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中风历节方] 矾石汤
    治香港脚冲心。
    矾石(二两。)上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歌曰香港脚冲心矾石汤。煮须浆水浸之良。湿收毒解兼除热。补却灵枢外法彰。
    尤在泾云。香港脚之病。湿伤于下而气冲于上。矾石味酸涩性燥。能却水收湿解毒。毒解湿收

[卷二\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麻黄桂枝人参甘草干姜石膏当归(各三两。)川芎(一两五钱。)杏仁(四十枚。)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
    歌曰姜归参桂草膏麻。三两均匀切莫差。四十杏仁芎两半。古今录验主风邪。
    元犀按。风阳邪也。气通于肝。痱闭也。风入闭塞其毛窍。阻滞营卫不行也。盖风多挟寒。国中时由皮肤而入。以渐而深入于内。郁久则化热。热则伤阴。阴伤内无以养其脏腑。
    外不能充于形骸。此即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所由来也。主以古今录验续命甘草。以发其肌表之风邪。兼理其内蕴之热。又以人参、当归、芎。补血调气。领麻黄、石膏等药。穿筋骨。通经络。调营卫。出肌表之邪。是则此方从内达外。圜转周身。驱邪开痱。无有不到。称曰古今录验续命汤。其命名岂浅哉。
    

[卷二\附方] 千金三黄汤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二分。)黄芩(三分。)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
    腹满附子一歌曰风乘火势乱心中。节痛肢拘络不通。二分辛四分独。黄芩三分五麻攻。
    加减歌曰二分黄加心热端。消除腹满枳枚单。虚而气逆宜参补。牡蛎潜阳悸可安。增入蒌元犀按。此附治风中太少。通护阴阳。驱邪之方也。足太阴属脾。主四肢手足拘急恶寒。
    经阴清参

[卷二\附方] 近效术附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三两。炙。)上三味锉。每五钱匕。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歌曰一剂分服五钱匕。五片生姜一枣饵。枚半附子镇风虚。二术一草君须记。
    喻嘉言云。此方全不用风药。但以附子暖其水脏。术、草暖其土脏。水土一暖。则浊阴之

[卷二\附方] 崔氏八味丸
    治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即肾气丸。见妇人杂病。)

[卷二\附方] 千金越婢加术汤
    (歌见水气病。)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而汗大泄。厉风气。下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白术(四两。)大枣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元犀按。方中术、甘、姜、枣。所以维正气之根。不使阳随汗出。阴随热化也。恶风加附子者。所以预防其亡阳也。
    

[卷二\血痹虚劳方] 黄桂枝五物汤
    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黄芍药桂枝(各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歌曰血痹如风体不仁。桂枝三两芍均。枣枚十二生姜六。须令阳通效自神。
    元犀按。内经云。邪入于阴则为痹。然血中之邪。以阳气伤而得入。亦必以阳气通而后出。
    之缓。加黄之强有力者。于气分中调其血。更妙倍用生姜以宣发其气。气行则血不滞而痹除。此夫倡妇随之理也。
    

[卷二\血痹虚劳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此汤主之。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男子失精女梦交。坎离救治在中爻。桂枝汤内加龙牡。三两相匀要细敲。
    短剧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一两五钱。附子一两。名曰二加龙骨汤。
    徐氏云。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者。
    以失精梦交为神精间病。非此不足以敛其浮越也。
    元犀按。徐忠可以龙骨、牡蛎敛其浮越四字括之。未免以二味为涩药。犹有人之见存也。
    吾蛎也

[卷二\血痹虚劳方] 天雄散
    天雄(三两。)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尤在泾云。此疑后人所附。
    为补歌曰阴精不固本之阳。龙骨天雄三两匡。六两桂枝八两术。酒调钱匕日三尝。
    元犀按。此方虽系后人采取。然却认出春之脚。阳之家。而施以大温大补大镇纳之剂。
    可谓龙骨经所主下之分。
    

[卷二\血痹虚劳方] 小建中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者主之。
    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张心在云。肺损之病。多由五志生火。销铄金脏。咳嗽发热。渐至气喘。侧眠。消瘦羸瘠效。其故何欤。窃尝观于炉中之火而得之。炊饭者始用武火。将熟则掩之以灰。饭徐透而不焦黑。则知以灰养火。得火之用而无火之害。断断如也。五志之火内燃。温脾之土以养之。
    而焰自息。方用小建中汤。虚甚加黄。火得所养而不燃。金自清肃。又况饴糖为君。治嗽妙品。且能补土以生金。肺损虽难着手。不患其不可治也。然不独治肺损。凡五劳七伤。皆可以

[卷二\血痹虚劳方] 黄建中汤
    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者主之。
    即小建中汤加黄一两五钱。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中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歌曰小建汤加两半。诸虚里急治无遗。急当甘缓虚当补。愈信长沙百世师。
    加减歌曰气短胸满生姜好。三两相加六两讨。如逢腹满胀难消。加茯两半除去枣。及疗肺元犀按。虚劳里急者。里虚脉急也。诸不足者。五脏阴精阳气俱不足也。经云。阴阳俱不足小建是也于中虚劳

[卷二\血痹虚劳方] 八味肾气丸
    (即肾气丸。见妇人杂病。)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此丸主之。
    

[卷二\血痹虚劳方] 薯蓣丸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薯蓣(三十分。)人参(七分。)白术(六分。)茯苓(五分。)甘草(二十分。)(六分。)(六分。)桂枝分。)豆黄卷(十分。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歌曰三十薯蓣二十草。三姜二蔹百枚枣。桔茯柴胡五分匀。人参阿胶七分讨。更有六分不丸功可造。风气百疾并诸虚。调剂阴阳为至宝。
    魏念庭曰。人之元气在肺。人之元阳在肾。既剥削。则难于遽复矣。全赖后天之谷气资益其气百白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以柴胡、桂枝、防风去邪散热。以杏仁、桔梗、白蔹下气开郁。惟恐虚而有热之人。滋补之药上拒不受。故为散其邪热。开其逆郁。而气血平顺。补益得纳。为至当不易之道也。
    


前一页 ◇ 乌头汤
后一页 ◇ 酸枣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