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第三门] 枣合丸 |
治脾胃虚冷,干呕恶心,呕吐涎沫,全不思食,十膈五噎,并皆治之。 丁香(半两)半夏曲(一两)干姜(炮)胡椒木香(各二钱)上为细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用大枣一枚去核,入药在内,用湿纸裹枣,煨令香熟,去纸,细嚼,温生姜汤送下,空心食前。 |
[卷之二\第三门] 姜合丸 |
疗中脘停寒,胸膈结痞,呕吐恶心,不思饮食。 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砂(纸上飞过)木香(以上各一两)陈皮(去白)丁香沉香荜澄茄青皮(去白,各半两)茴香(一分,炒)上件为细末,次入砂,研匀,酒煮,面糊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以生姜一块,剜如盒子,安药在内,湿纸裹煨令香,去纸放温,细嚼,盐汤送下。 |
[卷之二\第三门] 治翻胃 |
葛丞相传。 松节上锉碎,酒煎服之。 |
[卷之二\第三门] 扶老强中丸 |
久服温暖五脏,大建脾胃,充实肌体,养真气,通和血脉,逐宿食,除痰饮,消胀满,破症结,化水谷,补中壮气,令人喜食。 吴茱萸(拣净,炒)干姜(炮,各四两)大麦(炒十两)神曲(锉,炒,二十两)又方添陈皮、青皮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不拘时候,米饮下,熟水亦得。 常 |
[卷之二\第三门] 治膈气 |
向司户方。 附子一个,先以铫子炒锻石,令十分热,埋附子于灰中,候灰冷取出,将锻石根据前法再炒,如此三次,然后取附子,去皮脐,入丁香四十九个,不见火,同为细末,空心以糟茄儿三 |
[卷之二\第三门] 六丁丸 |
治翻胃如神。姜尧章传。 五灵脂(五钱重)生辰砂(一钱重)母丁香(一两不见火)上捣罗为细末,入黄狗胆、粽子尖为丸,如鸡头大,姜汤米饮下,每服一丸。三十年病三、两丸止。此即《本事方》香灵丸,只用丁香,及分两不同。母丁香即丁香也,《沈存中笔谈》言之甚详! |
[卷之二\第三门] 治呕吐 |
无为徐医方。 胡椒(二十一粒)丁香(十四粒)半夏(七个,汤洗去滑)上同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丸如鸡头大,每用一丸,以干枣一枚,擘破去核,入药在内,以湿纸裹煨熟,放温,以米饮汤烂嚼送下。 |
[卷之二\第三门] 治呕吐 |
胸膈痞满不通。 枳实(去穣)白茯苓(锉)上各半钱,煎四味大理中丸一丸作一服,或服俞山人降气汤十五味者。 |
[卷之二\第三门] 小木香散 |
治翻胃,全不下饮食,开胃和气小木香散,出《博济方》。 胡椒(二十一粒)木香(一小块)糯米(一撮)上三味同炒,至米熟为度,杵为末,分作两服,每用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庚戌年乳媪病,得上三方而愈。 |
[卷之二\第三门] 千金大思食丸 |
食药又名透气丹,张承祖传。 乌梅(去仁不去核)神曲(炒,各十两)苍术(四两)麦(一十五两,炒)干姜(炮)京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橘皮汤下。 |
[卷之二\第三门] 七香丸 |
真徐家方。 甘草(锉碎,炒)甘松(去土,拣净)缩砂仁丁香皮姜黄益智(各一两)香附子(擦去毛,净二两)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细嚼白汤下。七香丸极多,惟此方最真。 又方,冯仲柔传浙东药局见卖,亦是徐家方,分两不同。 丁香皮(六两)益智莪术(各三两)香附子(二十两)甘草(四两)甘松(一两)缩砂仁上为细末,面糊为丸。 |
[卷之二\第三门] 消食丸 |
《和剂局方》消食丸不用蜜,以蒸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七十丸甚妙! |
[卷之二\第三门] 三棱丸 |
