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龙虎升腾
    夫用针法,以手大指自前捻入,左大指向后捻入,经得气向前推转,以大指弹其针,引其阳气,按而提之,其气自行。如气不应,根据前再施。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子午捣臼
    夫下针时,调气得匀,以针上下九入六出之数,按阴阳,其病自愈矣。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阳中隐阴
    夫用针之时,先入五分之中,乃得九阳之数。如觉热,便进入一寸,行六阴之数,以得气为应,夫如是可治先寒后热之病。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阴中隐阳
    夫用针之时,先进入一寸之中,行六阴之数,如患人自觉微凉,即退针渐出五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故得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病。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烧山火
    夫用针时,先行九阳之数,入于五分中,得气便进之,渐进一寸之内,三慢出,三紧入。如觉热,紧闭其穴,实时热气复生,其冷病自除。如不效,根据前再施。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透天凉
    夫用针时,先进入分寸之内,行六阴之数。若得气便进伸,渐退至五分之中,三慢入,三紧出,其针自紧,徐徐举之,得冷气渐至,其热自愈,不效再施。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留气法
    夫用针之时,先进七分之中,行纯阳之数,若得气便深刺,微伸提之,却退之至原处,又得气,根据前法,可治癖症瘕之病。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进气法
    夫用针之时,先行纯阳之数,若觉针下气满,便倒卧其针,令患人吸气五口,其针气上行,此乃进针之法也。可治肘臂腰腿身疼走注之病。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提针法
    夫用针之时,先行阴数,自觉气来,捻转轻提,其气即行,可治冷麻之病。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针解法
    凡刺手足,欲使气上行,以指下抑之,使气下行,以指上抑之,用针头按住少时,其气自然行也,此即赤凤摇头之法。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盘针法
    盘针法,且如针中脘关元之穴,先刺入二寸五分,退出一寸,只留一寸五分在内,盘之,且如要取上焦胞中之病,用针头迎向上,刺入二分,补之,使气攻上,若脐下有病,退出二分。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逐日人神所在不宜针灸
    足大鼻柱手小指,外踝发际外踝求。
    股内牙齿肝及足,五口遍身足阳明。
    六手胸中在胸游,内踝气冲七膝上。
    在腕股内八阴收,九尻足趺及膝胫。
    腰背内踝足趺休。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尻神
    一岁叉踝坤,二震齿牙。三巽头口乳,四中肩尾尻。五干背面耳,六手膊腕肘,七艮要项上,八膝肋离边。九坎肘脚肚,尻神上下传。
    且如人年十岁,除九不算零,一岁便起叉踝坤,余皆仿此。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人身血忌不宜针灸出血
    正丑二未三在寅,四申五卯酉六亲。
    七辰八戌九巳上,十亥一子二午真。
    凡医者若不能知此诸般禁忌,趋吉避凶,妄乱针灸,非惟不能愈疾,甚者或致患人伤生丧命,为害非轻。若逢病患年命厄会处,男女气怯,下手致难,通人达士,若遇卒急暴患,何取选择避忌,即不可拘此,若是误犯禁穴,诸般医疗不瘥,以意详之。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针灸瘟KT神
    正羊二戌三居辰,四寅五午六蛇行。
    七酉八猴九在亥,十子十一丑中存。
    十二月当居卯位,犯着瘟KT必杀人。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午时补泻歌曰
    每日午前皮上揭,有似烧汤前涌热。
    若要寒时皮底寻,不枉交人皮破裂。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午时前后歌曰
    午前要知寒与热,左捻为补右为泻。
    提针是热插针寒,此是先贤真妙诀。
    午后右补左为泻,怎生此法寒与热。(妇人反此)插针为热提针寒,女人反此要分别。
    顺入为左逆为右,不是知人休与说。
    补法凡用九阳数,行四九三十六也。
