。
    鱼口便毒一日至七日未溃红肿寒热。
    黑丑(研)白丑(研)僵蚕(炒去丝)当归尾甘草节金银花(各二钱)土木鳖(五个,去壳切片)大黄(五钱)穿山甲(二片,炙)猪牙皂(二条)朴硝(一钱)上作一剂,酒水各一碗煎,空心服,行三四次,温粥补之,轻者一服,重者两服消。孕妇忌服,虚人减半。
    便毒初起(李岳)。皂角子二十一粒洗净,空心好酒吞下,尽量饮醉,一觉即消。
    便毒。
    生大黄(六钱)全蝎(去头、足,炒,去毒)穿山甲(各三钱)白芷(四钱)水煎服。外用千年锻石一两,明矾三钱,盐少许,米汤调敷,即消。
    鱼口便毒横初起立消用鸡蛋煮熟,劈开去黄,将蛋连壳合在肿上,以艾圆如豆大,灸三五壮,如未能全消,隔日再灸之。
    鱼口白鱼胶五钱锉,铜锅炒黑色略带黄些,研细末,用老酒调成团,空心时以匙挑放舌上,须多用酒吞下,其药直达患处,如疮大可再制五钱,服之即消。如已溃亦效。
    


前一页 ◇ 前阴部
后一页 ◇ 阴肿如斗门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