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
石膏(三钱)人参甘草桔梗(各一钱)知母(二钱)里热渴甚者,此方主之。 石膏清里热,胃清则不渴。人参、知母、甘草、桔梗,化气而生津液,液生则渴自除。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
滑石(飞过,六钱)甘草(净末一钱)辰砂(二钱,水飞)里热,小便黄赤,神气不清者,此方主之。 滑石清利六腑,甘草解热调中,辰砂安神去怯。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
生地黄人参麦门冬木通甘草(等分)竹叶(十片)灯芯(七根)小便黄赤,口干烦渴者,此方主之。 内热,故用生地黄。小便黄赤,故导以木通、竹叶、灯芯。口干烦渴,故润以人参、麦冬、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
车前子赤茯苓山栀仁生甘草梢木通蓄龙胆草小便秘涩者,此方主之。 治痘而必欲利小便者,水循其道,而后地平天成故也。是方也,车前能滑窍,赤苓能渗热,,正其中气,故曰七正。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
大黄当归芍药甘草实热内壅,腹胀秘结,痘不能出者,此方主之。 痘以热而出,固不能以无热。若实热内壅,腹胀便秘,则三焦之气不化,而痘不能以出矣。故用大黄通其滞,当归活其血,芍药养其阴,甘草调其胃。通利之后表里气血皆承顺矣,故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
形质虚弱,而大便秘结,不堪下者,用蜜熬滴水成珠,捻作枣子状,用鸡翎为心,少粘皂角末,纳入谷道中,病患以手急抱即出之,便随通矣。此以正气怯弱,不堪攻下故尔。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五六日间方药考 |
木香(二钱)当归尾(酒浸,焙干)赤芍药(酒浸炒)川芎紫草酒红花(各五钱)血竭(一钱)每服三钱。 痘中气血凝滞者,此方主之。 气贵利而不贵滞,血贵活而不贵凝。木香、川芎,调其气滞。芍药、归尾、紫草、红花、血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五六日间方药考 |
滑石(水飞)辰砂(水飞各一钱)冰片(三厘)每用冷水调服一钱。 痘证,血热枯涩者,此方主之。 火炎则水干,是故枯涩。用滑石、辰砂导去其热,此灶底抽薪之意。入冰片者,欲其速达而无壅滞也。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五六日间方药考 |
犀角(生者)牡丹皮白芍药生地黄(等分)诸见血、失血、血热者,此方主之。 心主血,生地黄所以凉心血。肝纳血,白芍药所以和肝血。火能载血,牡丹皮所以去血中之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五六日间方药考 |
白术茯苓泽泻(各一钱)痘而水泡者,此方主之。 中有实热,膈有停水,湿热外行,初则痘色晶亮,顷则痘皆水泡矣。此乃水不能润下,灶底燃薪,釜中发泡之义。是方也,白术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决防。泽泻咸而润,能润下而利水。水利湿消,泡自瘥矣。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五六日间方药考 |
人参黄白术当归柴胡升麻陈皮甘草中气虚弱,痘不起胀者,此方主之。 《难经》曰∶气主煦之。故气者,嘘长万物者也。痘不起胀,气之弱也可矣。故用人参、黄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五六日间方药考 |
人参(二钱)黄(三钱)甘草(一钱,炙)肉桂(每用五分至七分)气虚陷顶者,此方主之。 气者,长养万物者也。气盛即物壮,气弱即物衰,故痘疮陷顶者,责之气虚也。魏桂岩自论云∶人参益内,甘草和中,实表宜用黄,助阳须凭官桂。前三味得三才之道体,后一味扶一命之颠危。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五六日间方药考 |
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痘根淡,血弱者,此方主之。 痘至五六日,气尊血附之时,痘根淡者,为血弱。故用当归活血,川芎行血,熟地补血,芍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五六日间方药考 |
