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热之症非一,有实热,有虚热。实热之候∶实则脉实,眼赤,惊搐,面红唇赤,心烦口渴,二便秘涩,腹中疼痛,胸胁胀满,嗳气吞酸,肌肉消烁,饮食不能为肌肤;虚热之候∶虚则脉虚,饮食不进,微声短气,恶闻人声,大便溏泻,完谷不化,小便清利,肚腹虚膨。得病之源,或为风寒暑湿所乘;或为饮食生冷所伤;或内有积聚;或外受惊恐;或肥甘油腻过度;或浓衣温暖过节。积热者,内有所积郁而不泄,日久乃发。其发也,或浑身壮热,经月不退;或寒热往来,似疟非疟;或日晡潮热,发作有时。失而不治,久久发不已,余邪不退,久热成疳,则不可救矣。调治之法∶风寒和解之;暑热清散之;饮食消导之;生冷温散之;积聚鳖,视虚实而下之;跌扑惊恐,安神散惊而治之。肥甘,药须寒苦;温热,治以清凉。察虚实而补泻之。 脱甲散 治小儿伤寒壮热,头目昏沉,夹惊夹食,烦躁口渴,无汗自汗,或积滞停于胸膈,肚腹胀满,日夜壮热及伤风伤暑,惊痫客忤,一切疳热并效。 柴胡当归龙胆草知母茯苓(各一钱)川芎甘草(各五分)葱白三茎,水煎热服。秘结加大黄;欲汗加麻黄。 柴胡饮子 治骨蒸疳热,五心烦热,日晡潮热,口干无味,烦渴胸满,面红痰盛,小便黄赤,食减神昏。 柴胡人参当归黄芩赤芍(各一钱)枯梗半夏甘草(各五分)五味(三分)大黄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服。大黄视虚实加减。 当归防风饮 谨按此方用大黄泻阳明之湿热,从大肠出;用滑石泻三焦之火,从小便出;黄芩凉膈;柴胡解肌;防风清头目;人参、甘草以补中气;当归、芍药以补血泻心肝之阳,补脾胃之阴,而无辛香燥热之谬,真乃治风湿燥火虚热之良剂。非圣于医者,不足语此。及伤寒时疫,汗下后余热不退神效。 当归柴胡黄芩芍药人参防风滑石大黄甘草(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视症加减用。 犀角饮 治小儿骨蒸潮热,盗汗肌瘦。 柴胡知母犀角(镑)胡黄连地骨皮鳖甲(酥炙。各等分)大黄(加倍,用酒制)桃柳枝各一钱,水煎服。 生犀饮子 日晡潮热,骨蒸肌瘦,颊赤唇干,五心烦热,夜多盗汗。 大黄鳖甲麦冬黄秦艽犀角人参桑皮茯苓柴胡地骨皮赤芍枳壳知母(各等分)青篙五穗,水煎。痰甚去黄,加贝母、半夏。 灵犀饮 治骨蒸潮热,咳嗽盗汗,口渴心烦,面黄肌瘦。 犀角秦艽羌活甘草柴胡地骨皮桔梗胡黄连茯苓(各等分)乌梅一个,竹叶十片,水煎。 鳖甲散 治症同前。 鳖甲(酥炙)地骨皮秦艽柴胡枳壳知母当归(各等分)桃柳枝各三寸,乌梅一个,水煎。 骨皮散 治虚热,及伤寒汗后余热不退。 人参知母柴胡地骨皮甘草茯苓半夏黄芩生姜三片,水煎。 秦艽饮子 治惊热。本方加蝉蜕秦艽 梨浆饮 治荣卫俱热,日晡潮热,瘅疟独热。 柴胡前胡黄芩人参秦艽甘草薄荷(少)生地(各等分)青蒿(五穗)水煎入藕汁、梨汁各半杯服。 羚羊角汤 治一切惊热。 羚羊角(镑)蝉蜕(去土)茯神柴胡麦冬(各一钱)地骨皮黄芩(各七分)甘草(五分)姜三片,竹叶十片,水煎。 甘露饮子 胃热口臭,不思饮食,齿龈肿痛,唇口生疮,眼赤目肿,不俱痧痘后余毒未尽,热不退。 枇杷叶麦冬枳壳生地熟地茵陈天冬石斛寒水石黄芩甘草(各等分)灯心二十寸,水煎,徐徐服。 栀子仁汤 汗下后余热不退。 山栀赤芍大青知母升麻黄芩石膏柴胡杏仁甘草生姜一片,豆豉三十粒,水煎。 导赤汤 心热上窜,烦躁闷乱,脐下胀满,小便淋沥。 生地麦冬木通黄芩甘草泻心汤本方加黄连,去黄芩、赤茯,灯心二十寸引。 泻肝汤 治肝经实热。 当归川芎山栀龙胆草羌活防风(各等分)大黄(视症加多少,酒煨)竹叶十片,水煎。 泻白散 治肺实热。 桑皮地骨皮甘草灯心二十寸,水煎。 泻黄散 治脾胃实热,口臭咽干。 石膏山栀防风藿香甘草水煎。 泻肾丸 治婴童肾经火盛,阴硬不软。 黄柏(一两,盐水炒)知母(五钱,盐水炒)生地(五钱)为末,蜜丸。盥汤下,灯心汤亦可。 四物二连汤 治童子骨蒸,妇人产痨。 胡黄连黄连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各等分)水煎服或为末,作丸服亦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