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祛寒之剂] 真武汤 |
附子(炮)一枚白术(炒)三两茯苓白芍(炒)生姜三两北方曰幽都,乃阴寒湿浊之地,赖真武之神,运用水火以镇摄之,浊阴方渐得解散。此方取名真武,乃专治肾脏之剂。坎之为象,一阳居二阴之中。水中之火,是为真火,此火一衰,则肾水泛滥。停于下焦,则腹痛自利;水气犯中焦,则作哕,欲吐不吐;水气犯上焦,则咳嗽、心悸、头眩。方中姜、附以助真阳,用苓、术以制二阴,水气一收,则上中下三焦俱无病矣。 |
[卷三\祛寒之剂]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炮)一枚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少阴病,下利脉微。服白通汤后,利不止,厥逆无脉,此为阴寒过甚,阳气将绝之候。 加人尿、猪胆汁者,以类相从之义也。服后脉暴出,则阳气尽泄,孤立无根据,故随脱而死。 脉微续者,阳气渐回,以次可复,故得生。外用葱艾熨灸气海、关元。表里通阳,亦为善策。 |
[卷三\祛寒之剂] 吴茱萸汤 |
吴茱萸(泡)一升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六两吴茱萸辛烈善降,得姜之温通,用以破除阴气有余矣。又恐辛燥太过,耗气劫阴,故用人参、大枣之甘缓以济之,又能补土扶阳,使浊阴不得上乾清道,治法更为周到。 |
[卷三\祛寒之剂] 大建中汤 |
蜀椒二合干姜四两人参二两煎,去滓,内饴糖一升,微煎温服。 非人参不能大补心脾,非姜椒不能大祛寒气,故曰大建中。又有饴糖之甘缓以杀姜椒之辛燥。非圣于医者,不辨有此。 |
[卷三\祛寒之剂] 十四味建中汤 |
黄(蜜炙)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甘草(蜜炙)半夏(姜制)当归(酒洗)白芍(酒炒)熟地川芎麦冬肉苁蓉附子肉桂加姜枣煎。 于十全大补中又加四味,究竟阳药太多,若以治阴虚之劳瘠,非抱薪救火乎?至乐令建中汤,加柴胡、细辛之开透善走,欲其创建中气,不亦难乎! |
[卷三\祛寒之剂] 小建中汤 |
桂枝生姜三两芍药六两甘草(炙)一两大枣十二枚入饴糖一升,微火解服。 肝木太强,则脾土受制。脾阳不运,虚则寒生,阴气日凝,阳气日削,故见肠鸣、泄泻、腹痛等症。小建中汤之义,全在抑木扶土。当从吴氏之说,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肉桂温里,桂枝解表,用各有当也。且肉桂性能杀木,合芍药以制肝,又用姜、枣、甘草、饴糖之甘温以补脾,斯中州之阳气发舒,而阴寒尽退矣。 |
[卷三\祛寒之剂] 白术附子汤 |
白术二两甘草一两附子(炮)一枚每服五钱。姜五片、枣一枚煎。 此为治肾风之药,肾为水脏,得火则平,而浊阴退所矣。若肝风头眩,则当用养血之剂。 误用此方,则风火相搏,而病益剧,不可不知也。 |
[卷三\祛寒之剂] 益元汤 |
附子(炮)干姜艾叶黄连知母人参麦冬五味子甘草加姜、枣、葱白煎,入童便一匙,冷服。 戴阳者,阴不抱阳、虚阳上浮,几几欲绝。若误作热症治,立见败坏。此方用姜、附、艾叶 |
[卷三\祛寒之剂] 回阳救急汤 |
附子(炮)干姜肉桂人参五分白术茯苓一钱半夏陈皮七分甘草二分五味子九粒加姜煎,入麝三厘调服。无脉加猪胆汁,泄泻加升麻、黄,呕吐加姜汁,吐涎沫加盐炒吴茱萸。 此方治中寒之缓症则可。若云救急,则姜附中又合六君、五味子,反令姜、附之性多所牵制,不如四逆汤,为能斩关夺门也。 |
[卷三\祛寒之剂] 四神丸 |
破故纸(酒浸一宿,炒)四两五味子(炒)三两肉豆蔻(面裹煨)二两吴茱萸(盐汤泡)一两用大枣百枚、生姜八两,切片同煮烂,去姜,取枣肉捣丸。每服二钱,临卧盐汤下。 命门为日用之火,所以薰蒸脾胃,运化谷食。若肾泻者,宜二神丸。脾泻者,若由木旺克土,则吴茱萸能散厥阴之气,用以抑木则可;非此则不如去五味子,吴萸,加茴香,木香者之为佳也。 |