    泻法行六阴数也,行三六一十八也。
    补泻提针此法用之大有验。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补法
    假令此穴合针五分,先针入二分,候得气,再入二分,至四分,候得气,更针一分,撞五分止,然后急出其针,便以左手大指按其针穴,勿令出血,是为补法。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泻法
    假令此穴合针五分,便针入五分,候得气,便起针二分,少停又起二分,少停候得气,又起针慢出,不用左手闭针孔,令其气出,是为泻法。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禁针穴法
    禁针穴俞古今留,囟会神庭脑户由。
    神道灵台膻中穴,石门神阙水分休。
    气穴阴会手五里,阳络青灵承泣收。
    横骨承筋若有病,禁针用灸疾须瘳。
    孕妇休针合谷穴,三阴若针堕胎忧。
    关元胎死不能下,子母俱亡切莫投。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禁灸穴法
    门风府及承光,攒竹睛明与少商。
    天牖头维下关穴,系堂天府及迎香。
    叶鸠尾阳关定,心俞经渠阴市当。
    渊液白环并五会,当阳伏兔脊中藏。
    禁灸人迎条口穴,乳中殷门髀关乡。
    避灸穴中二十九,用针补泻即安康。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荣备回避八法
    风凡用针刺,天气风盛,令病患避风之处刺之,无伤也。
    寒凡用针刺,天气寒冷,令病患向温暖处,先饮汤液醴。
    暑凡用针,夏月热盛血淖,而多脱其血,以新水洗其面,于风凉处坐,而然后刺。
    湿凡用针刺,令病患致于高原之处,先服辛燥之物,然后刺。
    阴凡用针刺,遇阴气重,气血不行,先服温补之药,然后刺。
    燥凡用针刺,遇夏月烦躁,令病患于风凉处,先服宣通气血之药,然后刺之。
    车凡用针刺,若病患乘车而来,其人经络解,不可便刺,气血定,然后刺之。
    马凡用针刺,若病患乘马而来,必血气乱而困于身,候气定然后刺之。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八证勿刺针之无功
    便黑不拘伤寒杂病,若大便黑色,皆是真气已失,俗云换肠死证,勿刺之。
    吐异其病临食之间,吐出异色之物,后日必死,勿刺之。
    失听不拘伤寒杂病,暴然耳聋,失音不语,乃肾气绝也,必死,勿刺之。
    失明其目暴然而不见者,乃是肝气绝也,必死,慎勿刺之。
    失志经云∶使志安宁。诗云∶在心为志,心无所存,俗言改志,后日必死,慎勿刺之。
    失便病患不觉,大小便自出者,乃是大小肠无气也,后日必死,慎勿刺之。
    失神老子云∶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于身谓之死。所谓不离其身,自遗其咎,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失溺病患不觉,小便自出者,乃是小肠经无气也,后日必死,慎勿刺之。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医与病者作用
    悦愉乐也和也,病者发其信心,所刺之处。
    祝白自言已病之过,从今针后,再不敢犯也。
    正己医流临病之处,目无邪视,心无邪念。
    敦神医与病者,各自正己之神。
    视股视妇人室女之病,度其穴俞方寸,然后隔衣而刺之。
    严礼凡请命医流,志诚信意,如侍宾客。
    正目医凡用针之时,必专务一目无他视,静意想适之变。
    咒语凡用针之时,医须默默诵其咒语曰∶大哉干元,成就成天,神针到处,万病如拈,急急如律令敕摄。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停针待气病患作用
    起居停针待气之间,令病患平直坐卧而已。
    存想凡用针刺病患,心无邪念,其邪气易除耳。取穴之时,令病患坐卧平直,其用针顺快矣。
    调嗔凡停针待气之间,令病患忘忧绝虑,勿暴喜怒动其心。
    绝虑若停针待气之间,令病患忘其忧,绝其虑者也。
    

[卷之五十五\针灸门(附论)] 针毕病患禁忌八法
    喜凡病患针毕数日,切忌暴喜。喜则伤神,神既有伤,旧疾不除,新病又生矣。
    怒凡病患针毕数日,勿令暴怒。怒则伤肝,其魂无定,血无所归,何疾不生。
    忧凡病患针毕数日,勿令暴忧。忧则伤心,心既有伤,则劳倦损于脾,脾损则糟粕不化,真气日衰,荣卫之道涩矣。
    恐凡病患针毕数日,勿令暴恐。恐则伤肾,肾既伤,则损其志,志损则无养生之道矣。
    思凡病患针毕数日,勿令苦思。思则伤气,气竭血泣,则肌肉不滑泽矣。
    劳凡病患针毕数日,勿令劳役。劳役则伤气,气耗则旧疾不除,新病又生矣。
    醉凡病患针毕数日,忌大醉。醉则血气盛,卫气竭,气竭则荣血必脱矣。
    饱凡病患针毕数日,忌大饱。饱则伤筋脉,横解血溢满也。
    


前一页 ◇ 龙虎交战
后一页 ◇ 定尺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