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上卷\带下] 黑带下(四)
    妇人有带下而色黑者,甚则如黑豆汁,其气亦腥,所谓黑带也。夫黑带者,乃火热之极也,或疑火色本红,何以成黑?谓为下寒之极或有之。殊不知火极似水,乃假象也。其症必腹中疼痛,小便时如刀刺,阴门必发肿,面色必发红,日久必黄瘦,饮食必兼人,口中必热渴,饮以凉水,少觉宽快,此胃火太旺,与命门、膀胱、三焦之火合而熬煎,所以熬干而变为炭色,断是火热之极之变,而非少有寒气也。此等之症,不至发狂者,全赖肾水与肺金无病,其生生不息之气,润心济胃以救之耳,所以但成黑带之症,是火结于下而不炎于上也。治法惟以泄火为主,火热退而湿自除矣。
    方用
    利火汤。
    大黄(三钱)白术(五钱,土炒)茯苓(三钱)车前子(三钱,酒炒)王不留行(三钱)黄连(三钱)栀子(三钱,炒)知母(二钱)石膏(五钱,)刘寄奴(三钱)水煎服。一剂小便疼止而通利,二剂黑带变为白,三剂白亦少减,再三剂全愈矣。或谓此方过于迅利,殊不知火盛之时,用不得根据违之法,譬如救火之焚,而少为迁缓,则火势延燃,不尽不止。今用黄连、石膏、栀子、知母一派寒凉之品,入于大黄之中,则迅速扫除。而又得王不留行与刘寄奴之利湿甚急,则湿与热俱无停住之机。佐白术以辅土、茯苓以渗湿、车前以利水,则火退水进,便成既济之卦矣。
    
    眉批∶
    病愈后当节饮食,戒辛热之物,调养脾土。若恃有此方,病发即服,必伤元气矣,慎之!
    歌括∶
    带下色黑气腥膻,腹痛小便如刀穿。
    胃命三焦火俱盛,火结于下未上炎。
    利火大黄石膏连,白术茯苓炒车前。
    不留寄奴栀知母,火退水进黑带减。
    

[女科上卷\带下] 赤带下(五)
    妇人有带下而色红者,似血非血,淋沥不断,所谓赤带也。夫赤带亦湿病,湿是土之气,宜见黄白之色,今不见黄白而见赤者,火热故也。火色赤,故带下亦赤耳。惟是带脉系于腰脐之间,近乎至阴之地,不宜有火。而今见火症,岂其路通于命门,而命门之火出而烧之耶?不知带脉通于肾,而肾气通于肝。妇人忧思伤脾,又加郁怒伤肝,于是肝经之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而肝不藏血,亦渗于带脉之内,皆由脾气受伤,运化无力,湿热之气,随气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之形象,现于其色也。其实血与湿不能两分,世人以赤带属之心火误矣治法须清肝火而扶脾气,则庶几可愈。
    方用
    清肝止淋汤。
    白芍(一两,醋炒)当归(一两,酒洗)生地(五钱,酒炒)阿胶(三钱,白面炒)粉丹皮(三钱)黄柏(二钱)牛膝(二钱)香附(一钱,酒炒)红枣(十个)小黑豆(一两)水煎服。一剂少止,二剂又少止,四剂全愈,十剂不再发。此方但主补肝之血,全不利脾之湿者以赤带之为病,火重而湿轻也。夫火之所以旺者,由于血之衰,补血即足以制火。且水与血合而成赤带之症,竟不能辨其是湿非湿,则湿亦尽化而为血矣,所以治血则湿亦除,又何必利湿之多事哉!此方之妙,妙在纯于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故奏功独奇。倘一利其湿,反引火下行,转难遽效矣。或问曰∶“先生前言助其脾土之气,今但补其肝木之血何也?”不知用芍药以平肝,则肝气得舒,肝气舒自不克土,脾不受克,则脾土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又何必加人参、白术之品,以致累事哉!
    眉批∶
    不用参、术、芩极妙,此症若误认为血漏,巩其久则成崩,用参、术、芩等药治之多不见效,赤带反甚。若年逾四九,癸水将止,或频频见血,此崩症也,宜分别治之。五带症,古方极多,然有应有不应者,总属未得病原。此书揭露病原,故用无不效。
    
    歌括∶
    带下色红因气陷,似血非血淋不断。
    肝经郁火克脾土,湿热蕴于带脉间。
    清肝止淋用归芍,生地丹皮炒阿胶。
    黄柏牛膝小黑豆,酒炒香附加红枣。
    

