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脚气
    脚之肿大是也。东垣云。南方卑湿。其湿从外以袭入。北方常食膻乳。又饮酒太过。脾胃有伤。不能运化。其湿从中以流下。初起发热恶寒。似伤寒症。若上气喘急。及上少腹不仁。恐致攻心不救。若患久不治。即成痼矣。此症名壅疾。不可骤补。
    一香港脚肿痛不可忍。宜
    鸡鸣散。
    (一百零八)香港脚气喘。少腹不仁。须防其入心。宜后方。香港脚服鸡鸣散愈后。亦宜之。用桂附地黄丸。(十五)一两胫大。为湿香港脚。两胫不肿。或顽麻。或挛急。或缓纵。名干香港脚。宜
    四物汤。
    加牛膝独活苍术黄柏木瓜泽泻肉桂之类。(九)

[卷四] 积聚
    积者。五脏所生。推之不移。属阴。聚者。六腑所成。推之则移。属阳。当辨其新久虚实而施治。内经云。大积大聚。不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则死。此治积聚之法也。
    脉宜沉实。忌虚弱。
    一积聚新病。审其可用发散者。宜用
    五积散。
    (四十二)一积聚新病。审其可用消导攻下者。宜用
    备急丸。
    (五十三)
    平胃散。
    加入蓄瞿麦炒大麦芽川芎。以上八味。各用五钱。沉香木香各一钱五分。大黄酒浸二两。共为细末。每服三钱。姜汤送下。忌油腻动气之物。及房事一月。药须黄昏服。勿食晚饭。大小便见恶物为度。(八十)肝之积在左胁下。名曰肥气。去苍术。加柴胡鳖甲青皮莪术。○肺之积在右胁下。名曰息贲。加白豆蔻桑白皮郁金。○心之积起脐上。
    上至心。下大如臂。名曰伏梁。去苍术。加肉桂黄连石菖蒲莪术。○脾之积在胃脘。腹大如盘。名曰痞气。原方不加减。○肾之积在脐下。发于小腹。上冲心而痛。名曰奔豚。上方去苍术大黄陈皮麦芽蓄。加茯苓四两。肉桂附子当归吴茱萸各五钱。川楝子李根白皮膈一两。
    淡盐汤送下。或炼蜜为小丸。吞下四钱更佳。○凡热积。加黄连黄芩。寒积。加姜桂附子。
    酒积。加葛根。痰积。加半夏。水积。加桑白皮赤小豆。血积。加桃仁红花。肉积。加阿魏山楂。果积。加麝香草果。
    一久病及虚弱之人。不可径用前药。或先服补药。然后攻之。或攻药去病之半。而即补之。或服攻药三日。服补药一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若愈后。必以补药收功。宜
    六君子汤。
    (二)
    香砂六君子汤。
    (三)
    附子理中汤。
    (一百零七)以上三方。唯脐下动气。去白术。加肉桂一钱五分。
    服攻药。大下积血。自汗不止。气弱不能转动者。宜急进
    参附汤。
    若贫者。以当归补血汤。加附子三钱代之。(一百零五)

[卷四] 呕吐哕呃
    声与物俱出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哕。气自脐下冲逆有声。声短而频。古人名哕又名咳逆为呃。方书命名各异。今从俗本分名。使人易晓。
    脉阳紧阴数为吐。阳浮而数亦吐。寸紧尺涩胸满而吐。寸口脉数者。吐。紧而涩者难治。
    紧而滑者吐逆。脉弱而呕。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吐出色如青菜者。危。
    上四症。皆属气逆。有统治之法。宜二陈汤。随症加减。(八十二)如为寒气所客。脉迟畏寒。加砂仁藿香干姜○如干呕吐涎沫。加人参一钱。吴茱萸二钱。
    大枣三枚。倍生姜。○如食不得入。为火阻于上。加黄连黄芩人参。○如为饮食所伤。吞酸嗳腐。加苍术藿香砂仁麦芽山楂。○如有声无物。加生竹茹二钱。人参一钱。旋复花三钱。
    代赭石一钱五分。大枣二粒。如吐酸水。加吴茱萸一钱。黄连五分。○如脾胃虚弱。运化迟而呕吐者。加人参白术砂仁木香。○如食已即吐。是胃中有热。食入则两热相冲。不得停留而吐。若大便秘结。可加大黄三钱。○若寒热往来。胁痛而呕者。为少阳症。加人参黄芩各一钱。柴胡三钱。大枣二粒。○如骤然发呃者。为胃火上冲。加麦芽石斛麦冬枇杷叶竹茹扁豆各二钱。○久病发呃。有脾虚肾虚之分。脾虚者。加参术丁香柿蒂。肾虚者。加参附干姜沉香巴戟天。此症多死。○如吐虫者。去甘草。加川椒人参吴茱萸黄连川楝子乌梅三粒。粳米一百粒。
    

