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痢门第十一] 十全大补汤 |
人参白术(炒)白芍药(炒)茯苓(去皮)黄(炙)当归甘草(炙)熟地黄川芎(各一钱)桂心(二分)痢疾已愈,气血大虚者,此方主之。 大虚者必大补,故用人参、黄、白术、茯苓、甘草以补气;用当归、川芎、芍药、地黄、桂心以补血。 |
[卷二\痢门第十一] 真人养脏汤 |
人参白术(炒)白芍药(炒)肉桂(炒)诃子(面裹煨)粟壳甘草(炒)木香(不见火)肉豆蔻(面裹煨)下痢日久,赤白已尽,虚寒脱肛者,此方主之。 甘可以补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温可以养脏,故用肉桂、豆蔻、木香;酸可以收敛,故用芍药;涩可以固脱,故用粟壳、诃子。是方也,但可以治虚寒气弱之脱肛耳。若大便燥结,努力脱肛者,则属热而非寒矣,此方 |
[卷二] 泄泻门第十二 |
叙曰∶泄泻似乎易识,一遇盘根错节,良手犹难之。所以然者,脾为万物之母,泄泻能坏人之母气故也。今考名方十五首,用之者宜变通焉。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白术茯苓汤 |
白术(土炒)白茯苓(去皮,各七钱五分)脾胃虚弱,不能克制水谷,湿盛作泻者,此方主之。 脾胃者,土也。土虚则不能四布津液,水谷常留于胃而生湿矣。经曰∶湿盛则濡泻,故知水泻之疾,原于湿也。白术甘温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茯苓甘温而淡,温则益脾,淡则渗湿,土旺湿衰,泻斯止矣。戴氏云∶水泻腹不痛者为湿,痛者为食积。河间云∶泻而水谷变色者为热;水谷不变色,澄澈清冷者为寒。皆妙论也。若肛门燥涩,小便黄赤,则水谷虽不变,犹为热也。此由火性急速,食下即出,无容变化,仲景所谓邪热不杀谷是也。兹在临证精察,而加药物之所宜者尔。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胃苓汤 |
苍术浓朴陈皮甘草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此方亦治湿盛泄泻者也。 苍术、浓朴、陈皮、甘草,平胃散也,所以燥湿;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五苓散也,所以利湿。脾胃强健者,宜主此方;怯弱者,宜主前方。白术茯苓汤、平胃散正考见湿门,五苓散正考见伤寒门。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益黄散 |
丁香(面煨)木香青皮(炒)陈皮诃子(面裹微煨)胃寒,泄泻脉迟者,此方主之。 肠胃热,则大便燥结;肠胃寒,则洞泄不禁,大都然也,脉迟验其为寒。是方也,二香之辛热,所以温中;二皮之辛利,所以快脾;诃子之固涩,所以止泻。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升阳除湿防风汤 |
苍术(四钱,制)防风(二钱)白术茯苓芍药(各一钱)泄泻头痛者,此方主之。 阳陷于下,则成飧泄;湿犯于上,则令头痛,此清浊倒置而然也。风能胜湿,故用防风;燥能制湿,故用二术;淡能利湿,故用茯苓;土病木乘,故用芍药。又曰∶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故用防风;伐肝疏脾,非酸不可,故用芍药。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钱氏白术散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藿香干葛脾虚肌热,泄泻者,此方主之。 脾虚者,补之以甘,故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肌热者,疗之以清,故解以葛根;脾困者,醒之以香,故佐以藿、木。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戊己丸 |
黄连(十两)吴茱萸(泡)白芍药(炒,各二两)脾胃热泻不止者,此方主之。 热泻者,粪色黄褐,肛门敛涩也。苦从火化,火能生土,故用黄连浓肠胃而益土;臊酸从木化,木能疏土,故茱萸辛燥,能疏亢盛之肝,芍药味酸,能泻土中之木。戊为胃土,己为脾土,用是方以调脾胃,故曰戊己丸。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诃黎勒散 |
