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脏腑总论] 五脏所主论
    夫在天之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惟肝则主风。在天之热(暄炽燠暑热之用也)。在地为火在地为然之脾。
    燥喜伤肺。寒喜伤肾。而暑喜伤心包络(心包络曰膻中在胸膈间主暑故暑气伏于三焦膈胃之胜。
    矣聚形寒饮冷肺之害。饥饱劳倦脾之伤。外之六气相乘。内之七情相感。凡是数者脏之邪。因其所主而寻其某脏所受之处。则得之矣。心之主血。所藏者神。上应其声笑。其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液汗。肝主筋。所藏者魂。上应眼。外呼。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液泪。肾主骨。所藏者精与志。上应耳。外呻。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液唾(肾冷多唾肾热多渴)。肺主气。所藏者外应皮毛。其声哭。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液涕。脾主肌肉。所藏者竟外应四支。其声歌。其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液涎。故心肺在上。主脉藏精血也。脾居中州。又所以为精血脉气之养也。心之平脉。浮大而散。
    肾之平脉沉濡而滑。肺之平脉。短涩而浮。脾之平脉。和缓而大。平者春弦。夏钩(叔和云夏洪取火脉来盛之义)。秋毛。冬石。以其四时当旺四时各旺七十有二日。土为季脉。每季之月。寄旺一十八日。春则弦缓缓。冬则沉缓。合四季而论。则亦七十有二矣。春弦者。端直之状。细浮大而散。来疾去迟是也。秋毛者。稀软之状。轻虚似浮是也。冬石疾是也。土之脉温浓。气行乎脏腑之中。平和不可得见。其衰则现焉盖应时而略见耳。其中须有谷神胃气之和。若弦如张弓弦。钩如操如夺索去如弹石。此皆危脉也。此绝无胃气也。其能久乎。若夫春火脉。冬得土脉。四季得木脉。其与心之脉克肺。肺之脉克肝。肝肾之脉克心。此则皆为邪也一藏无气。而可以为人乎。然则诸府洪。大肠微涩。膀胱微沉。胃微缓。而胆微弦急。此无他。腑与其近似者矣。抑古人所谓九脏者。又何如耶。曰。形脏四。一者四者胸中。神藏五。在心藏神。在肝藏魂。在肾藏志。肺藏魄色者神之旗。五脏已散其色。必夭槁怪异。当夭亡必矣。抑犹候虽不同。而为寒为虚一也。数实长洪。其形虽不类。而为热病出于肝。诸脉皆缓。吾知其病出于脾。诸脉皆涩。吾知其病乎。脉皆沉滑。病不在肾乎。若合脏腑而观。假如数在左寸。
    入于心。浮之而得。则热入于小肠。迟在左尺。迟之主寒也。
    而得。则寒入膀胱。其余以此推之。
    

[卷十三\脏腑总论] 五脏病症虚实论
    五脏各有所主。至其病症。莫不随所主而见焉。面赤。喜笑。舌破。口干。唇燥。掌热。
    心筋面黑后重。脐热。脐右肢节酸视。肾病症以筋燥急肉。肉气不足谓多怒。
    而小便重着而咳唾悬如饥喘乏咳血其或吐虚者此也余。至若唇反。此则实。脉细。
    出乘阳。阳则急)。濡者外虚内实。
    脉虚则惊。肉虚则重。筋虚则急。骨虚则痛。髓虚则堕。肠虚则溏泄。三阳实。三阴虚。汗不出。三阴实。三阳虚。汗不止。与夫脉浮而缓。自汗恶风。法当解肌。脉浮而紧。无汗恶寒。法当发汗。此表之病一虚一实。脉伏而牢。腹痛秘结。法当下之。脉沉而弱。厥冷自利。
    法当温之。此里之病一实一虚。内实之症。心下牢强。肠中痛满。前后不通。干呕而无物出者死。内虚之症。厥逆躁烦而吐利不止者亡。
    

[卷十三\脏腑总论] 五脏平脉
    黎居土简易方论云。肝平脉。来厌厌聂聂。如循榆荚。心平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
    脾濡滑如雀之喙。
    

