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不语论
    小儿有不能语者。其证有三。一者心气不足。心系舌本。气营而举之。则舌本动而语声作矣。今气怯而不能营用于舌。故不能语也。此证已在五气项下具之。二者卒不能语。因风寒之邪。干于哑门。联系舌本。使舌本紧急。故卒不能语也。又一证喉咙为气之道路。会厌为声之门户。暴为风客于喉厌。则失音而语声不出。非不能语也。三者因病后不能语。此因服清药以利小便。致肾虚而不能上接于阳。故不能语。昔钱乙治王氏慢惊病愈后。有声而不能语。众以为失音。乙曰。既失音何开目而能饮食。又牙不噤。口不紧。而能咽药。众医皆不晓。乙曰。此因用清药利小便。致虚肾气。不能上接于阳故也。遂用地黄丸补肾。而渐渐能言。
    一月而愈。其方本集载之。外收方具后。
    
    菖蒲散
    治感风寒。客于哑门。卒不能语。
    菖蒲桂心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各一分)上为细末。每一钱。水一钟。煎至五分。温服无时。
    
    桂散
    治风寒客于喉厌。语声不出。
    川芎(三分)远志(去心甘草水煮三分)麦门冬(去心三分)人参(去芦半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小豆大。平旦空心米饮下五丸。日三。儿大加之。久服取效。
    

[卷十五] 渴论
    小儿有渴而饮水者。此因脏腑有热。热则藏燥。故多体热发烦。亡耗津液。即令作渴。欲饮水以解之也。又有疳渴。吐泻发渴。霍乱发渴者。各逐本项具之。阎孝忠云。凡小儿诸渴。因亡失津液引饮者。但多煎钱氏白术散与服。使任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其方本集所载。热渴者叙方于后。
    
    莲汤散
    治婴小发渴心燥。以粉霜研极细。每婴孩一字。三四岁下者半钱。煎莲花汤调下。冬月无花时。莲肉代之。
    
    香葛汤
    治渴甚津液燥少。
    木香干葛根(锉)人参(去芦各一两)白茯苓藿香叶(去土)甘草(炙各半两)上为细末。次用麝香半钱研细。入药拌匀。每服半钱。或者一钱。生姜汤调。温服无时。
    
    葛根汤
    治体热烦渴。
    葛根人参(去芦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白茯苓泽泻甘草(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生姜二片。薄荷三叶。煎六分。去滓温。量大小服。无时。
    
    凉肌丸
    治肌热脸赤。烦渴躁闷。
    龙胆草(去芦二两)玄参(去芦一两)当归(去芦洗净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竹叶汤下。无时。
    
    葛根饮子
    治热渴久不止。以葛根半两锉碎。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频频服。无时。
    
    神蛎散
    治一切诸渴。以大牡蛎。于腊日端午日。用黄泥裹通赤。放冷。去泥为细末。取活鲫鱼煎汤调下半钱。只一二服。瘥。
    治小儿热渴久不止以石莲心三十个炒黄。浮萍一分。水一钟,生姜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每服半合。
    徐徐服。
    

[卷十五] 血溢论
    小儿诸血溢者。由热乘于血气也。血得热则流溢。随气而上。从鼻出者为鼽衄。从口出者多则为吐血。少则为唾血。若流溢渗入大肠而下者。则为便血。渗入小肠而下者。为溺血。又有血从耳目牙缝龈舌诸窍等出者。是血随经络虚处着溢。自皮孔中出也。今叙方于后。
    
    治衄溢方
    盆硝(一分研)乱发(一分烧灰研)红蓝花(一分为末)上同匀细。以绵缠子药。塞鼻孔中。
    
    槐花散
    治如前。
    槐花(一两炒)蒲黄(半两)川面姜(一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新水调下。无时。
    
    又方
    治如前。以滑石为细末。饭丸萝卜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微微嚼破。新水咽下。未能嚼者。捶碎与之。
    
    又方
    治如前。以生萝卜锉碎。研取汁。入酒相当。量大小温服。立止。
    
    华盖散
    治唾血吐血。
    阿胶(半两蛤粉炒如珠子去蛤粉)黄芩(一分)人参(去芦一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陈米饮调下。无时。
    
    紫参散
    治如前。
    紫参山栀子仁生干地黄(各一两)荆芥(烧灰)乱发(烧灰)蒲黄伏龙肝(研各一分)上拌细匀。每服半钱。或一钱。煎竹茹汤调下。无时。
    
    黄连散
    治吐血。以黄连一两。去须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七分。入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又方
    治如前。以蒲黄细研。每服半钱。用生地黄汁调下。无时。
    