诃子仁肉豆蔻(面裹煨)青皮(各四两)附子(一两)肉桂(五钱)肠胃虚寒,滑泄腹痛者,此方主之。 虚寒者,中气虚而生内寒也;滑泄者,土虚不足以防水也;腹痛者,湿淫而木气抑也。 寒者温之,故用附子、肉桂;滑者涩之,故用诃子、肉蔻;抑者疏之,故用青皮。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浆水散 |
半夏(一斤,制)甘草(炙)附子肉桂干姜(各五钱)良姜(二钱五分)每服三钱。 水泻澄澈清冷者,此方主之。 浆水者,泻利浆水而澄澈也。河间云∶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寒者温之,故是方率用辛温之剂。析而论之,半夏、炙草,可使健脾,脾健则能防水矣;干姜、附子,可使回阳,阳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刘草窗痛泻要方 |
炒白术(三两)炒芍药(二两)防风(一两)炒陈皮(一两半)痛泻不止者,此方主之。 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是方也,炒术所以健脾炒芍所以泻肝,炒陈所以醒脾,防风所以散肝。或问痛泻何以不责之伤食?余曰∶伤食腹痛,得泻便减,今泻而痛不止,故责之土败木贼也。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五味子散 |
五味子(二两,炒香)吴茱萸(五钱,炒)共为末,每服二钱。 肾虚,子后泄泻者,此方主之。 肾主二便,开窍于二阴,受时于亥子,肾脏虚衰,故令子后常作泄泻。五味子有酸收固涩之性,炒香则益肠胃;吴茱萸有温中暖下之能,炒焦则益命门。命门火旺,可以生土,土生则泄泻自止;酸收固涩,可以生津,津生则肾液不虚。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椒附丸 |
椒红(炒)桑螵蛸(炙)龙骨(火存性)山茱萸(炒)附子(炮)鹿茸(酒蒸,焙)肾脏虚寒,大便滑泻者,此方主之。 虚者,肾精不足也;寒者,命门火衰也。肾主二便,肾脏虚寒则不能禁固,故令大便滑泻。味浓为阴中之阴,故用山茱萸、鹿茸以益肾家之阴;辛热为阳中之阳,故用椒红、附子以壮命门之火;味涩可以固脱,故用螵蛸、龙骨以治滑泻之脱。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二神丸 |
破故纸(四两,炒)肉豆蔻(二两,煨)枣肉为丸。 脾肾二脏俱虚,泄泻不止者,此方主之。 脾主水谷,肾主二便,脾弱则不能消磨水谷,肾虚则不能禁固二便,故令泄泻不止。肉豆蔻辛温而涩,温能益脾,涩能止泻;破故纸味辛而温,辛则散邪,温则暖肾,脾肾不虚不寒,则泄泻止矣。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补中益气汤去当归方 |
人参甘草(炙,各一钱)升麻(三分)黄(炙,一钱五分)白术(炒)陈皮(去白)滑泻痞闷者,此方主之。 《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病由中气不足,而不能升清降浊故耳。是方也,有人参、黄、甘草、白术,所以补中;有陈皮,所以利气;有柴胡、升麻,所以升举陷下之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浊降则痞闷自除,清升则飧泄自止。去当归者,恶其滑利,而非飧泄所宜也,若西北高燥之区,则不必去矣。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青州白丸子 |
半夏(七两)南星白附子(各三两)川乌(去皮脐,五钱)共为末,水中浸数日为丸。 痰积,滑泄不止者,此方主之。 肥人滑泄责之痰,脉滑不调责之痰,不食不饥责之痰,昔肥今瘦责之痰。痰之为物,湿土所化,故用半夏、南星以燥之;白附微温,能治风痰;川乌辛热,能攻痰积。 |
[卷二\泄泻门第十二] 木香豆蔻丸 |
青木香肉豆蔻枣肉为丸,每下梧子大二十丸。 《稽神录》云∶江南司农少卿崔万安,常苦脾泄困甚,家人为之祷于后土祠,万安梦一妇人,簪珥珠履,授以此方,如其言服之而愈。昆谓青木香能伐肝,肉豆蔻能温中,枣肉能健脾。久泄脾虚,中气必寒,肝木必乘其虚而克制之。此方之用,宜其效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