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腰痛门第五十八] 肾着汤
    干姜茯苓(各四钱)炙甘草白术(炒,各二钱)肾着于湿,腰冷如冰,若有物者,此方主之。
    肾主水,脾主湿,湿胜则流,必归于坎者势也,故曰肾着。腰为肾之府,湿为阴之气,故令腰冷如冰;若有物者,实邪着之也。干姜,辛热之物,辛得金之燥,热得阳之令,燥能胜湿,阳能暴湿,故象而用之。白术、甘草,甘温之品也,甘得土之味,温得土之气,土胜可以制湿,故用以佐之。白茯苓,甘淡之品也,甘则益土以防水,淡则开其窍而利之,此围师必缺之义也。
    

[卷五\腰痛门第五十八] 猪腰青盐杜仲方
    猪腰(一具)青盐(三钱)杜仲(末,五钱)先将猪腰剖开,后入青盐、杜仲于内,湿纸包裹煨熟,空心服之。
    小小腰痛,此方主之。
    《易》曰∶方以类取,物以群分。故猪腰可以补腰。经曰∶五味入口,咸先入肾。故青盐可以就下。杜仲辛甘,益肾之物也。君以猪腰,佐以青盐,则直走肾而补之矣。
    

[卷五] 七疝门第五十九
    叙曰∶疝,隐疾也。证有七,七者皆有虚实。今考七方,志七疝耳。若虚实之辨,则在夫人之变通也。
    

[卷五\七疝门第五十九] 吴茱萸加附子汤
    吴茱萸生姜(各三钱)人参(一钱)大枣(二枚)附子(二钱)水煎凉服。
    寒疝腰痛,牵引睾丸,屈而不伸,尺内脉来沉迟者,此方主之。
    故称七疝,寒、水、筋、血、气、狐、也。寒疝之由,必是寒客下体,如坐于卑冷,涉于寒渊之所致也。寒气自外入内,束其少火,郁其肝气,故令腰痛;痛而牵引睾丸者,肝之经络环阴器故也。寒主收引,故令屈而不伸。尺内主腰,脉来沉迟,皆阴脉也,寒亦明矣。
    故用吴茱萸、附子之辛热者以温其寒,用生姜、大枣之辛温者以和其气。邪伤之后,其正必虚,人参之补,可以去其虚矣。
    

[卷五\七疝门第五十九] 升阳除湿汤
    柴胡羌活苍术黄(各一钱五分)防风升麻本炙甘草(各一钱)蔓荆子(七水疝者,肾囊肿大,阴汗不绝,宜此方主之。
    子和云∶水疝者,得之饮水醉酒,劳于使内。其言当矣。盖饮水醉酒,则湿气胜,劳于使内,则肾气虚。肾气虚,则湿胜而流坎者势也,故令肾囊肿大如水晶,阴汗不绝如罅漏也。
    《蔓荆、独活,皆味辛而气清,风药也。亦升药也,故可以胜湿,可以升阳。而黄之甘,可使托其陷下之气。甘草之温,可使培其防水之土。当归之润,可使调荣血于风药之队也。泄泻门胃苓汤亦可酌用。
    

[卷五\七疝门第五十九] 伏龙肝掺法
    此即灶心土也。土足以防水,燥足以胜湿。水疝者,以此物细末掺之肾囊,亦良法也。
    

[卷五\七疝门第五十九] 甘草梢黑豆汤
    生甘草梢(二两)黑豆(半斤)水五倍,煎去半,空心服。
    筋疝者,此方主之。
    筋疝者,茎筋挈痛,挺胀不堪也。子和云∶此以邪术得之。邪术者,房术春方之故也。
    治宜解毒缓急,故用甘草梢、黑豆以主之。
    

[卷五\七疝门第五十九] 按摩法
    外肾因扑损而伤,睾丸偏大,有时疼痛者,中有瘀血,名曰血疝。宜于夜分之时,自以一手托其下,一手按其上,由轻至重,玩弄百回,弥月之间,瘀血尽散,陈气皆行,诚妙术也!虽年深日久,无不愈之。
    