[卷三\祛寒之剂] 感应丸 |
木香肉豆蔻丁香一两五钱干姜(炮)百草霜一两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巴豆七十粒(去心、皮、膜、油)巴豆、杏仁另研,同前药末和匀,用好黄蜡六两溶化,重绢滤去渣,好酒一升,于砂锅内煮数沸,候酒冷蜡浮,用清油一两,铫内熬熟,取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内和前药末乘热拌匀,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姜汤下。 制方之法,极有巧思,然走者太走,而涩者太涩,偏师陷阵,终不如堂堂正正之为得也。 誉之者叹为虽有巴豆,服之不泻,此不过藉蜡性为之封固耳,吾不敢以为神妙也。 |
[卷三\祛寒之剂] 导气汤 |
川楝子四钱木香三钱茴香二钱吴茱萸一钱(汤泡)长流水煎。 此为治疝之通剂,有川楝子苦寒,济以茴香、木香、吴萸之辛温,肝肾并顾,寒湿尽祛,至为妥善。 |
[卷三\祛寒之剂] 天台乌药散 |
乌药木香茴香(盐炒)良姜(炒)青皮五钱槟榔二个川楝子十个巴豆七十一粒先以巴豆微打破,同川楝麸炒黑,去麸及巴豆,同余药为末,酒下一钱。 治疝大法,当温肾柔肝,兼治寒湿,何至用巴豆之峻攻,不及导气汤远矣。 |
[卷三\祛寒之剂] 疝气方 |
吴茱萸枳壳栀子山楂(炒)荔枝核()等分为末。空心,长流水下二钱。 此方亦平易近人,虽无近效,然较之乌药散要稳妥多矣。 |
[卷三\祛寒之剂] 橘核丸 |
橘核川楝子海藻海带昆布桃仁二两延胡索浓朴枳实木通桂心木香五钱酒糊丸盐汤或酒下。 此乃治疝之专剂。理气、破血、软坚、行水之法俱备,其知痛楚者不可误用。 |
[卷三\清暑之剂] 四味香薷饮 |
香薷一两浓朴(姜汁炒)扁豆(炒)五钱黄连(姜炒)三钱冷服。 暑湿三气,初学不能分别,多致错误,今为明白言之。时当夏令,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人处其中。暑上侵而湿下袭,暑为天之气,湿乃地之气,其热之甚者则为,此三气之分也。今就暑病门中,先论暑症,虽有冒暑、伤暑、中暑、伏暑等名,不过略分轻重,其为阳邪则一也,其因暑而贪凉受风者便是伤风,因暑而食冷受寒者便是伤寒,但与冬月之伤风、伤寒治法不同。因暑伤风,当辛凉表散;因暑伤寒当于清解中参用温药,此为正法。四味香薷饮,乃治感冒暑气、阳邪遏抑之剂,即冬月伤风中用桂枝、荆、防之例。今人误以香薷为凉药,不论是何暑病,首先用之,殊可怪叹。 |
[卷三\清暑之剂] 清暑益气汤 |
黄一钱人参一钱白术(炒)五分苍术一钱神曲五分(炒)陈皮青皮(麸炒)甘草(炙)麦冬五味子当归(酒洗)黄柏(酒炒)泽泻各二分升麻一钱葛根三分姜枣煎。 清暑益气汤,药味庞杂,补者补而消者消,升者升而泻者泻,将何所适从乎?且主治下,有胸满气促一条,则黄、升麻在所当禁。予谓此等症,但须清心养胃,健脾利湿足矣,何必如此小题大做。东垣先生,予最为服膺,惟此等方不敢阿好。 |
[卷三\清暑之剂] 生脉散 |
人参麦冬五分五味子七粒肝主气,心主血。生脉散养心肺之阴,使气血得以荣养一身;而又有酸敛之品,以收耗散之气,止汗定咳。虚人无外感者,暑月宜之。 |
[卷三\清暑之剂] 六一散 |
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为末,冷水或灯心汤调下。本方加辰砂,名益元散;加薄荷,名鸡苏散;加青黛,名碧玉散。 六一散,施之于体壮热盛,浓浓太过之人则可。若体虚气弱者,则寒伤脾而滑伤肾,反致饮食减少,津亏作渴。至益元散、鸡苏散、碧玉散,亦同此例也,不可因夏月而一概混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