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鼓胀门第三十七] 六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半夏(姜煮)陈皮甘草脾虚鼓胀,手足倦怠,短气溏泄者,此方主之。
    经曰∶脾主行气于三阴。三阴者,太阴脾、厥阴肝、少阴肾也。其脉皆行于腹里,脾病则三阴之气不行,故令鼓胀。手足倦怠者,四肢受气于脾,脾病则无以受气,故倦怠。短气者,脾病而中气弱也。溏泄者,土弱不能制湿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益脾之物也。半夏、陈皮,快脾利气之物也。然温者益气,甘者守中,下咽之后,必增胀满,此勿疑之。经曰∶塞因塞用,故用补剂以治胀满,初服则胀,久服则通。此惟精达经旨者知之,庸医未足道也。
    

[卷四] 小便不通门第三十八
    叙曰∶溲溺不通,匪细故也。期朝不通,便令人呕,名曰关格,又日不通而死矣。一见呕证,便不可救。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此之谓也。故考五方以通溲溺。
    

[卷四\小便不通门第三十八] 倒换散
    大黄(一两)荆芥(二两)每服末二钱。
    内热小便不通者,此方主之。
    内热而小便不通者,郁其少火,而气不化也。《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然化气之道,莫妙于升降。天地以升而降化万物,奈何而昧于人乎?故用荆芥之轻清者以升其阳。用大黄之重浊者以降其阴。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小便随泄矣。方名倒换者,小便不通,倍用荆芥。大便不通,倍用大黄。颠倒而用,故曰倒换。
    

[卷四\小便不通门第三十八] 八正散加木香汤
    车前子瞿麦蓄滑石山栀子(炒黑)甘草梢木通大黄木香湿热下注,少腹急,小便不通者,此方主之。
    湿热下注,令人少腹急,则小便有可行之势矣。而卒不通者,热秘之也。陶隐君曰∶通可以去滞,泻可以去秘,滑可以去着。故用木通、瞿麦、蓄通其滞,用大黄、山栀泻其秘。
    用车前、滑石滑其着。用甘草梢者,取其坚实,能泻热于下。加木香者,取其辛香,能化气于中。
    

[卷四\小便不通门第三十八] 铁服丸
    大皂角一物,炒焦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白汤下。
    少腹急,小便不通,气不化者,此方亦良!皂角之气,能通关开窍。皂角之味,能去垢涤污,故能化下焦之气,通膀胱之滞。
    

[卷四\小便不通门第三十八] 熨脐法
    用炒盐热熨脐腹,冷复易之。
    咸可以软坚,热可以行滞,此炒盐之意也。然必熨其脐者,脐为吾身之枢,有生之系也,故能进气以化滞。
    

[卷四\小便不通门第三十八] 探吐法
    烧盐(二两),温水(二升)服之探吐。
    经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不升则不降,而道器灭矣。是以观于注水之瓶,上窍通,则下窍自利。此用吐之意也!

[卷四\小便不通门第三十八] 大螺着少腹法
    宋季饶医熊彦诚,年五十五岁,病前后便溺不通五日,腹胀如鼓;同辈环视,皆不能措力。与西湖妙果僧慧月相善,遣信邀至诀别。月惊驰而往,于钓桥逢一异客楫之曰∶方外高人,何孑孑走趋若是?月曰∶一善友久患秘结病危,急欲往问。客曰∶易事耳,待奉施一药。
    即脱靴入水探一大螺而出曰∶事济矣!抵家以盐半匙,和壳生捣,置病者脐下一寸三分,用宽帛紧系之,仍办溺器以须其通。月未以为然,姑巽谢之。至熊家,彦诚昏不知人,妻子聚泣。诸医知无他策,慢使试之,曾未安席而暴下,诸医愧叹而散。月归访异人,无所见矣。
    熊后十六年乃终。昆谓便溺不通者,热秘之也。大螺性寒而善厘清,故浊水之中,一着大螺,便能澄澈。剂之以盐,取其善润而已。
    

