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香港脚门第六十] 越婢汤
    石膏(一两)白术(半两)麻黄(七钱半)附子(半个)甘草(二钱)香港脚痛肿,寒热相搏,脉来沉细者,此方主之。
    气不得通则痛,血不得行则肿,此香港脚之所以为壅疾也。寒热相搏者,邪气与正气相激搏也。脉来沉者为里,细者为阴。名曰越婢者,越,以发越为义。婢,卑也。是方能发越至卑之气,故以越婢名之。石膏性寒而重,寒能胜热,重能就下。附子味辛而热,辛能行壅,热能壮气。佐之以麻黄,则寒热之壅,皆从汗孔而泄矣。用白术、甘草,取其气味温平,能致冲和之气于发越之余耳。而甘草独少者,恐其性缓,多之不能速达于卑下之区也。
    

[卷五\香港脚门第六十] 六物附子汤
    附子桂心防己(各四钱)甘草(炙,二钱)白术茯苓(各三钱)水煎冷服。
    寒湿香港脚,疼痛不仁,两尺脉来沉细者,此方主之。
    此痹证也。《内经》曰∶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今疼痛不仁,是寒而且着也。两尺主两足,脉来沉者为里,迟者为寒。是方也,用桂心、附子温其寒。防己、白术制其湿。甘草、茯苓,脾家药也,扶土气之不足,制湿气之有余。然必冷服者,欲附、桂之性行于下,而不欲其横于上也。
    

[卷五\香港脚门第六十] 椒汤洗法
    川椒(一两)葱(一握)姜(如掌大一块,槌碎)水一盆,煎汤洗之。
    凡人患寒湿香港脚,疼痛不体者,内服煎剂,外宜以此汤熏洗之。
    川椒辛热,能疗寒湿之痹。姜、葱辛温,能利肌肤之气。又曰∶诸香港脚者,皆壅疾也,洗之无有不良。
    

[卷五\香港脚门第六十] 当归拈痛汤
    当归知母(酒炒)猪苓泽泻白术防风(各一钱)炙甘草黄芩(酒炒)羌活茵陈(各一两)升麻苦参(酒炒)人参葛根苍术(各二钱)香港脚疼肿,湿热发黄者,此方主之。
    香港脚内壅,故令疼肿。湿热不得泄越,故令发黄。是方也,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皆辛散之剂也,可以泄越壅塞之香港脚。苦参、黄芩、茵陈、知母,皆苦寒之品也,可以解除内壅之湿热。乃泽泻、猪苓、白术,淡渗物耳,能导利下焦之湿。当归、人参、甘草者,所以养血于败坏之余,益气于泄越之后也。
    

[卷五\香港脚门第六十] 升阳顺气汤
    升麻柴胡草豆蔻陈皮(去白)当归(各一钱)黄(四分)半夏人参(各三分)甘脾气虚弱,胃气下注,令人足跗气肿者,此方主之。
    脾虽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故脾气冲和,则升清降浊,无跗肿也。脾气一虚,土不制水,则胃中水谷之气下注,随经而下,令人跗肿。是方也,半夏、甘草,所以益脾。人参、黄,所以益气,神曲、豆蔻,所以消磨水谷。升麻、柴胡,所以升举胃气。当归能使诸药归脾,陈皮能利中宫之气。而柏皮者,取其味浓,能引升麻、柴胡下走足跗,而升举其陷下之阳尔。
    

[卷五\香港脚门第六十] 杉木汤
    杉木节(一大升)橘叶(一升,无叶用皮)槟榔(七枚,火伏,槌碎)童便(三大升)共煮一升半,分二服。得快利,停后服。
    唐·柳子浓《救死方》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干香港脚,夜成痞绝,左胁有块,大如石,且死,因大寒不知人三日,家人号哭。荥阳郑洵美传杉木汤,服半食顷,大下三次,气通块散。病盖死矣,会有救者,因得不死,恐他人不幸有类予病,故以方传焉。昆谓此云干香港脚者,谓香港脚入腹,不得通泄也。香港脚干于肝,则左胁有块。香港脚干于脾,则令人痞。香港脚干于心,则令人绝。病绝于夜者,夜气助其阴邪也。因大寒不知人者,阴进而阳不舒也。是方也,杉木节质重而气芳,质重则能达下,气芳则能疏壅。橘叶味苦而浓,过于青皮。槟榔质实而重,等于铁石。味浓则泄,质重则降,故能令邪气大下。童便,咸寒物也,咸则能引邪气以走浊阴,寒则能平热气使不上逆。经曰∶道之远者,制大其服,故其量数五升云。
    

