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八] 飞炼石英及单服石英法
    
    治消渴。阴萎不足。咳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肺萎。下气利小便。补
    
    五脏。明目白石英(半斤上好者)上先以生绢袋盛。于一斗米饭甑中。蒸四五遍。然后捣罗。又用玉锤乳钵内细研。以清水飞赤脉调下
    治风虚劳损。眼目不明。神思昏浊。宜服石英粉法。
    白石英(任多少莹静者)上件。飞炼如前法成粉讫。每四两为一剂。取炼成白蜜和之。分为二十一丸。用瓷盒盛之
    治风虚久冷湿痹。补诸阳不足。宜服烧石英法。
    白石英(二两)上以甘埚子盛。盖顶。于炭火中烧之。令赤。后入五升无灰酒中。又取石英烧令赤。再投中
    治久虚心烦或渴。脚膝无力。视听不聪。银罐煮白石英服水法。
    白石英(五两上好者)上以银罐盛。受可一升者。罐底开小孔子。令偏侧畔近下。又两行开孔子绕匝于铁铛中。
    着水服。
    止。
    

[卷第三十八] 白石英和草药服饵方
    
    治五劳七伤。羸瘦。体热心烦。小便不利。夜多恍惚。白石英丸方。
    白石英(五两炼成粉者)生干地黄〔二(三)两〕白茯苓〔二(三)两〕两去芦头)天门冬(五两去心焙)地骨皮〔二(三)两〕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石英粉研令匀。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煎黄汤。下三十丸。
    
    法煮白石英水。治诸虚邪气。安定心脏。宜服此方。
    白石英(五两)金(十两)银(四两)人参(五两去芦头)上取铁釜净洗。即下前件药于釜中。先下水三升。以杖子长者一枚。入釜中至底。水所浸着停火

[卷第三十八] 牛乳中煮炼石英及以石英饲牛取乳服饵方
    
    牛乳煮白石英。治风虚劳损。益气安神明目。宜服此方。
    白石英(五两捣令碎)牛乳〔三(二)升〕水(五升)上先下牛乳于铛中。即以生密绢两重作袋盛石英。系头。以物悬下着乳中。即勿令袋着底。
    袋沥之。
    乳酒煮白石英。
    
    治虚损劳瘦。皮肤干燥。四肢烦疼。阴萎脚弱宜服此方。
    白石英(五两捣碎绵裹用密绢袋盛)牛乳(三升)酒(三升)上以乳酒相和。以慢火煎石英。至四升后。出袋沥干。其汁盛于瓷瓶中。每于食前。暖三合
    白石英饲牛。取乳服饵。能润养脏腑。悦泽肌肤。令人体健。宜服此方。
    白石英(三斤取上好者)上捣罗为末。更细研如粉。后取一牛十岁以上。养犊者惟瘦甚佳。每日称一两石英末。
    拌月有所

[卷第三十八] 白石英和草药浸酒方
    
    白石英磁石。及诸草药。浸酒服饵。能除风虚湿痹。脚弱筋挛。阴萎体寒。视听
    
    不明。宜服白石英(五两上好者捣碎)磁石(五两捣碎)石斛(三两去根)萆(一两)丹参(一两)两)山茱萸((二)两〕羚羊角屑(一两)白茯苓(二两)酸枣仁(一两)上件药。细锉。以绢袋盛。用酒二斗。入瓷瓶中。密封头。浸二七日后。每于空心及晚食前
    治风虚湿痹。筋脉拘挛。脚弱。不能行步。白石英酒方。
    白石英(五两上好者捣研)续断(二两)薏苡仁(五两)茵芋(二两)牛膝(五两去苗)防活(二两)枸杞子(二两)山茱萸(一两)生干地黄(半斤)白茯苓〔一(二)两〕上件药。细锉。用生绢袋盛。以酒三斗密封。浸二七日后。每于空心及晚食前。暖服一小盏

[卷第三十八] 服乳石有五乖七急八不可三无疑法
    
    五乖
    重衣更寒一乖。凡人寒。衣即暖。服石人。宜薄衣。若重衣更寒。经云。热极生寒。故云一饥则生臭二乖。平人饮食不消。作生食气。服石人忍饥生食。即有生食气。与常人不同。
    故极即自劳三乖。平人有所疲极。即须消息怡养。服石人久坐久卧。疲极唯须自劳。适散石气温则泄利四乖。平人因冷乃利。得暖便愈。服石人温则泄。冷即瘥。故云四乖。
    饮食欲寒五乖。平人食温暖。则五内调和。服石人食饮欲寒。乃得安稳。故云五乖。
    
    七急
    当洗勿失时一急。若觉身体缓疼。关节强直。翕翕发热。愦愦心闷。即须洗浴。若初寒先用急。当食忍饥二争。须食即食。不得忍饥。故云二急。
    酒必淳清令温三急。无问冬夏常须饮。多少任性。热饮尤佳。故云三急也。
    衣温便脱四急。
    食必极冷五急。
    卧必榻薄六急。
    食不厌多七急。
    
