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痢疾疟疾] 地榆散
    (改汤)治下痢脓血。已成坏症。色如烂瓜者。
    地榆(二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黄芩栀子炭(各一钱五分)黄连犀角(镑一钱)

[卷三\痢疾疟疾] 中和汤
    (自制)治痢下。不论红白。里急后重不拘男女小人。皆宜服之。加减而治。
    神曲生菔子淡黄芩(酒炒)姜半夏茯苓山楂茅山术川连(酒炒各一钱五分)水煎。如时痢身热者加藿香薄荷桔梗(各一钱)姜三片。○如白沫则加广木香(八分)○如赤痢加桃仁十粒。○赤白兼者加桃仁十粒。红曲(八分)木香(五分)○如醉饱受邪者。
    加葛根(一钱)紫金锭二分冲入。○如挟怒挟食者。加柴胡浓朴(各一钱)凡痢下皆因湿热内蕴。
    胶于肠胃。初起必日夜无度。腹痛后重。口渴喜饮凉水。近世医家。必认为热痢。而辄投寒凉之剂。令病者可食水果等物。致阻遏湿热之邪。不得外泄。而成噤口危候。噤口者。肢逆呕恶。食入于咽实时吐出。水浆不得下咽。法在难治。惟开噤散治之。可十救其五。时医冒为高古。擅用温热者。十有其二。妄用凉泻而称稳当者。十有七八。殊不知各得其偏。而未协中和各动生冷此皆火。余云诸痛患痢热上碎者不煎

[卷三\痢疾疟疾] 黄连解毒汤
    (即火齐汤方见火症)和胃二陈煎茯苓(三钱)姜半夏(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炙甘草(五分)炮姜(五分)杏仁(去皮尖水煎。
    

[卷三\痢疾疟疾] 治痢散
    治痢下。不论红白。腹痛后重。
    葛根苦参(酒炒)陈皮陈茶(各一斤)赤芍(酒炒)麦芽山楂炭(各十两)共末。每服四钱。水煎服。连渣汁而服。小人减半。
    

[卷三\痢疾疟疾] 朴黄汤
    (自制)治痢疾初起。腹痛后重。不拘赤白者。
    浓朴(一钱五分)生大黄(四钱)陈皮(一钱)广木香(五分)制香附(一钱五分)川连(水煎。
    

[卷三\痢疾疟疾] 开噤散
    治噤口痢。水浆不入者。
    人参(五分)姜汁炒川连(五分)石菖蒲(一钱)丹参(三钱)石莲子茯苓陈皮冬瓜

[卷三\痢疾疟疾] 加味七神丸
    止肾痢如神。
    肉果霜淡吴茱萸广木香(各一两)破故纸(酒炒二两)土炒白术(四两)茯苓(三两)

[卷三\痢疾疟疾] 大柴胡汤
    (方见伤寒)治疟疾热多寒少。舌苔黄浓。便秘。
    

[卷三\痢疾疟疾] 凉膈散
    (方见伤寒)治疟来欲吐。热多便结溺赤。
    

[卷三\痢疾疟疾] 加减小柴胡汤
    通治疟症。宜加减用之。
    柴胡(二钱)姜半夏(二钱)人参(一钱)炙甘草(五分)黄芩(一钱五分)加姜三片。
    枣一枚。水煎。○热多。加黄柏。○寒多。加桂枝干姜。○渴者加石膏知母○无○汗多。加桂枝白芍。○呕者。加竹茹姜汁炒。○积食。加神曲麦芽。○气滞久疟。加鳖甲穿山甲。(炒用)○余症。待临诊酌加可也。
    

[卷三\痢疾疟疾] 止疟丹
    凡疟疾二三发之后。方可服矣。
    常山(烧酒炒)草果仁(煨)半夏曲(姜汁炒)制香附青皮(炒各四两)又神曲十二两共为末。米饮炼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如疟轻用一丸。疟重用两丸。
    红枣

[卷三\痢疾疟疾] 鳖甲煎丸
    治疟邪与痰血固结而成疟母。僻处胁下。若不急治。必成大害也。
    鳖甲(炙十二分)乌扇(三分烧即射干)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丹皮分炙)赤硝(以上二十三味共末。取热灶肚下灰土一斗。清酒一斛。取五升浸灰。
    俟酒渗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状。绞取其汁。以药粉炼丸。如梧子大。
    空鼠妇赤硝二味。
    金匮云。阳气独发。阴气孤绝。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脉平身无寒。
    但治

