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下)\增补产后十二症] 产后大小便秘下体水肿狂语诸症医方
    产后如患三阴伤寒,大便不通,其人谵语发热,脉沉实者,大柴胡汤,三承气亦宜还用,从权治救。或其人如狂,不至发狂者,蓄血症也。桃仁承气汤主之。因秘本无此二症,故详录之,以为后学之津梁也。
    
    大柴胡汤
    治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
    柴胡(一钱五分)黄芩(一钱)芍药(一钱)半夏(八分)大黄(七分)枳壳(四分)姜枣引。
    
    调胃承气汤
    治病患邪在中焦,不恶寒反恶热,谵语便秘呕逆。
    大黄(六钱,酒洗)芒硝(四钱)甘草(一钱)水盅半,煎八分,去渣,入硝一沸服。
    此下剂稍重者,不用枳朴,恐伤上焦氤氲之气也。用∶大黄(六钱,炒)浓朴(六钱,炒)枳实(二钱,炒)水二盅服。
    此下剂之稍重者,不用芒硝,恐伤下焦之血也。
    
    小承气汤
    治病患六七日不大便,腹胀满,潮热,狂言而喘,是汤专泻上焦之痞热。
    大黄浓朴枳实
    桃仁承气汤
    治病患小腹急,大便秘或黑,小便不利,中焦积血也。
    桃仁(十粒)肉桂(一钱,去皮)甘草(一钱)大黄(一钱五分)芒硝(一钱五分)水二盅,煎一盅,入硝一沸服。
    
    大承气汤
    治五六日不大便,腹痛烦渴,少阴口燥,咽干潮热,脉沉实,三焦俱有邪。
    大黄(五钱)芒硝(四钱)浓朴(二钱,炒)水二盅,先煎枳,朴至一盅,去渣,入硝煎一沸服。
    此下剂之最重者,不可轻用。
    产后有恶露久滞,遂化为水,以致发肿,皮肤作光莹色,指捺成窠,宜服五皮饮,并健脾利水,已见前二十一产后水肿中。但下部大肿者,药力率不能到,用银针刺足跗足面孤拐小腿,十数处,流出蓄水,令产妇下部旧棉衣铺垫,时时换易,亦水甚则决之之义。愚以意消息经治有验,故书此以告后学人。
    

[卷八] 医方类
    汤饮丸散方丹

[卷八\医方类] 汤类
    
    生化汤
    当归(八钱,酒洗)川芎(四钱)干姜(四分)炙甘(五分)桃仁(十粒,去皮尖、研)人参(一钱)川芎(一钱)当归(三钱)茯苓(八分)炙甘(八分)陈皮(五分)腹皮(八分)白术(八分)黄芩(八分)怀生(二钱)益母草(三钱)
    升举大补汤
    白术(二钱)当归(二钱)怀生(二钱)人参(二钱)炙甘(四分)陈皮(四分)川芎(一钱)黄(一钱)麦冬(一钱)黄(三分)黄柏(三分)荆芥(五分)羌活(五分)防风(五分)升麻(五分)白芷(五分)
    滋荣益气复神汤
    川芎(一钱)当归(二钱)炙甘(四分)怀熟(三钱)黄(一钱)人参(二钱)白术(一钱)枣仁(一钱)茯神(一钱)柏子仁(一钱)益智(一钱)陈皮(三分)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莲子(八个)圆眼肉(八个)枣引。
    
    六和汤
    治伤寒暑,霍乱吐泻,两脚转筋,四肢厥冷。
    陈皮(四分)藿香(四分)甘草(四分)半夏(二分)杏仁(十粒)白扁豆(二钱,炒)木瓜(一钱)砂仁(五分)茯苓(八分)姜枣引,水煎。
    如虚人,加人参一钱。
    又方无陈皮、竹叶,有香薷、浓朴。若热渴泻,加黄连。
    
    补中益气汤
    人参(一钱)黄(一钱五分)甘草(一钱)白术(一钱)归身(五分)柴胡(五分)升麻(三分)陈皮(五分,去白)
    保真汤
    黄(二钱)当归(二钱)天冬(二钱)知母(二钱)怀生(一钱)怀熟(二钱)人参(一钱)白术(一钱)麦冬(一钱)白芍(一钱)杞子(一钱)茯苓(八分)川芎(八分)甘草(四分)五味子(十粒)地骨皮(四分)黄柏(六分)加元枣引。
    
    十全大补汤
    人参肉桂川芎当归熟地芍药茯苓白术黄炙甘每服一两,加枣二枚,姜二片,水煎服。
    
    当归六黄汤
    当归黄柏黄芩黄连生地熟地黄每服五钱,小儿减半。
    
    鲤鱼汤
    白术(五分)茯苓(四钱)当归(三钱)芍药(三钱)鲤鱼一尾,重约一二斤,去鳞肠,水煎,加橘皮少许,生姜七片,用水四盏,取汁煎半,加四味药,煎七分,温服。
    水肿未消,再制服。
    