[卷四] 五淋癃闭
    淋病。小便滴沥涩痛。欲去不去。欲止不止是也。古人分为五种。石淋。下如沙石。膏淋。下如膏脂。劳淋。从劳役而得。气淋。气滞不通。脐下闷痛。血淋。瘀血停蓄。茎中割痛。皆为热结膀胱所致。而治者。却不重在膀胱。而重在三焦。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此数语。数百年来注家俱误。
    不知津液为汗之源。膀胱气化。则能出汗故仲景发汗法。必取之太阳也水道为行水之道。三焦得职。则小水通调。须知外出为膀胱之津液。下出为三焦之水道也。又有清心之法。以心与小肠相表里也。又有清肝之法。以肝主疏泄也。又有补肾之法。以肾为司水之脏也。治三焦与膀胱之正法。则用五淋散。清心滋肾。则用导赤散。清肝。则用龙胆泻肝汤之类。至于癃闭症。小便点滴不通。甚则胀闷欲死。其病源亦同前症。而治法更进一步。有用八味丸。
    倍桂附。蒸动肾气以开关者有用滋肾丸。滋阴以化阳者。有用补中益气汤。服后以手探吐者。
    (如滴水之器。闭其上窍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闭。则下窍通矣。)有用五淋散。
    加入麻黄杏仁。以取微汗。(麻黄力猛。能通阳气于至阴之地。下肺气。主皮毛。配杏仁以降气下达州都。导水必自高原之义也。)有用人参麻黄各一两。水煎服者。夏月不敢用麻黄。有用紫苏防风杏仁各三钱水煎服温覆取微汗者。有用白菊花根捣烂。以生白酒冲和取汁温饮者有用水母四两。荠十四粒。水煎服者。有用皂角葱头王不留行各数两。煎汤一盆。令病者坐浸其中。熏洗小腹下体。久之热气内达。壅滞自开而便通者。务宜审其脉症而施治。
    不可执一。
    脉宜浮大。忌细小。
    
    五淋散。
    (五十通治五淋癃闭。)加减法。气淋。加荆芥香附生麦芽。○血淋。加牛膝桃仁红花生地。入麝香少许。○石淋。送下六一散三钱。○膏淋。合萆厘清饮。○劳淋。合补中益气汤。○如过服金石药。
    与老人阳已痿。思色以降其精。致精内败而为淋。加萆石菖蒲菟丝子以导之。
    六一散。(五十二石淋)萆厘清饮。(八十三膏淋)导赤散。(四十九赤淋。)龙胆泻肝汤。(九十七茎肿茎中痛甚宜之)补中益气汤。(五气淋。)六味丸(十四水虚。)八味丸。(十五冷淋。)济生肾气丸。(一百零二扶阳以化阴。)滋肾丸。(九十四滋阴以化阳。)四生丸(一百血淋。)百合汤。(九十三气淋。)

[卷四] 续论
    三焦包罗脏腑。主气而即主水。(水由气化也。)故曰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上焦如雾。
    气中有水也。下焦如渎。水中有气也。中焦如沤。气水相函于其中也。凡水道不通。溢于外而为肿。积于中而为胀。凌于肺为咳呕。流于肠为泄泻。宜专责之三焦。与他脏无涉。时医治他脏而幸效。不可援以为例。
    


前一页 ◇ 鹤膝风
后一页 ◇ 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