[卷五\七疝门第五十九] 虎潜丸
    黄柏(盐酒炒)知母(盐酒炒)熟地黄(各三两)白芍药(酒炒)陈皮(盐水润,晒干)牛膝(各二两)龟板(四两,酥炙)锁阳(酒润,晒干)当归(各一两半,酒洗)虎胫骨(一羊肉为丸。
    气疝者,拂郁则睾丸肿大,悲哀则不药而消,宜此方主之。
    邪之所凑,常乘其虚。拂郁而睾丸肿大者,肝气乘肾之虚也。悲哀不药而消者,气有所泄也。先医云∶肝肾之病同一治。故黄柏、知母、熟地、芍药、牛膝、当归、锁阳,味浓之品也,可以补肾,亦可以补肝。龟得天地之阴气最浓,虎得天地之阴气最雄,以血气中之阴类以补阴,欲其同气相求耳;阴皮者,取其能推陈腐之气。羊肉者,取其能补五脏之阳也。
    或问∶何以不用橘核仁、细辛、枳实、川楝子、青皮之辈?余曰∶此皆破气药也,昔医固多用之,然而治标云尔,况蹈重虚之戒乎?气实者用之可也。
    

[卷五\七疝门第五十九] 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知母方
    人参黄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甘草黄柏知母狐疝者,昼则气出而肾囊肿大,令人不堪,夜则气入而肿胀皆消,少无疾苦,宜此方主之。
    病愈而止。
    狐之为物也,昼则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溺,以斯证肖之,故曰狐疝。夫昼,阳也。夜,阴柴胡,则能举其陷下之阳。方内有黄柏、知母,则能益夫不足之坎。当归味辛,可以活其壅滞之血。陈皮气芳,可以利其陈腐之气。或问∶何以不主辛香流气之剂?余曰∶本以气不足而致疾,复以流气之剂主之,非惟无益,而又害之矣。或又曰∶然则子和流气之剂非欤?余曰∶吾惟酌之于理而已,胡泥乎子和?

[卷五\七疝门第五十九] 疝无治法
    疝者,顽疝也,睾丸虽大而无疾苦也。此以父子相传,得于有生之初已然,非若有生之后三因所致之疾也,故不必主治。或有先是疝,后来疼痛疾苦者,此兼前件六证也,宜于

[卷五] 香港脚门第六十
    叙曰∶香港脚类伤寒,则察之难。香港脚能令人死,则治之难。一病而有二难,是非可以浅浅论香港脚矣。考方八首,同志者尚教我哉。
    

[卷五\香港脚门第六十] 防己饮
    木通防己苍术(盐炒)生地黄(酒炒)白术槟榔黄柏(酒炒)甘草梢川芎犀角香港脚憎寒壮热者,此方主之。
    香港脚者,湿热在足,而作气痛也。湿热分争,湿胜则令人憎寒,热胜则令人壮热。此其为证,亦有兼头疼者,颇类伤寒,惟其得病之始,本于香港脚为异耳。又不可以脚肿为拘,亦有痛而不肿者,名曰干香港脚。亦有缓纵不随者,名曰缓风。亦有疼痛不仁者,名曰湿痹。亦有转筋挛急者,名曰风毒,此在医者体会而辨证尔,各有治法不同。大抵香港脚之疾,壅疾也,喜通而恶塞,故孙真人曰∶香港脚之疾,皆由气实而死,终无一人以服药致虚而殂。故香港脚之人,皆不得大补,亦不得大泻。是方也,木通、防己、槟榔,通剂也,可以去塞。犀角、黄柏、生地黄、甘草梢,寒剂也,可以去热。苍、白二术,燥剂也,可以去湿。然川芎能散血中之气,犀角能利气中之血,先痛而后肿者,气伤血也,重用川芎。先肿而后痛者,血伤气也,重用犀角。若大便实者,加桃仁。小便涩者,加牛膝。内热加芩、连,时热加石膏,有痰加竹沥,全在活法,初勿拘也。凡香港脚临心,喘急不止,呕吐不休者,皆死,水犯火故也。
    

[卷五\香港脚门第六十] 越婢汤
    石膏(一两)白术(半两)麻黄(七钱半)附子(半个)甘草(二钱)香港脚痛肿,寒热相搏,脉来沉细者,此方主之。
    气不得通则痛,血不得行则肿,此香港脚之所以为壅疾也。寒热相搏者,邪气与正气相激搏也。脉来沉者为里,细者为阴。名曰越婢者,越,以发越为义。婢,卑也。是方能发越至卑之气,故以越婢名之。石膏性寒而重,寒能胜热,重能就下。附子味辛而热,辛能行壅,热能壮气。佐之以麻黄,则寒热之壅,皆从汗孔而泄矣。用白术、甘草,取其气味温平,能致冲和之气于发越之余耳。而甘草独少者,恐其性缓,多之不能速达于卑下之区也。
    


前一页 ◇ 独活寄生汤
后一页 ◇ 六物附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