[卷四] 小便不禁门第三十九
    叙曰∶溲溺惟宜,形气治也。溲溺不禁,形气病也。轻者脬中有痹气,重者大气虚而且绝尔。辩此者以他证合之。姑考四方以志大法。
    

[卷四\小便不禁门第三十九] 缩泉丸
    乌药益智仁(等分)共为末,山药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脬气虚寒,小便频数,遗尿不止者,此方主之。
    脬气者,太阳膀胱之气也。膀胱之气,贵于冲和,邪气热之则便涩,邪气实之则不出。
    正气寒之则遗尿,正气虚之则不禁。是方也,乌药辛温而质重,重者坠下,故能疗肾间之冷气。益智仁辛热而色白,白者入气,故能壮下焦之脬气。脬气复其天,则禁固复其常矣。
    

[卷四\小便不禁门第三十九] 八味丸
    熟地黄(八两)山茱萸(去核)山药(各四两)牡丹皮白茯苓(去皮)泽泻(各三两)肉桂(炒)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肾间水火俱虚,小便不调者,此方主之。
    肾具水火,主二便,而司开阖。肾间之水竭,则火独治,能阖而不能开,令人病小便不出。肾间之火熄,则水独治,能开而不能阖,令人小便不禁。是方也,以附子、肉桂之温热益其火。以熟地、山萸之濡润壮其水。火欲实,则丹皮、泽泻之酸咸者可以收而泻之。水欲实,则茯苓、山药之甘淡者可以制而渗之。水火既济,则开阖治矣。正考见虚损劳瘵门、渴门。
    

[卷四\小便不禁门第三十九] 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三钱)诸急病,遗尿不禁者,此方主之。
    诸急病,谓卒然暴仆诸疾也。遗尿不禁者,形气将脱,无形之气不足以固有形之溺也。
    甘温为阳,可使益气,故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皆甘温也,可以用之。或问茯苓淡渗,当遗尿不禁之时,可以去否?余曰∶苓有二品,枯而不泽者宜去,若坚洁而润者,则亦不嫌其为苓也,用之引人参以就下,直补膀胱,谁曰不可?正考见气门。
    

[卷四\小便不禁门第三十九] 韭子一物丸
    大人遗浊,小儿遗尿,以韭子一物作丸,服之神良。
    经曰∶淫气遗溺,痹聚在肾。痹聚者,湿气聚而为痹也。韭子润而辛热,辛热则能散湿,润则能就下,故孙真人每用之,令其就下而疗痹气尔!

[卷四] 淋涩门第四十
    叙曰∶淋一也,五疾判焉。必剖析其病情,治疗如法,始可奏功。若冒厥禁忌,纵若情欲,则日药之不足矣。考方八首,而治法之大者庶几哉!

[卷四\淋涩门第四十] 三生益元散
    生柏叶生藕节生车前(各汁一杯)益元散(三钱,调服)此主血淋之方也。
    丹溪云∶淋虽有五,皆主于热。此知要之言也。是方也,三物之生,皆能疗热。析而论之,则柏叶凉心、藕节消血、车前导利。益元散者,滑石、甘草也。滑石能清六腑之热。而甘草者,和中泻火,能协木石之性者也。
    

[卷四\淋涩门第四十] 木香汤
    木香木通槟榔茴香(小者,略炒)赤芍药(炒)当归青皮(炒)泽泻橘皮(去白)甘草(各五分)里气凝滞,小便淋沥,身冷者,名曰气淋,此方主之。
    气行则利,气滞则涩,故里气凝滞,则小便淋沥;身冷者,阳气不舒也,乃天地闭塞而成冬,阳气潜藏之象也。药味辛香而轻枯者阳胜,故能理气于阳,木香、茴香、橘皮、木通是也。辛苦而润实者阴胜,故能理气于阴,青皮、槟榔、当归、赤芍是也。泽泻之咸,能引诸药直走膀胱。甘草之甘,能调诸药以和六腑。脬气不滞,则淋沥愈矣。
    

[卷四\淋涩门第四十] 萆厘清饮
    川萆石菖蒲益智仁乌药(各三钱)膏浊频数,漩白如油,光彩不足者,名曰膏淋,此方主之。
    膀胱者,水渎之区也。胃中湿热乘之,则小便混浊,譬之湿土之令行,而山泽昏瞑也。
    陶隐君曰∶燥可以去湿,故萆、菖蒲、乌药、益智,皆燥物也,可以平湿土之敦阜。湿土既治,则天清地明,万类皆洁矣,而况于膀胱乎!


前一页 ◇ 大戟枣子
后一页 ◇ 石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