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黄瘅病方] 大黄硝石汤 |
治黄瘅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此汤。 大黄黄柏硝石(各四两。)栀子(十五枚。)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歌曰自汗(表无邪也。)屎难(大便难。)腹满时。表和里实贵随宜。硝黄四两柏同数。 十五男元犀按。黄瘅病湿热交郁。不得外通。今自汗出者。外已通也。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者。 湿热栀 |
[卷五\黄瘅病方] 小半夏汤 |
(见痰饮。)治黄瘅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此汤主之。 元犀按。伤寒论云。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此云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者。可知内无瘀热矣。 盖喘满属中气虚弱。故曰不可除热。师恐后人误投寒剂伤中。故立小半夏汤以救误治也。用半又按。若中虚发黄者。余每用理中汤、真武汤等加茵陈蒿。多效。 |
[卷五\黄瘅病方] 小柴胡汤 |
(见呕吐。)治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此汤主之。 男元犀按。呕者。胃气不和也。腹痛者。木邪犯胃也。小柴胡汤达木郁。和胃气。使中枢运 |
[卷五\黄瘅病方] 小建中汤 |
(见血痹虚劳。)治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男蔚按。此言土虚而现出黄色也。虚极者。宜补土之母。四逆辈可与间服。然单言男子。 谓妇人血瘀发黄。尚有桃仁承气汤法也。苟属虚黄。亦宜以此汤加当归、益母叶之类也。 |
[卷五\附方] 瓜蒂散 |
(见宿食。校者按。宋本作瓜蒂汤。见病。)治诸黄。 男元犀按。瓜蒂散。伤寒论三见。俱主胸中之病。金匮取之附治诸黄。何也。盖黄乃湿热相曰治 |
[卷五\附方] 千金麻黄醇酒汤 |
治黄瘅。 麻黄(三两。)上一味。以美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冬月用酒。春日用水煮之。 歌曰黄瘅病由郁热成。驱邪解表仗雄兵。五升酒煮麻三两。春换水兮去酒烹。 男元犀按。麻黄轻清走表。乃气分之药。主无汗表实症。黄瘅病不离湿热之邪。用麻黄醇酒黄发 |
[卷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火邪者。此汤主之。 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蜀漆牡蛎龙骨孙男心典禀按。举火邪冠于方首。示人治血先治火也。又恐治火专主寒滞之品。故拈出此方 |
[卷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 半夏麻黄丸 |
治心下悸者。此丸主之。 半夏麻黄(各等分。)上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歌曰心(下)悸都缘饮气维。夏麻等分蜜丸医。一升一降存其意。神化原来不可知。 尤在泾云。半夏蠲饮气。麻黄发阳气。妙在作丸与服。缓以图之。则麻黄之辛甘。不能发越善变 |
[卷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 柏叶汤 |
治吐血不止者。此汤主之。 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千金。加阿胶三两。亦佳。 歌曰吐血频频不肯休。(久吐不止。凡一切寒温补泻之药服之殆尽矣。)马通升许溯源流。(热气伏藏于阴分。逼血妄行不止。马属火。取其通之同气以导之。)干姜三两艾三把。 (二味温散。宣发其热使行阳分。则阴分之血无所逼而守其经矣。)柏叶行阴三两求。(柏叶抑前方歌括之小注颇详。毋庸再释。但愚每用前方。病家皆惊疑不能听。今拟加减法。用生侧以 |
[卷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 黄土汤 |
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亦主吐衄。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上七味。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远血先便血续来。半斤黄土莫徘徊。术胶附地芩甘草。三两同行血证该。(不仅治下王晋三云。金匮以下血先血后便为近血。明指脾络受伤。日渗肠间。瘀积于下。故大便未之胶远血干姜 |
[卷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 赤小豆当归散 |
(见狐惑。)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此主之。 男元犀按。肝为血海。气通胞中。主宣布之权。虚则失其权矣。曰先血后便者。肝失其统。不能下宣。致胞中之血渗入肛门也。近血者。胃接二肠。胞与肠前后。此之最近也。若胃肠受湿热。致伤其气。必通于胞中。而迫血妄行。赤小豆入心清热。解脏毒。当归入肝补虚散郁。能宣其血入于经隧也。 |
[卷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 泻心汤 |
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此汤主之。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歌曰火热上攻心气伤。(即心气不足。)清浊二道血洋洋。(火逼血从浊道出则为吐。 血从蔚按。火邪盛而迫血。则错经妄行。血为心液。血伤无以养心。致心阴之气不足也。故曰心此一 |
[卷五\呕吐哕下利方] 吴茱萸汤 |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呕而胸满者。又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受业林礼丰按。胸为阳位。旷若太空。呕而胸满者。阴邪占居阳位也。故重用生姜、吴萸之以 |
[卷五\呕吐哕下利方] 半夏泻心汤 |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此汤主之。 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长男蔚按。呕而肠鸣并无下利。心下痞不因误下。何以上下之阻隔若是。盖因饮停心下。 上半其轻清上浮。以成化痞降逆之用耳。 |
[卷五\呕吐哕下利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干呕而利者。此汤主之。 黄芩甘草芍药大枣生姜半夏男元犀按。太阳主开。少阳主枢。干呕者。少阳之邪欲从太阳之开而外出也。下利者。 太阳交恐 |
[卷五\呕吐哕下利方] 小半夏汤 |
(见痰饮。)治诸呕吐。谷不得下者。此汤主之。 犀按。胃主纳谷。谷不得下者。胃气虚寒也。呕吐者。饮随寒气上逆也。胃虚饮逆。非温不平。 |
[卷五\呕吐哕下利方] 猪苓散 |
治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此散主之。 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呕余思水与之佳。(少与之余。以救其液。)过与须防饮气乖。(恐旧饮方去新饮复来 |
[卷五\呕吐哕下利方] 四逆汤 |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此汤主之。 附子干姜甘草男元犀按。呕与热为阴邪所迫。小便利与见厥。证属无阳。脉弱者。真脏虚寒也。用四逆汤 |
[卷五\呕吐哕下利方] 小柴胡汤 |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呕而发热者。此汤主之。 柴胡半夏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男蔚按。呕而发热者。少阳表症也。表未解则内不和。故作呕也。阳明主肌肉。木邪忤土。 |
[卷五\呕吐哕下利方] 大半夏汤 |
治胃反呕吐者。此汤主之。 半夏(二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上三味。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歌曰从来胃反责(之)冲(脉上)乘。半夏二升蜜一升。三两人参劳水煮。(水扬二百四十遍元犀按。此方用水之多。取其多煮白蜜。去其寒而用其润。俾粘腻之性。流连于胃。不速下谈及于此。不能再三问难。便知其庸陋欺人。则不复与谈矣。膈咽之间。交通之气不得降者。 亡之 |
[卷五\呕吐哕下利方] 大黄甘草汤 |
治食已即吐者。此汤主之。 大黄(四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歌曰食方未久吐相随。(食已即吐。)两热冲来自不支。(胃素有热。食复入之。两热相冲。不停片刻而吐出。)四两大黄二两草。上从下取法神奇。 蔚按。师云。欲吐者不可下之。又云。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下之。二说相反。何也。 曰。病在上而欲吐。宜因而越之。若逆之使下。则愦乱矣。若既吐矣。吐而不已。是有升无尤在泾云。云雾出于地。而雨露降于天。地不承则天不降矣。可见天地阴阳同此气机。 和则多及呕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