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四白散
    治男子、妇人血虚发热,夜多盗汗,不进饮食,四肢羸瘦、骨立,拘挛,脚痛不能行。
    黄浓朴益智仁藿香白术白扁豆陈皮(各一两)半夏白茯苓人参白豆蔻仁天台乌药甘草(各半两)京南芍药(两半)檀香沉香(各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子一个,煎至七分,温服。
    自后诸证退,只有脚挛痛不能行,以苍术丸治之效。此药大治干湿香港脚,筋脉拘挛,疼痛不能行履,兼补下部。
    

[卷之四\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苍术丸
    乳香没药(各二钱,别研)川牛膝青盐(各半两,研)熟艾(四钱)川乌(三钱)全蝎(一钱,炒)上除研药,为细末,入研药令停。以木瓜一个,大者,切一头留作盖,去穣,入上件药于木瓜内,将盖签定;安木瓜于黑豆中蒸令极烂,取出去皮,连药研成膏;却入生苍术末拌令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木瓜汤下,或温盐酒亦得。一日三服,忌血与蒜。
    乙巳年,罗安人病,发热自汗,心烦,身体骨立,足痛拘挛,不能屈伸,饮食不进。虽老医亦不能疗。召仆治之,六脉弦弱。仆曰∶虽脉似劳,实非劳也。似香港脚,而非正香港脚。
    但当调脾生血,其热必退;然后攻足,则可望安。遍寻诸方,皆无对证之药,遂处四白散子与服,不半剂,热退能食。又处苍术丸继之,筋脉伸、足能行而愈。
    大便秘者,可与七宣丸、神功丸、七圣槟榔丸、三和散,服之效。(诸方并见《和剂》方)

[卷之五] 妇人痨瘵叙论第一
    夫骨蒸、、复连、尸疰、劳疰、虫疰、毒疰、热疰、冷疰、食疰、鬼疰等,皆曰传尸。以疰者,注也。病自上注下,与前人相似,故曰“疰”。其变有二十二种或三十六种,或九十九种。大略令人寒热盗汗,梦与鬼交,遗泄白浊,发干而耸。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小结核,连复数个,或聚或散,沉沉默默,咳嗽痰涎;或咯脓血如肺痿、肺痈状;或复下利,羸瘦困乏,不自胜持;积月累年,以至于死。死后乃疰易傍人,乃至灭门者是也。更有蜚尸、遁尸、寒尸、丧尸、尸疰等,谓之五尸。及大小附着等证,不的知其所苦,无处不恶,乃挟诸鬼邪而害人。以三因考之,内非七情所忤,外非四气所袭,虽若丽乎不内外因、奈其证多端,传变、迁移难以推测,故自古及今,愈此病者十不得一。所谓狸骨、獭肝、天灵盖、铜鉴鼻,徒有其说,未尝见效。唯膏肓俞、崔氏穴(名四花,有六穴),若闻早灸之,可否几半,晚亦不济也。
    病者憎寒发热,自汗面白,目干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其传在肝。
    病者憎寒发热,面黑鼻燥,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复泄泻、口疮,其传在心。
    病者憎寒发热,面青唇黄,舌本强,不能咽,饮食无味,四肢羸瘦,吐涎沫,其传在脾。
    病者憎寒发热,面赤鼻白,干燥毛折,咯嗽喘急,时吐白涎,或有血线,其传在肺。
    病者憎寒发热,面黄,耳叶焦枯,KT痛,小便白浊,遗沥,胸痛,其传在肾。
    

