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凡头痛身热,肢节痛,大便秘,或呕逆而脚屈弱者,香港脚也。轻者可与香苏散加木瓜、槟榔、生姜煎服,然后随证治之。要知有香港脚之人,先从脚起。或先缓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脚膝枯细;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皮顽,不知有无也);或举体转筋;或见食呕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痛,皆香港脚候(“或”之一字,有无是也)。
    黄帝所谓缓风湿痹是也。顽弱名缓风,疼痛为湿痹。寒中三阳,所患必冷,小续命汤主之(煎成入生姜自然汁最快)。暑中三阴,所患必热,小续命汤去附子,减桂一半主之。大烦躁者,紫雪最良。若无紫雪,以自合薄荷煎,冷水调服极妙。大便秘者,脾约丸、麻仁丸、三和散主之。(方并见《和剂局方》中)仍针灸为佳。服补药与汤淋洗,皆医之大禁也。
    《圣惠方》妇人香港脚论夫妇人香港脚与丈夫不同。男子则肾脏虚弱,为风湿所乘;女子以胞络气虚,为风毒所搏。是以胞络属于肾也,肾主于腰脚。又肝、脾、肾三脏,经络起于十足指。若脏腑虚损,则风邪先客于脚,从下而上动于气,故名香港脚也。此皆由体虚,或当风取凉,或久坐卑湿,或产后劳损,或恚怒伤肝,心气滞,致令月候不通。因其虚伤,风毒搏于肌骨,则令皮肤不仁,筋骨抽痛,五缓不遂,六急拘挛。或即冷疼,或即肿满,或两脚痹弱,或举体转筋,目眩心烦,见食即呕,精神昏愦,肢节烦疼,小便赤黄,大便秘涩,并皆其证也。其妇人香港脚治之与丈夫不同者,以其气血不调,怀胎难产、崩伤之异。是以褚澄疗寡妇、师尼与妻外家殊别,即其义也。(凡妇人有香港脚疾者,必无生育)

[卷之四\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牛膝散
    治香港脚浮肿,心神烦闷,月候不通。
    川牛膝羚羊角槟榔大黄(炒)芒硝(各一两)防己桂心牡丹皮赤芍药甘草(各三分)桃仁(五十粒,制)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利下恶物为度,亦要相其强弱用之。
    

[卷之四\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大腹皮散
    治妇人风毒香港脚,肢节烦疼,心神壅闷。
    大腹皮紫苏木通桑白皮羌活荆芥赤芍药青皮木瓜独活(各一两)枳壳(二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卷之四\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半夏散
    治妇人香港脚发动,心腹胀满,饮食不下,呕逆不止。
    半夏陈皮人参大腹皮桂心(各三分)槟榔(一两)赤茯苓紫苏(各两半)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四\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犀角散
    治妇人香港脚忽发,冲心闷乱,四肢烦疼有热者。
    犀角屑木香(各半两)紫苏赤茯苓槟榔(各一两)赤芍药红花(各三分)红雪(一两半)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四\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木香散
    治妇人香港脚卒发,冲心闷乱。
    木香(半两)郁李仁赤芍药大腹皮紫雪(各一两)桑白皮桂心槟榔茯苓(各三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妇人香港脚冲心,闷乱不识人,宜服此药。
    紫苏松节(各二两)吴茱萸(半两)槟榔干木瓜(各一两)陈皮(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一半,入童子小便二合,再煎三沸,温服。
    

[卷之四\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紫苏散
    治妇人风毒香港脚,腹内壅塞,痰恶,不思饮食,脚重虚肿。
    紫苏(茎、叶)木通桑白皮茴香根(各一两)枳壳(二两)羌活独活荆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半两)大腹子(十个)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一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四\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桑白皮散
    治妇人香港脚盛,发两脚浮肿,小便赤涩,腹胁胀满,气急,坐卧不得。
    桑白皮郁李仁(各一两)赤茯苓(二两)木香防己大腹皮(各半两)紫苏子木通槟榔青皮(各三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四\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薏苡仁散
    治妇人香港脚缓弱,及顽痹肿满,心下急,大便涩。
    薏苡仁防风猪苓川芎防己槟榔郁李仁大麻仁(各一两)桑白皮(二两)枳实(三分)甘草(半两)羚羊角屑(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放温服。
    

