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附方] 外台乌头汤
    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令人阴缩。手(即大乌头煎。见上。)

[卷三\附方] 外台柴胡桂枝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甘草(一两。)桂枝(一两半。)芍药(一两半。)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卷三\附方] 外台走马汤
    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杏仁(二枚。)上二味。以绵缠。捶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少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歌曰外来异气伤人多。腹胀心疼走马搓。巴杏二枚同捣细。冲汤捻汁好驱邪。
    受业门人林士雍按。中恶心痛。大便不通。此实邪也。然邪气虽实。亦以体虚而受也。
    是故利口虚者则不可用矣。近世有痧疾病。疑即此也。昔闻之先业师曰。今所谓痧疾者。乃六淫邪毒猛恶厉气所伤。凡所过之处。血气为之凝滞不行。其症或见身痛。心腹胀满绞痛。或通身青紫。四肢厥冷。指甲色如靛青。口噤。牙关紧闭。不能言语。或心中忙乱。死在旦夕。是邪毒内入矣。宜泻其毒。或刺尺泽、委中、足十趾。必使络脉贯通。气血流行。毒邪自解矣。
    愚意。轻者用刮痧之法。随即服紫金锭。或吐或下或汗出。务使经气流通。毒邪亦解。或吐泻不止。腹痛肢厥。大汗出。脉微欲绝者。宜用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汤等以回阳气。
    以化阴邪。庶毒厉之邪渐消。若口不能开者。当从鼻孔中灌之。集验良方有云。行路之人路中犯此痧疾者。不得不用刮痧之法。刮后或其人不省者。宜用人尿拌土。将此土环绕脐中。
    复使同行之人向脐中溺之。使中宫温。则气机转运。血脉流行矣。
    

[卷三\附方] 大承气汤
    (见痉病。)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者。有宿食也。此汤主之。
    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此汤。下利不欲食者。此有宿食。当下之。宜此

[卷三\附方] 瓜蒂散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此散主之。
    瓜蒂赤小豆香豉。
    

[卷四\五脏风寒积聚方] 旋复花汤
    治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者主之。
    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歌曰肝着之人欲蹈胸。(肝气着滞反行其气于肺。所谓横之病也。胸者肺之位。欲按摩之以通其气也。)热汤一饮便轻松。(欲饮热者。欲着之气得热则散。)复花三两葱十四。新绛通行少许从。(旋复花咸温下气。新绛和血。葱叶通阳。新绛查本

[卷四\五脏风寒积聚方] 麻仁丸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此丸主之。
    麻仁芍药枳实大黄浓朴杏仁按。脉浮者阳盛。脉涩者阴伤。脾为胃行其津液。阴伤则脾无所运矣。又。约者弱也。
    脾弱

[卷四\五脏风寒积聚方]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一名肾着汤。)治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五千钱者。此主之。
    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即温。
    歌曰腰冷溶溶坐水泉。(带脉束于腰间。肾着则腰带病。故溶溶如坐水中状。)腹中如带五尤在泾云。寒湿之邪。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若用桂、附。则反伤肾之阴矣。
    

[卷四\痰饮咳嗽方] 苓桂术甘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者。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次孙男心兰禀按。心下者。脾之部位也。饮凌于脾。致脾弱不输。不能制水。则生痰矣。
    故其动。而水可从令而下耳。桂枝振心阳以退其群阴。如离照当空则阴霾全消。而天日复明也。白术补中土以修其堤岸。使水无泛滥之虞。更以甘草助脾气转输以交上下。庶治节行。心阳振。土气旺。转输速。而水有下行之势。无上凌之患矣。
    

[卷四\痰饮咳嗽方] 肾气丸
    (见妇人杂病。)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此丸亦主之次孙男心兰禀按。微者不显之谓也。饮水也。微饮者。犹阴霾四布细雨轻飞之状。阻于胸中。蔽其往来之气。故曰短气有微饮者。谓微饮阻其气也。经云。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若心肺之阳虚。则不能行水化气。用苓桂术甘汤振心阳崇土以防御之。使天日明而阴霾散。则气化行矣。若肾虚而水泛。则吸引无权。当用肾气丸补肾行水。使肾气足。则能通腑而化

[卷四\痰饮咳嗽方] 甘遂半夏汤
    治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此汤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甘草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歌曰满从利减续还来。(去者自去。续者自续。)甘遂三枚芍五枚。十二枚夏指大草。
    水之势。故以甘遂、半夏因其势而导之。甘遂与甘草相反而同用之者。盖欲其一战而留饮尽去。
    因相激而相成也

[卷四\痰饮咳嗽方] 十枣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此汤主之。
    芫花甘遂大戟大枣男元犀按。脉沉主里。弦主饮。饮水凝结。悬于胸膈之间。致咳引内痛也。悬饮既成。
    缓必滋蔓。急用十枣汤直达病所。不嫌其峻。意谓始成而即攻之。使水饮下趋而无结痛之患。
    所

[卷四\痰饮咳嗽方] 大青龙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
    

[卷四\痰饮咳嗽方] 小青龙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男元犀按。师云。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故病溢饮者。
    汗以

[卷四\痰饮咳嗽方] 木防己汤
    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此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此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己(三两。)石膏(如鸡子大二枚。)桂枝(二两。)人参(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歌曰喘满痞坚面色黧。己三桂二四参施。膏枚二个如鸡子。辛苦寒温各适宜。
    男元犀按。防己入手太阴肺。肺主气。气化而水自行矣。桂枝入足太阳膀胱。膀胱主水。
    水坚可除矣。然病得数十日之久。又经吐下。可知胃阴伤而虚气逆。故用人参以生既伤之阴。
    石膏以镇虚逆之气。阴复逆平。则喘满面黧自愈矣。此方治其本来。救其失误。面面俱到。
    

[卷四\痰饮咳嗽方]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木防己(三两。)桂枝(二两。)茯苓人参(各四两。)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歌曰四两苓加不用膏。芒硝三合展奇韬。气行复聚知为实。以软磨坚自不劳。
    魏念庭云。前方去石膏加芒硝者。以其邪既散而复聚。则有坚定之物留作包囊。故以坚投坚


前一页 ◇ 乌头桂枝汤
后一页 ◇ 泽泻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