食药三棱丸,行在糯米仓巷口,牟郎中家方。 陈仓米(四两,拣净,以新好色巴豆二十一粒,削去皮,慢火同炒,候仓米香黄,巴豆黑色为度,不令米焦,拣去巴豆不用,只用仓米橘皮去白,焙干,与仓米等分秤)上同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下,少甘草亦得!滁州蔡司理所传云∶张方提刑家方,治诸般积聚,酒食百物所伤,陈米一升(数年者),巴豆一两去壳,同炒,令紫色为度,去巴豆不用,秤炒米四两,入陈橘皮一两,麝香少许,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服之。治小儿慢脾风,只服五丸甚妙。 郭医云∶食药用巴豆者,春冬可服,夏秋不可服,易动脏腑。 |
[卷之二\第三门] 附子仓米汤 |
补虚,生胃气,逐冷痰,和五脏,快胸膈,进饮食,止泄泻。平江章兴祖承务亲得效。附子(一只,炮,去皮脐,八钱重者)人参(去芦头)甘草(微炒)半夏(汤泡七次,切作片,焙干,姜汁制)黄白术(各半两)川姜(二钱,微炒)南木香(一钱半)上为咀,每服二大钱,水一大盏半,入炒陈仓米半合,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
[卷之二\第三门] 十味丁香煮散 |
治脾胃伤冷,中脘痞滞,胃口宿寒,停痰留饮,气积不散,心腹大痛,胁肋水谷,呕逆恶心,下竭上虚,食饮不下,肢体瘦怠,自汗不止,阳气暴脱。陆子丁香川姜(炮)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陈皮(去白)青皮(去白)益智仁良姜上为细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入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带热空心食前服。 |
[卷之二\第三门] 痼冷丸 |
韩府判传。 白术(半两)神曲(一两,炒令黄色)川姜(炮)桂心(各二钱)川椒(一钱,炒香)吴茱上为细末,用蜜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米饮下五十丸或百丸。 |
[卷之二\第三门] 白泽丸 |
治脾丸积冷,脏腑虚寒,真丸不固,肠虚泄利,心腹撮痛,气逆呕吐,自汗无时。 阳起石(火通赤,研)附子(炮,去皮脐,取末,各一两半)白檀香(取末)滴乳香(别上件和匀,滴水成剂,分作六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姜三片,煎至七分,通口温服,空心食前。葛丞相所传方附子只用一两,去麝香,加天雄一两,炮,去皮脐。 |
[卷之二\第三门] 丁香温气汤 |
治胃寒呕吐涎沫甚妙。张上舍传名莘云,其母常服有效!丁香吴茱萸(汤浸,微炒)桂心(去粗皮,各一两)附子(炮,去皮脐)黄(去芦)白一两半)甘草(七钱,上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 |
[卷之二\第三门] 灵砂丹 |
治饮食所伤,一切积滞或痢赤白不瘥者。赤,甘草汤下;白,干姜汤下;赤白,干草汤下。酒食所伤,及暴泻,白汤下,并食后临卧服,胜感应丸。沈仁父传。辰砂(细研)砂(研细,各二钱)黄蜡(半两)巴豆(去皮壳,完全者,四十九个)上先将蜡于银石器内熬溶,次投巴豆在内,渫令黑,滤出不用,只将黄腊入前二味为挺子,要时旋丸,大人服绿豆大七丸,小儿量岁数大小加减,老人、小儿、产妇皆可服。最治酒饮。今人施痢药者,以黄丹代辰砂亦验。《本事方》治泻痢所用巴豆数不同,其说病证甚详! |
[卷之二\第三门] 苏汤煎 |
治膈中不快,酒食不消,饮食或怡或不怡,善治脾丸一切虚中积滞。宁安道方。 肉豆蔻丁香木香砂(各一分)京三棱莪术(各一两,烧,存性)上为细末,将乌梅肉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四粒,热紫苏汤送下,空心食前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