[卷之五\妇人痨瘵叙论第一] 二十四种蒸病论
    所谓劳蒸者二十四种,随证皆可考寻。毛折发焦,肌肤甲错,其蒸在皮外;人觉热,自反恶寒,身振剧,其蒸在内。
    发焦鼻衄,或复尿血,其蒸在血。
    身热烦躁,痛如针刺,其蒸在脉。
    爪甲焦枯,眼昏,两胁急痛,其蒸在筋。
    板齿黑燥,大杼酸疼,其蒸在骨。
    背膂疼痛,骨酸,其蒸在髓。
    头眩热闷,口吐浊涎,眼多眵泪,其蒸在脑。
    男子失精,女子白淫,其蒸在玉房。
    乍寒乍热,中脘与膻中烦闷,其蒸在三焦。
    小便赤黄,凝浊如膏,其蒸在膀胱。
    传道不均,或秘或泄,腹中雷鸣,其蒸在小肠。
    大腹隐痛,口鼻干疼,其蒸在大肠。
    口鼻干燥,腹胀,睡卧不安,自汗出,其蒸在胃。
    口苦耳聋,胁下痛,其蒸在胆。
    里急后重,肛门涩秘,其蒸在回肠。
    小腹痛,筋脉纵缓,阴器自强,其蒸在宗筋。
    眼昏泪下,时复眩晕,躁怒不常,其蒸在肝。
    舌焦黑,气短烦闷,洒洒淅淅,其蒸在心。
    唇干口疮,胸腹胀闷,畏寒不食,其蒸在脾。
    咳嗽喘满,咯痰吐血,声嘶音远,其蒸在肺。
    耳叶焦枯,香港脚酸疼,起居不得,其蒸在肾。
    情想不宁,无故泄精,白物绵绵而下,其蒸在右肾。
    心主胞络,心膈噎塞,攻击疼痛,俯仰烦冤,其蒸在膈。诸证虽曰不同,其根多有虫啮其心肺,治之不可不绝其根也。
    

[卷之五\妇人痨瘵叙论第一] 神仙秘法
    取传尸劳虫,服此药先择良日,焚香祷祝,令病患设榻,面向福德方服,即有神效。不可使病患知其药味及仔细。
    青桑皮杨柳枝梅枝桃枝(以上要取东引者,各七茎)葱白(七茎)青蒿(一握,如无,以子代)真安息香(一分,研,去石)阿魏(一分)上八味除阿魏外,用童子小便一升半煮取,药耗及一半去滓,将药汁化阿魏,再煮十数沸,去滓候温,作二次调下件药末∶朱砂(半两)小槟榔(半两)麝香(半分)上三味研令极细,分为二服。用前汤使调下,五更初一服,三点再一服,辰时间取下虫,遂绝根本。若见虫色白者,此病必差;若黑色,则已传入肾经,不可救也。服药后只以淡粥补之,并不动元气,效验无比,切须秘之。世传劳虫有灵,轻易传之则伤医者。此说殆医者秘惜其方,不可以授人耳。要须密重之,则无泄慢天机。乃起死还生,功同造化,鬼神护助,自有灵效。大凡传尸劳者,必须先服此一药,后拾伍方随证治,不可以概用药。调治三、五个月,再服此取虫药,则永除根本。如取下虫色已黑,纵服后药,亦无补也。然则能使不传它人。
    治心胸积气作胸痹,引两胁痛,昏闷不收,音声不清,虚热上壅,作鼻衄方。
    桑白皮(三分)枳壳木通子芩生干地黄白芍药甘草(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三文重。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治伏瘀血在心肺,时作衄,心胸彻背痛方。
    白芍药牡丹皮(各一两)生犀屑(半两)生地黄(三两,别捶碎入)上咀,每服半两。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调荣卫,消瘀血,出声音,治痰嗽,消瘀血方。
    川当归牡丹皮白芍药子芩木通麦门冬甘草华阴细辛(各半两)生干地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虚热,昏冒倦怠,下虚上壅,嗽血,衄血,鸡苏丸。
    

[卷之五\妇人痨瘵叙论第一] 鸡苏丸
    鸡苏叶(半斤)黄(半两)甘草川芎(各一分)防风(一两)苦梗(半两)荆芥穗(一两)甘菊花(一分)真脑子(半钱重)生干地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用麦门冬去心,煎汤嚼下。又治肺损吐血,日渐乏力,瘦弱行步不得,喘嗽痰涎,饮食不美。或发寒热,小便赤涩,加车前子一分,每服一丸,煎桑枝汤嚼下,日可六、七服。桑枝锉,炒香,每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下药。
    治劳气,食后身疼倦,夜间盗汗,此病因失血,荣卫损也。宜防风汤方。
    


前一页 ◇ 薏苡仁散
后一页 ◇ 防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