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太阳方] 旋覆代赭汤
    治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此方主之。
    旋复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生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按。内台方代赭石五两。半夏止用二两。)歌曰五两生姜夏半升。草旋三两噫堪凭。人参二两赭石一。枣十二枚力始胜。
    俞麟州曰。此即生姜泻心汤之变法也。夫二条皆有心下痞硬句。而生姜泻心汤重在水气下趋而作利。旋复代赭汤重在胃虚挟饮水气上逆而作噫。取治水气下趋而利者。必用生姜以散水。胃虚挟饮而噫者。必用赭石以镇逆。二条对勘。益见仲景制方之妙。
    罗东逸云。此方治正虚气不归元。而承领上下之圣方也。盖发汗吐下后。邪虽去而胃气之亏损亦多。胃气既亏。三焦亦因之而失职。阳无所归而不升。阴无所纳而不降。是以浊邪留滞。伏饮为逆。故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方中以人参、甘草养正补虚。姜、枣和脾养胃。所以定安中州者至矣。更以赭石得土气之甘而沉者。使之敛浮镇逆。领人参以归气于下。旋复之辛而润者。用之开肺涤饮。佐半夏以蠲痰饮于上。苟非二物承领上下。则何能除噫气而消心下之痞硬乎。观仲景治下焦水气上凌振振欲擗地者。用真武汤镇之。利在下焦大肠滑脱者。
    用元固下之法。各极其妙如此。
    

[卷四\太阳方] 桂枝人参汤
    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之。
    桂枝(四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干姜(三两)甘草(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枝。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歌曰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后煎痞利尝。桂草方中皆四两。同行三两术参姜。
    蔚按。太阳外证未除而数下之。未有不致虚者。里虚则外热内陷。故为协热利不止。协。
    合也阳之气因误下而陷于下。则寒水之阴气反居于阳位。故为心下痞硬。可与甘草泻心汤条。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句互参。方用人参汤以治里虚。桂枝以解表邪。而煮法桂枝后纳者。欲其于治里药中越出于表以解邪也。
    沈丹彩曰。此与葛根黄连汤同一误下而利不止之证也。而寒热各别。虚实对待。可于此互参之。彼因实热而用清邪。此因虚邪而从补正。彼得芩、连而喘汗安。此得理中而痞硬解。
    彼得葛根以升下陷而利止。此藉桂枝以解表邪而利亦止矣。
    

[卷四\太阳方] 瓜蒂散
    治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有寒也。当吐之。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粥。
    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按。内台方有昏愦者亦不可吐句。)歌曰病在胸中气分乖。咽喉息碍痞难排。平行瓜豆还调豉。寸脉微浮涌吐佳。
    蔚按。太阳之脉连风府上头项。今云不痛不强者。不在经脉也。太阳之气出入于心胸。
    今云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是邪气欲从太阳之气上越也。寸脉微浮者。气欲上越之象也。然欲越而不能遽越。其寒水之气不在经亦不在表。而惟在于胸中。故曰胸中寒。方取瓜蒂之苦涌。佐以赤小豆之色赤而性降。香豉之色黑而气升。能使心肾相交。即大吐之顷神志不溃。此所以为吐法之神也。又论云。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在胸中。心下满而烦。
    饥不四达解之。甚为简妙。
    

[卷四\太阳方] 黄芩汤
    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此方主之。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卷四\太阳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治太阳与少阳合病。不下利而呕者。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歌曰∶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
    蔚按。仲景凡下利证俱不用芍药。惟此方权用之以泄陷里之热。非定法也。
    张令韶曰。此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与呕也。合者彼此协议。非如并者之归并于此也。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太阳不能达枢以外出。而反从枢以内陷。故下利。与黄芩汤清陷里之热。而达太阳之气于外。若呕者。少阳之枢欲从太阳之开以上达也。故加半夏、生姜。宣达其逆气。以助太阳之开。
    

[卷四\太阳方] 黄连汤
    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此方主之。
    黄连(三两)甘草(二两炙。)干姜(三两)人参(二两)桂枝(三两)半夏(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二服。
    歌曰腹疼呕吐藉枢能。(少阳为枢。)二两参甘夏半升。连桂干姜各三两。枣枚十二妙层层。(一本。甘草三两。)王晋三曰。此即小柴胡汤变法。以桂枝易柴胡。以黄连易黄芩。以干姜易生姜。胸中热呕吐腹中痛者。全因胃中有邪气阻遏阴阳升降之机。故用人参、大枣、干姜、半夏、甘草专和胃气。使入胃之后。听胃气之上下敷布。交通阴阳。再用桂枝宣发太阳之气。载黄连从上焦阳分泻热。不使其深入太阴。有碍虚寒腹痛。
    

[卷四\太阳方] 桂枝附子汤
    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四两)附子(三枚炮。)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歌曰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粒。痛难转侧此方探。(此方药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同。但分两之轻重不同。其主治亦别。仲景方法之严如此。)

[卷四\太阳方]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按即上方加减。故论中云一方二法。
    白术(四两)甘草(二两)附子(三枚炮。)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
    三服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尔。法当加桂四两歌曰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须去桂。术加四两有神功。(身重痛不能转侧。风湿病也。前方治风胜于湿。此方治湿胜于风。)蔚按。师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者。风湿之邪盛也。湿淫于中。
    无方主桂枝。为风胜于湿。风为天之阳邪。主桂枝之辛以化之。后方去桂加术。为湿胜于风。
    湿为地之阴邪。主白术之苦以燥之。或问苦燥之品。不更令大便硬小便自利乎。曰。太阴湿土喜燥而恶湿。湿伤脾土。则不能输其津液以入胃。师所以去解表之桂。而出补中之术也。
    且湿既去而风亦无所恋而自除。经方无不面面周到也。
    


前一页 ◇ 赤石脂禹余粮汤
后一页 ◇ 甘草附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