[卷之四\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四白散
    治男子、妇人血虚发热,夜多盗汗,不进饮食,四肢羸瘦、骨立,拘挛,脚痛不能行。
    黄浓朴益智仁藿香白术白扁豆陈皮(各一两)半夏白茯苓人参白豆蔻仁天台乌药甘草(各半两)京南芍药(两半)檀香沉香(各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子一个,煎至七分,温服。
    自后诸证退,只有脚挛痛不能行,以苍术丸治之效。此药大治干湿香港脚,筋脉拘挛,疼痛不能行履,兼补下部。
    

[卷之四\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苍术丸
    乳香没药(各二钱,别研)川牛膝青盐(各半两,研)熟艾(四钱)川乌(三钱)全蝎(一钱,炒)上除研药,为细末,入研药令停。以木瓜一个,大者,切一头留作盖,去穣,入上件药于木瓜内,将盖签定;安木瓜于黑豆中蒸令极烂,取出去皮,连药研成膏;却入生苍术末拌令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木瓜汤下,或温盐酒亦得。一日三服,忌血与蒜。
    乙巳年,罗安人病,发热自汗,心烦,身体骨立,足痛拘挛,不能屈伸,饮食不进。虽老医亦不能疗。召仆治之,六脉弦弱。仆曰∶虽脉似劳,实非劳也。似香港脚,而非正香港脚。
    但当调脾生血,其热必退;然后攻足,则可望安。遍寻诸方,皆无对证之药,遂处四白散子与服,不半剂,热退能食。又处苍术丸继之,筋脉伸、足能行而愈。
    大便秘者,可与七宣丸、神功丸、七圣槟榔丸、三和散,服之效。(诸方并见《和剂》方)

[卷之五] 妇人痨瘵叙论第一
    夫骨蒸、、复连、尸疰、劳疰、虫疰、毒疰、热疰、冷疰、食疰、鬼疰等,皆曰传尸。以疰者,注也。病自上注下,与前人相似,故曰“疰”。其变有二十二种或三十六种,或九十九种。大略令人寒热盗汗,梦与鬼交,遗泄白浊,发干而耸。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小结核,连复数个,或聚或散,沉沉默默,咳嗽痰涎;或咯脓血如肺痿、肺痈状;或复下利,羸瘦困乏,不自胜持;积月累年,以至于死。死后乃疰易傍人,乃至灭门者是也。更有蜚尸、遁尸、寒尸、丧尸、尸疰等,谓之五尸。及大小附着等证,不的知其所苦,无处不恶,乃挟诸鬼邪而害人。以三因考之,内非七情所忤,外非四气所袭,虽若丽乎不内外因、奈其证多端,传变、迁移难以推测,故自古及今,愈此病者十不得一。所谓狸骨、獭肝、天灵盖、铜鉴鼻,徒有其说,未尝见效。唯膏肓俞、崔氏穴(名四花,有六穴),若闻早灸之,可否几半,晚亦不济也。
    病者憎寒发热,自汗面白,目干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其传在肝。
    病者憎寒发热,面黑鼻燥,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复泄泻、口疮,其传在心。
    病者憎寒发热,面青唇黄,舌本强,不能咽,饮食无味,四肢羸瘦,吐涎沫,其传在脾。
    病者憎寒发热,面赤鼻白,干燥毛折,咯嗽喘急,时吐白涎,或有血线,其传在肺。
    病者憎寒发热,面黄,耳叶焦枯,KT痛,小便白浊,遗沥,胸痛,其传在肾。
    


前一页 ◇ 骨碎补散
后一页 ◇ 二十四种蒸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