    又方
    治如前。以蛇蜕皮炒焦黄为末。乳汁调下。
    
    又方
    治如前。以黄明胶新绵各一两。并烧灰研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糯米饮调下。日三。
    
    又方
    治如前。以灯心净碗内烧灰。以物盖之。研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麝香汤调下。
    
    甑带灰
    治大便下血。以甑带烧灰研末。涂乳下。与儿吮之。南人以蒲为甑带。久经蒸溜。或败烂者良。
    
    又方
    治如前。以车烧赤纳水中。饮服。
    
    又方
    治如前。取雌鸡翅下血与服。或以鳖头一枚。炙黄黑为末。米饮调半钱服。
    
    车前散
    治小儿尿血。
    车前子(一分)牡蛎(半两为粉)甘草(一分炙)川朴硝(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又方
    治如前。以甘草二两。炙黄为细末。炼蜜和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温水下。日二。或生锉。以水六合。煎取二合。去滓服。
    
    神白散
    治诸吐衄便溺等。血妄行。槐花半两微炒。蛤粉一两。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煎柳枝汤调下。
    
    青龙丹
    治小儿热盛。一切血妄行。神效。
    甘草贯众茯苓干葛龙脑薄荷叶藿香(各一两)缩砂(五两去皮)山茵陈叶寒水石(各六两)上为细末。面糊和丸樱桃大。别研青黛为衣。
    
    又方
    治诸血妄行。从耳目口中鼻中出。以赤马粪烧灰。研为细末。温酒调下一字或半钱。看大小与服。
    
    地黄散
    治舌上出血如针孔。生熟地黄一两。明胶半两炒。为末,温汤调下一二钱。
    
    又方
    治如前。以豉一合。水一盏。煎数沸。温服半盏。或一盏。亦治下血。
    
    又方
    治如前。以小豆一合为末。水三盏。和搅汁饮之。
    
    戎盐丸
    治舌上有黑孔。血出如涌泉。
    戎盐黄芩黄柏大黄(各二两半)人参桂心(各一两)甘草(半两炙)上为细末。炼蜜和丸绿豆大。饮下五七丸。日三。如舌上孔穴大。血不止者。仍烧铁烙之。
    苦竹叶汁治牙齿龈缝间出血不止。以苦竹叶不拘多少。水煎浓汁。入盐少许。通口漱盥。
    
    又方
    治如前。以童子小便半盏暖热。通口漱盥。
    
    法
    治九窍四肢指岐间皆出血。此暴惊所致。勿令患人知觉。以井花水猛其面。
    治小儿尿血以鹊巢烧灰。井花水调服。以川升麻五分。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一岁儿日服尽。
    

[卷十六] 寒热论
    小儿寒热者。由风邪外客于腠理。痰饮内渍于脏腑。致血气不足。阴阳更胜而所作也。阳胜则发热。阴胜则发寒。阴阳交争。邪正相干。则寒热往来。时发时止。然此证与疟相似。而发寒不致战栗。发热不致闷乱。所以异也。今叙方于后。
    
    人参前胡散
    治寒热往来。
    人参(去芦)柴胡(去苗各一两)前胡(去芦一两)桔梗(去芦)半夏(汤洗七次焙干)地骨皮(去骨)甘草(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半盏。去滓服。无时。
    
    秦艽汤
    秦艽(去芦一两)鳖甲(一两酥炙黄去裙)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竹茹(一分)麻黄(去根节半两)甘草(一分)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又方
    治如前。及治赤气中人。以猪后蹄烧灰研末。以乳汁调服一钱。治中热亦佳。
    
    香甲散
    治寒热肌瘦。
    木香(一两)鳖甲(一两酥炙黄去裙)川大黄(半两锉微炒)当归(去芦洗净焙半两)槟榔(三个)陈皮(汤浸去白焙秤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知母(半两)甘草(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二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无时。
    
    二姜丸
    治痹疾。发寒热似疟。干姜良姜各等分。细锉。同炒黄。为细末。饼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煎杨柳枝汤送下。空心服。亦治疟。
    
    冬瓜汁
    治生下至五月以里。乍寒乍热。往来无时。以冬瓜炮熟。绞汁与服。或锉柳枝。煮汁浴儿。
    


前一页 ◇ 诸汗论
后一页 ◇ 疟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