    八不可
    冬寒欲火一不可。
    饮食欲热二不可。
    当自疑三不可。凡服石。常须消息节度。觉小不安时。须依法不得自生狐疑。
    畏避风湿四不可。若觉头风热闷。愤愤心烦。则宜当风梳头。以水洗手面即好。不比寻常风极不能行五不可。若久坐久卧有所疲极。必须行行役自劳。
    欲食畏多六不可。
    居贪浓席七不可。
    所从意八不可。不用从意所迟。
    
    三无疑
    务遣常理一无疑。委心弃本二无疑。寝处必寒三无疑。
    凡服石之人。若能依此五乖七急八不可三无疑者。可以蠲旦夕之暴废。免乳石发动也。
    

[卷第三十八] 乳石阴阳体性并草药触动形候论并诸方
    论曰。乳者阳中之阴。石者阴中之阳。乳石从来阴阳精髓。处至阴之里。有正阳伏其中。
    正萌不石即八风之道。无所滞焉。或有药触成。饮食发疾。今备载之。
    夫神农桐君。深达药性。所以制相反畏恶。备于本草。而江左有道引制解散。对治云。
    钟乳不同虽无
    钟乳动术。又动栝蒌。其主肺。上通胸头。术动钟乳。胸塞短气。钟乳动术。头痛
    
    目疼。钟
    。然钟乳与术
    中有异与患相应。
    
    须速服葱豉汤方
    葱白(八茎去须切)豉(二合)人参(一两去芦头)甘草(一两炙微赤)上件药。细锉。以水一(二)大盏。煮取一盏半。去滓。分温三服。后便令人按摩摇动。
    口中
    若服前药未解。更服甘草汤方。
    甘草(一两炙微赤)桂心(半两)豉(二合)葱白(八茎去须)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一盏半。去滓。分温二(三)服。
    
    硫黄动防风。又动细辛。其治主脾肾。通主腰脚。防风动硫黄。烦热脚疼腰痛。
    
    或忿无常。下痢不禁。防风细辛能动硫黄。而硫黄不能动彼。始觉发动。便服杜仲
    
    汤方。
    杜仲(一两炙去粗皮炙令微黄)栀子仁(一十枚)豉(二合)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李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一盏半。去滓。分温三服。
    
    如服前药未解。宜服大麦奴汤方。
    大麦奴(一两)麦门冬(半两去心)人参(半两去芦头)川芒硝(一两)桂心(半两)甘草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一盏半。去滓。分温三服。
    
    白石英动附子。其治主胃。通至脾肾。附子动白石英。烦热腹胁。白石英动附子
    
    。呕逆不得麦门冬(一两去心)麻黄(半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豉(二合)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一盏半。去滓。分温三服。
    
    如服前药未解。宜服大黄汤方。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豉(二合)栀子仁(二七枚)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一盏半。去滓。分温三服。
    
    若热势犹未除。更宜服栝蒌汤方。
    栝蒌(一两)大麦奴(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葱白(八茎去须)豉(二合)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分温三服。
    
    紫石动人参。其治主心肝。痛主于肾。治腰脚。人参动紫石。心急而痛。或惊悸
    
    不得眠。或恍惚妄误。失性发狂。暗暗欲眠。或愦愦欲瞑。或瘥或剧。乍寒乍热。耳
    
    聋目暗。又防风虽不动紫石。紫石犹动防风。则亦心痛烦热。头强。觉发。宜服人参
    
    汤方。
    人参(一两去芦头)白术(一两)细辛(半两)豉(二合)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分温三服。若瞑盛。加大黄黄芩栀子各半
    若妄误狂发未除。服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葱白(八茎去须)豉(二合)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分温三服。
    
    海蛤动栝蒌。海蛤先发。手足烦热。栝蒌先发。噤寒清涕出。宜服此方。
    栝蒌(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栀子仁(二七枚)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分温三服。
    
    赤石脂动桔梗。其治心至胸背。桔梗动赤石脂。心痛寒噤。手足逆冷。心中烦闷。
    
    赤石脂动桔梗。头痛目赤。身体壮热。如觉发。宜温酒饮之。随其能否。酒势行则解
    
    。亦可服米及葱白〔二(八)茎去须〕豉(二合)甘草(二两炙微赤)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分温三服。
    
    附子动白石英。亦动赤石脂。附子发。即呕逆。手足疼。体强。骨节痛。或项直
    
    。面目肿。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葱白〔二(八)茎去须豉(二合)〕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分温三服。
    


前一页 ◇ 五石寒食散更生散及钟乳丸散诸方
后一页 ◇ 治饵寒食五石诸杂石等发动解散兼下石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