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疮痈肠痈浸淫病方] 大黄牡丹汤
    治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
    者脓未成。可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此汤主之。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冬瓜仁(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数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
    当歌曰肿居少腹(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大肠痈。黄四牡丹一王晋三云。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痈者。肺气下结于大肠之头。其道远于上。其位近于下。治肺润肠。不过瓜子一味而已。服之当下血。下未化脓之血也。若脓已成形。肉已坏。又当先用排脓散及汤。故原文云。脓已成。不可下也。
    

[卷五\疮痈肠痈浸淫病方] 王不留行散
    治金疮病。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蒴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甘草(十八分。)桑干姜(二分。)芍药(二分。)右九味。王不留行、蒴、桑皮三味烧灰存性。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
    小疮歌曰金疮诹(吉日按春秋而)采不留行。桑蒴同(王不留)行(按时而取三物各)十分明。
    尤在泾云。金疮经脉斩绝。营卫阻弛。治之者必使经脉复行。营卫相贯而后已。除烧灰外元犀按。金刃伤处。封固不密。中于风则疮口无汁。中于水则出青黄汁。风则发痉。水则湿烂成疮。王不留行疾行脉络之血灌溉周身。不使其湍激于伤处。桑根皮泄肌肉之风水。
    蒴叶释名接骨草。渗筋骨之风水。三者皆烧灰。欲其入血去邪止血也。川椒祛疮口之风。
    浓朴燥刀痕之湿。黄连退肌热。芍药散恶血。干姜和阳。甘草和阴。用以为君者。欲其入血退肿生肌也。风湿去。阴阳和。疮口收。肌肉生。此治金疮之大要。
    

[卷五\疮痈肠痈浸淫病方] 排脓散
    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歌曰排脓散药本灵台。(内经谓先师歃血而盟者是。)枳实为君十六枚。六分芍兮桔二分。鸡黄一个简而该。
    元犀按。枳、桔行气滞。芍药通血滞。从气血以排之。人所易知也。妙在揉入鸡子黄一枚。取有情之物以养心脾之阴。则排之之法独得其本也。
    

[卷五\疮痈肠痈浸淫病方] 排脓汤
    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歌曰排脓汤与散悬殊。一两生姜二草俱。大枣十枚桔三两。通行营卫是良图。
    元犀按。方中取桔梗、生姜之辛。又取大枣、甘草之甘。辛甘发散为阳。令毒从阳化而出。排之之妙也。
    

[卷五\疮痈肠痈浸淫病方] 黄连粉
    (方未见。)治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浸淫疮。此粉主之。
    歌曰浸淫疮药末黄连。从口流肢顺自然。若起四肢流入口。半生常苦毒牵缠。
    元犀按。浸淫疮系传染之疾也。从口起流向四肢者。毒瓦斯外出也。故曰可治。从四肢起流来为末

[卷六\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方] 藜芦甘草汤
    (方未见。)治病患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此汤主之。
    歌曰体臂肿主藜芦。痫痹风痰俱可驱。芦性升提草甘缓。症详跌蹶遍寻无。
    男元犀按。痰涎为湿气所生。留滞胸膈之间。久则变生无定。云病患常以手指臂肿动身体者。是气被痰阻。湿无去路。或加邪风。风行气亦行。引动积痰毒瓦斯。此所以群动并发。
    藜其

[卷六\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方] 鸡屎白散
    治转筋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此散主之。
    鸡屎白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歌曰转筋入腹脉微弦。肝气凌脾岂偶然。木畜为鸡其屎土。研来同类妙周旋。
    尤在泾云。内经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转筋入腹者。脾土虚而肝木乘之也。鸡为木畜。
    

[卷六\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方] 蜘蛛散
    治阴狐疝气。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者主之。
    蜘蛛(十四枚。熬焦。)桂枝(半两。)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蜜丸亦可。
    歌曰阴狐疝气久难医。(肾囊为阴病。则气之腥臭如狐之臊也。)大小攸偏(或偏于左。
    或)熬杵蜘蛛十四个。桂枝半两恰相宜。
    按此病用桂枝。不如用肉桂力更大。
    王晋三云。蜘蛛性阴而厉。隐见莫测。可定幽暗之风。其功在壳。能泄下焦结气。肉桂芳香是

[卷六\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方] 甘草粉蜜汤
    治蛔虫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者主之。
    甘草(二两。)白粉(一两。)白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
    瘥歌曰蛔虫心痛吐涎多。毒药频攻痛不瘥。一(两白)粉二(两)甘(草)四两蜜。
    煮分先后取按。铅粉性善杀虫。今杂于甘草、白蜜之中。以大甘掩其本性。所谓先诱之而后攻之也。
    

[卷六\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方] 乌梅丸
    (歌解见长沙方歌括。)治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此丸主之。
    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川椒附子桂枝人参黄柏徐忠可云。黄连之苦可以安蛔。则前甘草与蜜。何以亦能安蛔也。不知上条之蛔。因燥而上而上蛔。
    

[卷六\妇人妊娠病方] 桂枝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
    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则绝之。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徐忠可云。桂枝汤表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时医以姜、桂碍胎戒用续之

[卷六\妇人妊娠病方] 桂枝茯苓丸
    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常下其症。宜此方主之。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歌曰症痼未除恐害胎。(胎动于脐下为欲落。动于脐上是每月凑集之血因症痼之气妨害之受业林礼丰按。师云。妇人宿有症病者。谓未受胎之前。本停瘀而有症病也。经断者。
    谓经痼妨在脐水利其症不去。必害其胎。去其症。即所以安其胎。故曰当下其症。主以桂苓丸者。取桂枝通肝阳。芍药滋肝阴。茯苓补心气。丹皮运心血。妙在桃仁监督其间。领诸药直抵于症痼而攻之。
    使瘀结去而新血无伤。瘀既去。则新血自能养胎。虽不专事于安胎而正所以安胎也。
    

[卷六\妇人妊娠病方] 附子汤
    (方未见。)治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以此汤温其脏。
    男元犀按。太阳主表。少阴主里。脉弦发热者。寒伤太阳之表也。腹痛恶寒者。寒侵少阴之里也。夫胎居脐下。与太少相连。寒侵太少。气并胞宫。迫动其胎。故胎愈胀也。腹痛恶寒少腹如扇者。阴邪盛于内。寒气彻于外。故现出阵阵如扇之状也。然胎得暖则安。寒则动。寒气内胜。必致坠胎。故曰。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附子汤温其脏。使子脏温而胎固。
    自无陨坠之虞矣。附子汤方未见。疑是伤寒附子汤。(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


前一页 ◇ 薏苡附子败酱散
后一页 ◇ 胶艾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