[卷三\痢疾疟疾] 蜀漆散
    治牡疟寒多者。系邪客心下。其病重也。
    蜀漆(即甜茶烧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各等分)共杵末为散。未发以前。米饮调服五分。
    

[卷三\附外台秘要三方] 牡蛎汤
    治牡疟。
    牡蛎麻黄(各八分)甘草(四分)蜀漆(炒透六分)水煎服。如吐勿更服也。吐则邪已去矣。
    

[卷三\附外台秘要三方]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治疟病发渴。亦治劳疟。
    柴胡(一钱六分)人参黄芩甘草(各六分)栝蒌根(八分)加姜二钱。大枣四枚。
    

[卷三\附外台秘要三方] 柴胡桂姜汤
    治疟发寒多热微。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三钱)桂枝(一钱二分)干姜(八分)栝蒌根(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二分)甘草(水煎而服。服后汗微出愈。
    痢脉候痢疾之脉大主凶。浮洪疾数势难松。沉细多神毋害怕。紧牢代散莫能容。
    沉细无力。痢势宜松。疾促弦散。脉反不从。阴脉为吉。阳脉多凶。初痢见涩久痢沉濡。益气可宗。
    疟脉候疟家脉象定然弦。如兼滑大有痰涎。有力而弦防痉厥。弦而无力定绵延。弦如端直非为吉。沉微带小必虚迁。新弦之状为真脏。吉少凶多病气偏。弦者痰热。弦缓风连。
    弦迟寒胜。弦数热缠。弦而涩小。湿与风联。但弦不缓。难许安全。
    血症吐血咳血咯血鼻衄牙宣舌血大便血小便血血淋血崩发泉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之流溢。
    半随于冲任而行于经络。半散于脉络而充之肌腠皮毛。又云。阳络伤则血外溢为吐血咳血咯血鼻衄牙宣舌血等症等症。皆由阴阳两络之病也。阳络之伤络之伤也。必有七情随之。故内伤外感血。剖诸兽腹。心下脊膂包络中多血。
    血多者。医称为胃血。谬也。叶氏谓心此二家之论。以叶氏为最耳。余谓五脏脏腑皆有血也。古人以心生血。肝脏血又曰血海。况冲脉隶属阳明。阳明为宗腑而分有血无血乎。凡人为一小天地。气之。肺欲成痈。气必凝之。血亦随之。不过小而至于毛发之区。皆充积于中而发散于外乃行也。即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之谓也书云。天将大雨。山川出云。可悟气能生血。气能摄血之理焉。余必以古人之心生血。
    肝脏亦血以减六系之学

[卷三\附外台秘要三方] 归脾汤
    (方见心经症)温养气分以补心脾二经。
    

[卷三\附外台秘要三方] 神效琥珀散
    (方见心经症)养心以清小肠之热。
    

[卷三\附外台秘要三方] 天王补心丹
    (方见心经症)养心清营之治。
    

[卷三\附外台秘要三方] 清上汤
    (自制)治六淫侵上。吐咳咯衄。牙宣舌血等症。
    栝蒌仁(炒四钱)海石(一钱)栀子炭(三钱)杏仁(光三钱)石膏(二钱)黄芩(炒一加青果二枚。竹叶二十片。如因寒者加苏子(二钱)○如因暑者加青蒿(一钱)鲜荷一片。○如因风者。加生莱菔子(一钱)桔梗(一钱)○如因湿者。加滑石。○如因燥者。加生地麦冬(各三

[卷三\附外台秘要三方] 清下汤
    (自制)治大小便血。血淋。发泉等症。惟血崩一症。宜补血消瘀。查女科胎产症。
    自知方治诸法也。
    大黄(醋炒三钱)牡丹皮(三钱)归身(三钱)白芍(一钱)苦参(一钱)焦栀子(三钱)无鲜荷叶。以藕一斤煎汤代水。(方中用大黄以入阳明经驱瘀荡热丹经勿使寒凉伤血苦参清湿火栀子泄二焦之火通草渗湿清家初起者宜之。如小便尿血。仲景谓血症谛也。大都其肠之舍所致。本方加琥珀(一钱)滑石(三钱)○如血淋症珀(一钱)滑石瞿麦各三钱。去细辛一味可也。○如舌上无故炒蒲黄(七分)乌骨(一钱)去细辛一味煎服。○如痰血交夏(一钱)川贝(二钱)真化橘红(一钱)○发泉系血从毛孔中出。
    宜犀角地黄汤。外用艾灰扑于出血处可也。
    


前一页 ◇ 当归导滞汤
后一页 ◇ 犀角地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