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肿胀门
    古今议肿是脾虚。大抵多从湿热为。十种根因各调治。详分补泻在临机。
    古方有十种论症。然脉浮为风虚。沉伏为水病。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即为正水。脾脉虚大。多作脾肿。因循不治。乃致水肿。盖脾属土。喜燥而恶湿。土败不能制水。则停蓄不行。留滞皮肤。故作浮肿。初得病时。是眼胞早晨浮突。至午后稍消。然此症夏与秋冬治之颇易。惟春不然。盖四时之水。无如春水泛溢。兼肝木旺而脾土受克。不能制水。所以难疗。进退不常。须徐徐调理取效。大凡小儿浮肿。先用发散。然后行泄法。
    治宜推三关(一百)推脾土(一百)黄蜂入洞(十下)运五经(五十)二扇门(二十)掏威灵(二十)天门入虎口(二十)肘(二十)以上泻法泻后补法推脾土(一百)分阴阳(一百)补肾(一百)运土入水(四十)天门入虎口肘(各二十)春夏用水。秋冬用姜葱真麻油推之。再用酒一盏。飞盐少许。皂角一片为末。黄土一钟。同炒。布包倒合掌心。
    掏大指节。即消。
    

[卷中] 目疾门
    小儿两目忽然红。盖因肝脏热兼风。散风清火斯为妙。痘后须知宜别攻。
    火眼之症。治宜补肾(五百)推天河(五百)六腑(五百)分阴阳(三百)运八卦(二百)推脾土(一百)水里捞明月(一百)合谷曲池肩井(各一截)风眼之症。治宜推三关(三百)揉肾(三百)掏五指节(一百)分阴阳(三百)八卦(一百)推天河(二百)六腑(一百)水里捞明月(一百)合谷曲池肩井(各一截)

[卷中] 杂症门
    小儿头疮。治宜推三关(一百)推肺(一百)分阴阳(一百)推脾(一百)揉太阳(一百)揉阳池(一百)小儿口内生疮。治宜退六腑(一百)分阴阳(一百)捞明月(二十)清天河(一百)清肾水(二十)凤凰单展翅(十下)小儿偏坠。治宜推三关(五十)推肾(四百)揉门(二百)分阴阳(二百)八卦(二百)天河(二百)三阴交(一截)承山穴(一百)外用艾绒为囊。将肾子兜之。甚效。
    小儿耳流脓。治宜推三关(一百)六腑(一百)推脾(十五)将耳珠揉行前补后泻法(二十)小便黄赤。可清之。治宜清肾水(自肾指尖推往根下为清也)掏小横纹二人上马运水入土如大小便俱闭。只宜分阴阳为主。
    小儿眉目不开。治宜掏阳池穴(宜久揉久掏)再推四横纹。
    小儿口渴咽干者。气虚火动也。清天河为主。
    小儿四肢厥冷。治宜推三关。补脾土为主。
    小儿口哑不能语言。乃痰迷心窍也。清肺经为主。
    小儿手不能伸屈者。风也。宜威灵穴揉之。四肢软者。血气弱也。宜补脾土。掏四横纹。手掏拳者。心经热也。
    急掏捞明月。及运八卦。
    小儿头痛。揉脐及阳池外劳宫。头向上者。宜补脾土。运八卦。为主。
    一惊风不省人事。灸上星涌泉大指甲侧。
    一发热目上视。宜泻心经。掏中平穴。横门中指。俟眼正起指。
    一眼左视。掏右端正穴。右视。掏左端正穴。中指中节外边是。
    一吐血。两大指甲后一韭叶。即母腮穴。许平掏。
    一汗多是肾虚。多推补肾水。汗即止。
    一日间病重者。宜抑阳。
    一夜间病重者。宜抑阴。
    一子后火盛者。是阳火。宜泻之。午后火盛者。是阴火。宜补之。
    一先热后寒者。阴干阳。宜先泻后补。
    一先寒后热者。阳干阴。宜先补后泻。
    一推浮肿者。脾土宜补。阴阳宜分。肾水宜先补后泻。用灯火太阳五心脊骨上各灸愈。
    一揉五指节。化痰用之。
    一推三焦。治心气冷痛。
    一推命门。止腰痛补下元。
    一推横纹。通上下之血气。
    一推门。止小肠之寒气。
    一揉小天心。治肾水枯短。
    一截三关。祛腰背之风寒。
    一截风池。止眼痛头疼。
    一截昆仑。救半身不遂。大小便涩。
    一截曲池。通肺腑气血。治麻痹半身不遂。
    一泄。龟尾骨上一。大便多而秽者不可止。
    一吐。心窝上下四。一口水多推脾土。
    一脚软鬼眼一。
    一手软倒蹭。后拐节弯上一。
    一内热外寒者。掏肾水即止。
    一外热内寒者。掏阳筋汗出为度。
    一头软。心脐上下一。
    一作寒。掏心经转热。
    一作热。掏肾经转凉。
    一口不开。多揉脾心口一。亦有心窝揉者。又有研朱砂一分。吹鼻。即开。
    一上吐下泻。多推胃与阴阳。灯火五心提之。肚上五火。背上五火效。
    一无门有纹。如针入眼。五色皆主死。
    一凡推法必似线行。毋得斜曲。恐动别经而招患也。
    一治鼻干。年寿推下两宝瓶效。或曰多推肺经。以鼻乃肺窍故也。
    一久揉脾土后心。以肚附应之。谓之内消。
    一脊骨自下缓缓推上。虽大人可吐也。
    一小儿望后跌。承山掏之。
    一三里属胃。久揉止肚疼。大人胃气痛者通用。
    一小儿望前扑者。委中掏之。亦能止大人腰背疼。
    一便秘者。烧酒在肾俞推上龟尾。推膀胱推下承山。但脚里边在承山旁抽骨处。亦要推下。而推此顺气之法。
    无急胀之患。若泄泻亦要逆推。使气升而泄可止。
    一两手抄停。食指尽处为列缺。止头疼。中指尽处为外关。止腰背痛。大人通用。
    一掏靠山即合谷。少商。内关。剿疟用之。
    一掏向导。治气喘。口歪眼偏。哭不出声口渴。
    一掏总经。推天河。治口内生疮吐热。人事昏沉。
    一掏大指母腮穴。止吐血。
    一掏涌泉。治痰壅上。重则灸之。
    一揉二大指头顶。向外转三十六。随掏之。主醒脾消食。
    一推毕掏劳宫。所以定气。
    一门推上横门可吐。横门推下及门可泄。二穴许对掏之。
    一运水入土。治身弱肚起青筋。曰水盛土枯。
    一运土入水。治外由作胀眼睁。曰土盛水枯。
    一危症先劈面吹气一口。若眼皮连动。睛活转可救。若鱼目。脾绝不治。
    一生血顺气。天门入虎口。揉肘。
    一推惊。不可拘推三回一之说。但推中回几下便是。
    一论穴有分寸者。以小儿中指屈中节度之为寸。折半为五分。非尺之谓。
    一惊之义。惊之为言筋也。筋见是也。
    一当时被吓。补童子。以两手提耳三四次效。
    少儿坏症一十五候眼生赤脉(水火困绝也)贯瞳人。囟门肿起又作坑。(心绝)指甲黑色(肝绝)鼻干燥。(肺绝)鸦声(肺绝)忽作肚青筋。(脾绝)虚舌退场门(心绝)切牙齿。(咬人肾绝)目多直视(五脏俱绝)不转睛。鱼口(肺绝)气急(肺绝)啼不得。蛔虫既出(脾胃俱绝)死形真。手足掷摇经过节。灵丹妙剂也无生。
    