当归川芎赤芍药红花紫草(各一钱)生地黄(一钱五分,取汁更良)血热壅滞者,用此方活血凉血。 色紫为血热,色枯为血滞。热者凉之,枯者泽之,调血之道也。是方也,生地黄,凉血之品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五六日间方药考 |
人参黄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药浓朴防风白芷肉桂木香桔梗表虚里实,气血皆弱者,此方主之。 在表者,痘顶灰陷为气虚,痘根色淡为血虚。若息重气粗,则为里实。气虚,故用人参、黄、甘草。血虚,故用当归、芍药、川芎。然防风、白芷、肉桂,能引诸药自内而托之于外;木香、桔梗、浓朴,能调壅实以归于和。加减法∶红紫黑陷属热毒者,去桂加紫草、红花、黄芩。淡白灰陷属虚寒者,加丁香温里,肉桂温表。当贯脓而不贯脓者,倍参、、当归、糯米,煎熟入人乳、好酒。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五六日间方药考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芍药地黄气体虚弱,痘证虽顺,此方主之。 医贵未然之防,痘证虽顺,若气体虚弱,不补恐有后失。故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以养血。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五六日间方药考 |
穿山甲(炒,一两)麝香(一钱)紫草汤调下一钱。 五六日间黑陷者,此方主之。 黑陷,危证也。黑者,秽恶触之而变其色也。陷者,正气下陷,不能起胀也。穿山甲、麝香,膻腥秽恶之属也,何以用之?盖痘之为物,外触秽恶,则向里而陷。内触秽恶,则向外而凸。原其血气虚怯,故令如此。人牙散亦是此意。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五六日间方药考 |
紫草雄黄巴豆(各等分)共为细末,油胭脂调用。 有痘疔、痘母者,用针挑破,以此药少许着之。 痘疔之色有二,紫疔、白疔也。痘疔之见有三,先疔见在面,次疔见在腹,后疔见在足也。是方也,紫草解毒利窍,雄黄解毒利气,巴豆化毒拔疔,乃挑疔之捷剂也。所谓痘母者,初出之时,遍身光润,稀少绽凸,其间有一二颗起发胀大,如八九日痘者,名曰痘母。急以此药挑破着之。否则诸痘日渐隐没,以至于无,皮肤之外,仅存渣滓,身冷自汗,吐泻烦躁而死矣。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七日八日九日间所用方药考 |
人参黄甘草白芍药穿山甲当归川芎木香金银花皂角刺山楂干姜七八日间,痘色枯淡,不起无浆者,此方主之。 痘至七八日,灌脓起胀之时也。若根窝色淡者,责其血弱。不起无浆者,责其气虚。故用人参、黄、甘草大补其气。又用当归、川芎、白芍大补其血。穿山甲、皂角刺、金银花长于化毒。干姜、木香、山楂长于化滞。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七日八日九日间所用方药考 |
人参黄甘草肉桂白芍药当归川芎连翘贝母山楂陈皮桔梗木香补虚托里,此方通用。 人参、黄、甘草,补气药也,佐之以山楂、木香,则气不滞。当归、川芎、芍药,补血药也,佐之以肉桂,则血不滞。桔梗、连翘流气清热,陈皮、贝母利气开痰。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七日八日九日间所用方药考 |
肉豆蔻赤石脂(各三钱)木香枯矾(各一钱)诃子砂仁龙骨(各二钱)七八日间大泻者,此方主之。 痘至七八日,灌脓起胀之时也。若大泻而虚其中,则痘必陷下而不可为矣。然有湿而泻,有滑而泻,有积而泻。湿而泻者,宜燥之,枯矾、石脂是也。滑而泻者,宜涩之,龙骨、诃子是也。积而泻者,宜消之,豆蔻、砂仁是也。乃木香者,调其滞气,和其腹中而已。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七日八日九日间所用方药考 |
条芩芍药升麻(等分)甘草(减半)肠胃热泻者,此方主之。 粪色黄褐为热泻,条芩可以清之,芍药可以寒之,升麻可以举之,甘草可以调之。 |
|
[卷六\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七日八日九日间所用方药考 |
附子人参甘草白术干姜胃中虚寒,或又误服凉药,泻而手足厥冷者,此方主之。 人参、甘草、白术之甘温,所以补虚;干姜、附子之辛热,所以回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