    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四物汤
    当归川芎芍药熟地
    二陈汤
    半夏陈皮白茯苓(等分)甘草(减半)
    麻黄汤
    桂枝麻黄根杏仁甘草
    香薷汤
    治伏暑口干咽燥。
    浓朴(三两)扁豆(三两)香薷(一两)用水一碗,入酒少许,煎后冷服。
    加黄连,名谓黄连香薷饮。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汤,加半夏、陈皮。
    
    犀角地黄汤
    犀角(二钱三分,解心热)生地(一两五钱,凉心血)白芍(二钱)丹皮(二钱二分,二味酸入肝,寒胜热,肝是心母,以术生心酸寒治之。)
    正气汤
    治阴虚有火盗汗。
    黄柏(一钱,炒)知母(一钱,炒)
    甘桔汤
    治少阴咽痛。
    甘草(二两)桔梗(一两)

[卷八\医方类] 饮类
    
    丹溪安胎饮
    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当归(二钱)川芎(八分)黄芩(八分)陈皮(三分)怀熟地(二分)紫苏(四分)甘草(四分)砂仁(三分)姜枣引。
    
    安荣饮
    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当归(二钱)麦冬(一钱)通草(一钱)茯苓皮(一钱)甘草(四分)灯心(五分)
    宁肺止嗽饮
    天冬(二钱)桔梗(五分)紫苏(五分)知母(二钱)甘草(四分)寒嗽,加桑白皮八分。痰多,加橘红四分,竹沥汁、姜汁。热渴,加黄芩八分。虚嗽,加紫菀一钱,冬花六分。
    喘,夜多嗽,加麻黄五分。虚损,嗽,加木瓜一钱。
    竹沥姜汁,心胸不舒,加贝母一钱,百合一钱。
    
    补母固胎饮
    白术(二钱)当归(二钱)陈皮(五分)紫苏(五分)甘草(五分)怀熟(二钱)人参(三钱)条实黄芩(八分)砂仁(三分)益母草(五分)枣引。
    
    七宝截疟饮
    常山(一钱五分,酒炒)陈皮(一钱)浓朴(一钱,姜制)草果仁(一钱)槟榔(一钱)青皮(一钱)甘草(五分)乌梅(一个)姜引
    十味治疟饮
    白术(一钱)半夏(一钱)香薷(一钱五分)藿香(五分)陈皮(五分)猪苓(八分)泽泻(八分)白扁豆(八分)柴胡(一钱)木通(五分)
    元胡索饮
    莪术三棱当归红花元胡索童便(酒煎)

[卷八\医方类] 丸类
    
    六味地黄丸
    熟地(八钱)山药(四钱)山萸肉(四钱)泽泻(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
    补阳宿凤丸
    白术(一两)黄(一两)茯苓(一两)川芎(一两)五味子(一两)大甘草(一两)白芍(一两)巴戟(一两)破故纸(一两)萸肉(一两)天门冬(一两)肉苁蓉(一两)川牛膝(一两)广皮(一两)知母(一两)杜仲(一两)浓黄柏(一两)怀山药(一两)虎骨(一两)生地(二两)熟地(二两)麦冬(二两)人参(二两)当归(二两)杞子(二两)用十年陈线鸡一只,宰净蒸熟,去皮油,取肉骨焙燥,合诸药,炼蜜为丸。
    
    先天大造丸
    治骨蒸痨热。
    紫河车(一具)人参(一两)当归(八钱)麦冬(八钱)银柴胡(六钱)生地(二两)胡连(五钱)山药(一两)石斛(八两,酒蒸)杞子(一两)黄柏(七钱,酒蒸)另将门冬、地黄,先捣如泥,河车蒸熟,亦捣,后入诸药末,均为丸。若焙河车末,炼蜜为丸。
    
    加味益母丸
    白术(一两)益母草(四两)条芩(八钱)蜜丸,孕妇诸症并可治之。亦可作大丸,如弹子大,清汤送下。
    孕内常服一丸甚好。多气人,加木香三钱。弱人安胎饮送化。胸膈不舒,加紫苏二钱、陈皮二钱。
    
    香连丸
    黄连(二十两)吴萸(十两,同炒赤色,去吴萸)俱为细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二十丸为率。
    又一方加连肉。
    
    补阴大造丸
    河车(一具)人参(一钱五分)归身(二两)天冬(一两三钱)五味子(五钱)山药(八钱)杜仲(七钱,姜炒)牛膝(一两,酒浸)黄柏(七钱,盐水炒)熟地(二两)
    柴前梅连丸
    柴胡(二钱)前胡(二钱)胡黄连(二钱)乌梅肉(二钱)猪脊髓(一条)猪胆(一个)韭白(十根,长一寸)前四味为末,另将脊髓、猪胆、韭白同捣如泥,入童便一盏,熬如稀糊,入叶末,再捣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清汤送化。
    
    安神丸
    (即安寝丸)治忧愁思虑,伤心不食。
    黄连(一两二钱)朱砂(一两,水漂)当归(五钱)怀生(五钱,酒洗)炙甘(五钱)清气化痰丸治痰火通用。
    陈皮(一两,去白)杏仁(一两,去皮尖)枳实(一两,面炒)黄芩(一两,酒炒)栝蒌仁(一两,去油)胆星(一两五钱)制半夏(一两五钱)姜汁丸。
    


前一页 ◇
后一页 ◇ 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