[卷十三\脏腑总论] 五脏病脉
    肝病脉。来实而益滑。如循长竿。心病脉。来累累连属。其中微曲。脾病脉。来实满稍数。
    

[卷十三\脏腑总论] 五脏死脉
    肝死脉。来急而益劲。如新张弓弦。心死脉。来前曲而后直。如操带钩。脾死脉。来锐坚如

[卷十三\脏腑总论] 五脏真脉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
    黄青脉至

[卷十三\脏腑总论] 五脏色候
    气所以养形而化神也。周流乎五脏六腑之间。发越乎五岳四渎之表。神者气之主。气者色之色得其吐丝。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肝象木而色青。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故云。如翠羽者生。
    如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心法火而赤色。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故云。如鸡冠者生。
    如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脾属土而色黄。黄欲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故云。如蟹腹者生。
    如西方白色。入通于肺。肺效金其色白。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故云。如猪膏者生。如枯骨北方黑色。入通于肾。肾应水而色黑。黑欲重漆色。不欲如地苍。故云。如鸟羽者生。
    如炭

[卷十三\脏腑总论] 五脏声音
    诗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故人之有言。将有所为。则意与气合。而声随至矣。声之所发其商

[卷十三\脏腑总论] 五脏臭味
    臭。阳也。其气上达。故心主之。味。阴也。物成致养也。故脾主之。五行互相连。故五脏以味肝。其臭臊。其味酸。谷以麦为养。果以李为助。菜以葵为充。肉以犬为益。药以空青为治心。其臭焦。其味苦。谷以小豆为养。果以梨为助。菜以薤为充。肉以羊为益。药以丹砂为脾。其臭香。其味甘。谷以大豆为养。果以枣为助。菜以韭为充。肉以牛为益。药以雄黄肺。其臭腥。其味辛。谷以麻为养。果以桃为助。菜以葱为充。肉以鸡为益。药以云母为治肾。其臭腐。其味咸。谷以黄黍为养。果以栗为助。菜以藿为充。肉以豕为益。药以磁石为

[卷十三\脏腑总论] 五脏主配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爪者筋之余。其充在筋。筋者肝之养。开窍于目。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心火气腾上。使五色修明。而荣于其面也。其充在血脉。血脉者心之养。开窍于舌。舌用非窍。寄通于耳。耳为心之官。与小肠合。小肠者心之府。心主行血。配于礼。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脾者。仓禀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肉际。唇者脾之外候也。其充在肌。肌者脾之通鼻者肺之官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发者血之余。脑之所养。肾主于髓。而脑为髓海。其充在骨。骨肾之外应。开窍于二阴。二阴者。前后便也。前后便者。肾之外穴也。
    与膀胱为合。膀胱者肾之府。主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配于智。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卷十三\脏腑总论] 五邪相干
    假令肝病实邪风热相合。风性急。火摇动焰而旋转。其脉弦而紧洪。风热发狂。宜羌活汤。
    羌活川芎大黄(各一两)甘草(半两)上咀。每服半两。水二钟。煎至六分。
    去滓温虚邪风寒相合。多怒善恐。拘急。自汗。其脉弦紧而沉。仲景云。风感太阳。移证在太阳经血虚身长。仲景云。甚则为痫为。宜羌活汤。本草云。羌活主主痫。防风、黄为佐。小儿为痫假令心病实邪热湿相合。愦愦心烦。热蒸不眠。脾经络于心。心经起于脾。二经相接。
    故相大胆沉濡寒少言畅白虎也。
    假令脾病实邪湿燥相合。胃中燥屎。腹满坚痛。其脉缓而长涩。是正阳阳明症也。调胃承湿风湿与寒交。寒来求湿。身黄而不热。体之。如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正邪湿自病。
    枝加芍药汤主之。实痛。桂枝大黄汤主之。
    假令肺病实邪燥寒相合。毛耸皮凉。溲多而清。其脉短涩而沉。此症如秋冬宜八味丸。
    若如鼻窒汤。
    而弦药。
    假令肾病实邪寒风相合。脏不收藏。下利纯青。其脉沉滑而弦。仲景云。少阴症。口燥咽肾肾大病差后。腰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汤主之。微邪寒热相合。膀胱热郁。津液枯少。其脉沉也。猪苓汤主之。正邪寒自病。寒病分脏腑。其脉沉濡而滑。黑痹天麻丸。如郁同脉异。微者腑病也。甚者脏病也。
    


前一页 ◇ 五脏六腑经络论
后一页 ◇ 五脏各有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