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妇人杂病方] 大黄甘遂汤
    治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此汤主之大黄(四两。)甘遂阿胶(各二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其血当下。
    歌曰小腹敦形(敦音对。古器也。周礼以乘血。敦以乘食。小腹高起之状相似也。
    小腹瘀血两弥漫。(结在血室。)大黄四两遂胶二。顿服瘀行病自安。
    男元犀按。方中大黄攻血蓄。甘遂攻水蓄。妙得阿胶本清济之水。伏行地中。历千里而发于古东阿县之井。此方取其以水行水之义也。内经谓济水内合于心。用黑骡皮煎造成胶。
    以黑属于肾。水能济火。火熄而血自生。此方取其以补为通之义也。然甘遂似当减半用之。
    

[卷六\妇人杂病方] 抵当汤
    (歌解见长沙方歌括。)治妇人经水不利下者。主之。
    水蛭虻虫桃仁大黄男元犀按。妇人经水不利下。脉证俱实者。宜此方。否则当养其冲任之源。不可攻下。
    

[卷六\妇人杂病方] 矾石丸
    治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者主之。
    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上二味末之。炼蜜丸枣核大。服四丸。剧者再服之。
    歌曰经凝成癖闭而坚。白物时流岂偶然。(蓄泄不时。胞宫生湿。湿复生热。所积之血。转为湿热所腐。而白物时时自下。)矾石用三(分)杏一分。服时病去不迁延。
    尤在泾云。脏坚癖不止者。子脏干血坚凝成癖而不去也。干血不去。则新血不荣而经闭不利矣。由是蓄泄不时。胞宫生湿。湿复生热。所积之血。转为湿热所腐。而成白物。时时自下。是宜先去其脏之湿热。矾石却水除热。合杏仁破结润干血也。
    

[卷六\妇人杂病方] 红蓝花酒
    治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者主之。
    红蓝花(一两。)上一味。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歌曰六十二风义未详。腹中刺痛势彷徨。治风先要行其血。一两蓝花酒煮尝。
    浅注引张隐庵侣山堂类辨甚妙。不再释。
    

[卷六\妇人杂病方] 当归芍药散
    (见妇人妊娠病。)治妇人腹中诸疾痛者。此方主之。
    犀按。妇人腹中诸疾痛者。不外气郁血凝带下等症。用当归芍药散者。以肝为血海。遂其性而畅达之也。方中归、入肝解郁以伸木。芍、泽散瘀而行水。白术倍土养木。妙在作散以散之。酒服以调之。协诸药通气血。调营卫。以顺其曲直之性。使气血和。郁滞散。何患乎腹中诸疾痛不除。
    

[卷六\妇人杂病方] 小建中汤
    (见血痹虚劳。)治妇人腹中痛。此主之。
    元犀按。妇人腹中痛主以建中汤者。其意在于补中生血。非养血定痛也。盖血无气不生。
    无气不行。得建中之力。则中气健运。为之生生不息。即有瘀痛者。亦可平之。
    

[卷六\妇人杂病方] 肾气丸
    治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名曰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病。此方主之。
    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茯苓丹皮泽泻(各三两。)附子(一枚。炮。)桂枝(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歌曰温经暖肾整胞宫。丹泽苓三地八融。四两萸薯桂附一。端教系正肾元充。
    男元犀按。胞为血海。与膀胱并列于脐下。俱悬空之腑。其气相通。全赖肾气充溢于其间。其胞系乃正。若肾气不充。则胞系了戾。胞系了戾。必不得溺矣。是病虽在胞。其权则专在肾也。故以肾气丸主之。方中地黄、山药固肾脏之阴。山茱萸、附子补肾脏之阳。桂枝化腑气。茯苓行水道。妙在泽泻形圆善转。俾肾气旺则能充于胞而系自正。系正则小便不利者而可利矣。又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以腰为肾之外府。肾司开阖。主骨髓。
    为腹拘急小便不利。本方补益真阴。蒸动水气。使阴平阳秘。开阖之枢自如。故能治虚劳之病。
    然小便自利者。不宜服之。以其渗泄而更劫阴也。
    

[卷六\妇人杂病方] 蛇床子散
    治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此散主之。
    蛇床子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卷六\妇人杂病方] 野狼牙汤
    治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此汤洗之。
    野狼牙(三两。)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箸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歌曰胞寒外候见阴寒。纳入蛇床佐粉安。(此温胞益阳外治之善法。为肾气丸之佐也。)更有野狼牙三两洗何难。(除湿热杀虫。如无野狼牙草。以野狼毒代之。)

[卷六\妇人杂病方] 膏发煎
    (见黄瘅)治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此主之。(阴吹。阴中出声。
    如大便矢气之状。)

[卷六\妇人杂病方] 小儿疳虫蚀齿方
    雄黄葶苈上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熔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枝。点药烙之。
    歌曰忽然出此小儿方。本治疳虫蚀齿良。葶苈雄黄猪(脂)点烙。阙疑留与后推详。
    犀按。虫有大小之别。随生处而异其形。总不离于风火湿。挟厥阴之气化所生也。小儿疳虫病者。多由母氏乳少。多饲以火燥干粮助火之品。致小儿烦啼不已。动其心包之火。火动必熏灼于肝。蒸郁从风木化而为虫。夫虫乃有情之物。食有情之血。乱有情之心脏。起伏无定形不者。
    兼以缝火时目浊意药之方

后跋
    金匮歌括者。吾师灵石先生续师祖修园老夫子大人金匮浅注之后而作。所以便后学传诵之章因从卷。
    忝附睹者
    受业门人叶享会谨跋。
    


前一页 ◇ 胶姜汤
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