[卷五\香港脚门第六十] 敷螺法
    《医说》云∶白石董守约,苦香港脚攻注,或告之槌数螺,敷两股上,便觉冷气趋下至足而安。盖螺性能泌别清浊,故能疗香港脚湿热也。
    

[卷五\香港脚门第六十] 宣州木瓜
    顾安中,广德人,久患香港脚,筋急腿肿,行履不得,因至湖州附船。船中先有一袋物,为腿疼痛,遂将腿搁之袋上,微觉不痛,及筋宽而不急。乃问艄人∶袋中何物?应曰∶木瓜。
    自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叙曰∶眼,五官之一也。匪明则无以作哲,故眼重焉。医眼有专科,亦以其重耳。今考名方十五首,夫人酌其宣而用之,则复明之一助也。
    

[卷五\眼疾门第六十一] 消风养血汤
    荆芥蔓荆子菊花白芷麻黄(去节)桃仁(去皮尖)红花(酒炒)防风川芎(各五分)当归(酒洗)草决明石决明白芍药(酒炒)甘草(各一钱)眼痛赤肿者,此方主之。
    痛者,邪气实也。赤者,风热伤血也。肿者,风热注之也。是方也,荆芥、菊花、蔓荆、白芷、麻黄、防风、川芎,可以消风,亦可以去热,风热去,则赤肿去矣。桃仁、红花、当归、芍药、草石决明,可以消瘀,可以养血,亦可以和肝,瘀消则不痛,养血和肝则复明。
    乃甘草者,和诸药而调目气也。
    

[卷五\眼疾门第六十一] 益阴肾气丸
    熟地黄(二两)生地黄山药山茱萸当归梢五味子牡丹皮柴胡(各五钱)泽泻茯神(各二钱五分)肾虚目暗不明者,此方主之。
    精生气,气生神,故肾精一虚,则阳光独治,阳光独治,则壮火食气,无以生神,令人目暗不明。王冰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故用生熟地黄、山萸、五味、归梢、泽泻、丹皮味浓之属,以滋阴养肾,滋阴肾火自降,养肾则精自生。乃山药者,所以益脾而培万物之母。
    茯中年之后有目疾者,宜补而不宜泻。可谓开斯世之蒙矣!东垣此方其近之。
    

[卷五\眼疾门第六十一] 疗本滋肾丸
    黄柏(酒炒)知母(酒炒,等分)共末为丸。空心盐汤下百丸。
    此亦治肾虚目暗之方也。
    眼者,肝之窍。肝,木脏也,得水则荣,失水则枯,故用黄柏、知母之味浓者以滋肾水,所谓虚则补其母也。是方也,虽曰补肾,亦泻之之类也,脾强目暗者宜主之。脾胃坏者,非所宜也。
    

[卷五\眼疾门第六十一] 干熟地黄丸
    人参(一钱)当归身酒黄芩(各五钱)干熟地黄(一两)柴胡(八钱)生地黄(酒洗,一钱半)炙甘草天门冬(去心)地骨皮枳壳(麸炒)黄连(酒炒)五味子(各三钱)血弱不能养心,心火旺盛,肝木自实,瞳子散大,视物不清者,此方主之。
    肝者,心之母,心火旺盛,故令肝木自实;肝主风,心主火,瞳子散大,风火动摇之象也。瞳子者,主照物,今而散大,宜其视物不清矣。越人云∶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火是肝之子,故用芩、连、骨皮、生地以泻火。水是肝之母,故用熟地、门冬、五味以滋水。
    《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故又以人参、甘草益其阳气。而枳壳者,所以破其滞泥。
    柴胡者,所以升其清阳也,清升而目自明矣。经曰∶目得血而能视,故又以当归佐之。
    

[卷五\眼疾门第六十一] 补阳汤
    肉桂(一钱,去皮)知母(炒)当归(酒洗)生地黄(酒洗)白茯苓泽泻陈皮(各三钱)白芍药(酒炒)白术(炒)人参黄(炙)防风羌活独活熟地黄甘草(各一两)柴胡(二两)青白目翳者,此方主之。
    阳不胜其阴,则生目翳。所谓阴盛阳虚,则九窍不通,乃阴埃障日之象也。是方也,人参、黄、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甘温益气之品也,固所以补阳。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辛温散翳之品也,亦所以补阳;知母、当归、生熟地黄、芍药、泽泻,虽曰养阴,亦所以济夫羌、防、柴、独,使不散其真阳耳,是亦所以补阳也。用肉桂者,取其辛热,热者火之象,可以散阴翳,辛者金之味,可以平肝木,盖眼者,肝木之窍,以故用之。
    


前一页 ◇ 防己饮
后一页 ◇ 百点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