[卷中] 断小儿面色恶症死候
    齿如黄熟豆。骨气绝。一日死。面青目陷。肝气绝。二日死。面白鼻入奇轮。肺气绝。三日死。面黑耳黄呻吟。肾气绝。四日死。面上死筋。心气绝。五日死。口张唇青尾枯。脉绝。六日死。面目四肢肿。脾绝。九日死。大凡病儿足跌耳肿。大小便不禁。皆死候也。忽作鸦声者。是大肠绝也。不治。鱼口气粗。出而不返者。是肺绝也。不治。肝藏血目乃肝之外应。爪甲青黑。血脉不荫。及目无光彩。筋缩则两手抱头。是肝绝。不治。眼青属肾。肾有两筋。自背脊直至脑门。贯其二睛。肾绝。两目向上。目不动者。不治。肾乃骨之主。肾绝则齿痒。切牙咬人者。不治。鼻乃肺之外应。
    孔干黑燥。是肺绝。不治。面色黑黔者。不治。唇乃脾之外应。唇缩而不盖齿者。是脾绝。不治。胃主肌肤四肢。胃绝则毛发竖。手足不能收管者。不治。四肢汗出如油。是荣卫俱绝。阴阳离。津液散于四肢。如粘胶者。不治。
    头偃于后。天柱骨痿。心绝。颈骨不载。不治。或以为五软。非也。心主血。舌乃心之外应。舌短则语言不明。心绝则血不流行。身不温暖。及囟门凸起。或陷作坑。目多直视。是皆必死。不治。饮水不歇。是肺胃俱绝。其水直下大肠中去。必死。痢如死鹅鸭血者。是心绝。或臭秽如糟汤血水者。不治。
    凡有顽涎退场门鼻者。是风痰塞关窍。血脉不行。不纳汤药者。不治。心寒者。脉绝也。故令肺胀。不治。
    喉中拽锯。口吐白沫。是风痰闭窍。面色青黑。五孔干燥。不治。
    以上诸症。是脏腑俱败。荣卫相离。气脉不生。皆不治之症。向有其症而救之。十或一二者也。
    


前一页 ◇ 咳嗽门
后一页 ◇ 初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