[女科上卷\血崩] 血崩昏暗(六)
    妇人有一时血崩,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者人莫不谓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世人一见血崩,往往用止涩之品,虽亦能取效于一时,但不用补阴之药,则虚火易于冲击,恐随止随发,以致经年累月不能全愈者有之。是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
    方用
    固本止崩汤。
    大熟地(一两,九蒸)白术(一两,土炒焦)黄(三钱,生用)当归(五钱,酒洗)黑姜(二钱)人参(三钱)水煎服。一剂崩止,十剂不再发。倘畏药味之重而减半,则力薄而不能止。方妙在全不去止血而惟补血,又不止补血而更补气,非惟补气而更补火。盖血崩而至于黑暗昏晕,则血已尽去,仅存一线之气,以为护持,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无形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血而先补气也。然单补气则血又不易生,单补血而不补火则血又必凝滞,而不能随气而速生。况黑姜引血归经,是补中又有收敛之妙,所以同补气补血之药并用之耳。
    
    眉批∶
    若血崩数日,血下数斗,六脉俱无,鼻中微微有息,不可遽服此方,恐气将脱不能受峻补也。有力者用辽人参去芦三钱煎成,冲贯众炭末一钱服之,待气息微旺然后服此方,仍加贯众炭末一钱,无不见效;无力者用无灰黄酒冲贯众炭末三钱服之,待其气接神清始可服此方。人参以党参代之,临服亦加贯众炭末一钱冲入。
    
    歌括∶
    妇人血崩一时临,不省人事甚昏沉。
    只因虚火盛动血,止崩切勿忘滋阴。
    固本止崩宜补阴,熟地白芍当归参。
    黄黑姜同煎服,不用止涩功亦深。
    

[女科上卷\血崩] 年老血崩(七)
    妇人有年老血崩者,其症亦与前血崩昏暗者同,人以为老妇之虚耳,谁知是不慎房帏之故乎!方用
    加减当归补血汤。
    当归(一两,酒洗)黄(一两,生用)三七根末(三钱)桑叶(十四片)水煎服。二剂而血少止,四剂不再发。然必须断欲始除根,若再犯色欲未有不重病者也。夫补血汤乃气血两补之神剂,三七根乃止血之圣药,加入桑叶者,所以滋肾之阴,又有收敛之妙耳。但老妇阴精既亏,用此方以止其临时之漏,实有奇功,而不可责其永远之绩者,以补精之味尚少也。服此四剂后,再增入∶白术(五钱)熟地(一两)山药(四钱)麦冬(三钱)北五味(一钱)服百剂,则崩漏之根可尽除矣。
    
    眉批∶
    亦有孀妇年老血崩者,必系气冲血室,原方加杭芍炭三钱,贯众炭三钱,极效。
    
    歌括∶
    老妇血崩证同前,房帏不慎使之然。
    必须断欲始除根,再起色欲证难痊。
    加减当归补血汤,归三七叶儿桑。
    四剂再入麦熟地,白术山药五味尝。
    

[女科上卷\血崩] 少妇血崩(八)
    有少妇甫娠三月,即便血崩,再胎亦随堕,人以为挫闪受伤而致,谁知是行房不慎之过哉!治法自当以补气为主,而少佐以补血之品,斯为得之。
    方用
    固气汤。
    人参(一两)白术(五钱,土炒)大熟地(五钱,九蒸)当归(三钱,酒洗)白茯苓(二钱)甘草(一钱)杜仲(三钱,炒黑)山萸肉(二钱,蒸)远志(一钱,去心)五味子(十粒,炒)水煎服,一剂而血止,连服十剂全愈。此方固气而兼补血。已去之血,可以速生,将脱之血,可以尽摄。凡气虚而崩漏者,此方最可通治,非仅治小产之崩。其最妙者,不去止血,而止血之味,含于补气之中也。
    
    眉批∶
    妊娠宜避房事,不避者纵幸不至崩往往堕胎,即不堕胎生子亦难养,慎之!戒之!
    歌括∶
    妊娠三月发血崩,多因行房不慎重。
    投方宜用固气汤,止血寓于补气中。
    固气汤中参术苓,熟地当归炒杜仲。
    甘草远志五味子,再加萸肉可止崩。
    


前一页 ◇ 黄带下(三)
后一页 ◇ 交感血出(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