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六] 治耳诸方
    夫耳者。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足少阴之经也。劳伤血气。热乘虚入于其经。邪随血气
    治耳有脓水塞耳。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一分烧醋淬七遍)乌贼鱼骨(一分)龙骨(一分)釜底墨(一分)伏龙肝(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以绵裹如皂荚子大。纳耳中。日再易之。如不瘥者。内有虫也。
    
    又方。
    野狼牙(一分)白蔹(一分)竹蛀屑(一分)上件药。同研令细。每用少许。纳于耳中。
    
    治耳。脓水不绝。宜用此方。
    白矾(半两烧灰)麻勃(一分)木香(一分)松脂(一分)花胭脂(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每用时。先以绵子净拭脓后。满耳填药效。
    
    治肾热。耳中脓血出溜。日夜不止方。
    鲤鱼脑(一枚)鲤鱼肠(一具)乌麻子(一升)上件药。先捣乌麻令碎。次入二味相和。微火熬。以暖布裹薄耳。两食顷。开之。当有白虫
    治耳出脓汁方。
    白矾(一两烧令汁尽)乌贼鱼骨(一两)黄连(一两去须)龙骨(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以绵裹枣核大。塞耳中。日三换之。
    
    治耳。脓水不止方。
    麻子(一合)花胭脂(一分)上件药。都研为末。满耳塞药。以绵轻拥。三两上愈。
    
    又方。
    狗胆(一枚取汁)白矾(一分烧令汁尽细研)上件药。以腊月猪脂调和。纳耳中。以绵拥之。不经三两上。永除本根。
    
    治耳。胭脂散方。
    胭脂白矾(烧灰)麻勃竹蛀屑(以上各一分)麝香(一字)上件药。合和。细研令匀。每用少许。在所患耳中。
    
    又方。
    白麻(刮取一合)花胭脂(十枚)上件药。捣罗为末。以绵裹塞耳中。
    
    治耳。累年脓水不绝。臭秽方。
    肉苁蓉(一两)龙胆(一两)白茅根(一两)上件药。烧为灰。细研。以少蜜和匀后。入鲤鱼胆汁三枚。搅令稀。即以细绢。捩取稀者。沥入耳中。其捩干滓。捻作挺子。以薄纸裹塞耳。不过三两上愈。
    
    又方。
    红花(一分)白矾(一两烧灰)上件药。细研为末。每用少许纳耳中。神效。
    
    治耳。出脓血不止方。
    白蔹黄连(去须)龙骨乌贼鱼骨赤石脂(以上各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用一钱。绵裹塞耳中瘥。
    
    治耳痒。有脓不止。宜用此方。
    菖蒲(半两米泔浸一宿锉碎焙干)野狼毒(半两)磁石(半两烧令赤醋淬七遍研)附子(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羊髓旋和。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中。
    
    治耳。通耳出脓血方。
    白矾灰黄连(去须)乌贼鱼骨赤石脂(以上各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末。每用半钱。绵裹塞耳中。
    
    治耳。出脓水久不绝方。
    白矾灰(一分)白龙脑(三分)乌贼鱼骨(一分)蒲英(半两)上件药。研细为散。每以半钱。绵裹塞耳。日三易之。
    
    治耳。通耳脓水出。日夜不止方。
    磁石(一分烧令赤醋淬七遍研)龙骨(一分)白矾灰(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散。以生地黄汁。和捻如枣核大。绵裹一丸塞耳中。日三度易之。
    
    又方。
    白矾(二两)木香(半两)麻勃(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于铫子内消松脂。和捻为丸。如枣核大。塞耳中。
    
    又方。
    楠木(一分烧灰)花胭脂(一分)上件药。细研为散。每取少许。纳于耳中。
    
    又方。
    地龙(微炒)乌贼鱼骨(各等分)上件药。捣罗为末。每取半钱。用绵裹。塞耳中。
    
    治耳。脓血出不止方。
    上用车辖脂。塞耳中。脓血出尽愈。
    
    又方。
    上用釜下灰。吹入耳中。令满。良久自出。三上瘥。
    
    又方。
    上用白矾烧灰。以少许纳入耳中。候干即瘥。
    
    又方。
    上用茶笼子上蛀屑。细研。纳少许入耳中。
    
    又方。
    上用松脂末。以薄绵裹。如枣核大。塞耳中。
    
    又方。
    上用石首鱼。脑中枕子为末。安耳中。
    
    又方。
    上以红花末。吹入耳中。无花枝叶。亦可用之。
    
    又方。
    上以地龙末。吹入耳中。
    
    又方。
    上以蒲黄末。吹入耳中。
    
    又方。
    上用桃仁。汤浸去皮。研熟。以轻裹。塞耳中。
    
    又方。
    上以地龙末。及白矾灰。调匀。绵裹纳耳中。
    
    又方。
    上用桑螵蛸二十枚。烧灰。入麝香少许。同细研。用纸子。纳耳中。
    
    又方。
    上以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
    
    又方。
    上以故绵烧灰为末。绵裹纳耳中。
    

[卷第三十六] 治耳肿诸方
    夫耳肿者。由肾气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气血相搏。稽留不散。故令耳肿也。
    
    治两耳肿木香散方。
    木香(一两)汉防己(一两)赤芍药(一两)玄参(一两)白蔹(一两)川大黄(一两)川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榆白皮。捣取汁。和少许涂之。更用帛子涂药。贴肿处。取消为度
    治两耳卒肿热痛。宜此方。
    木鳖子仁(一两研如膏)赤小豆末(半两)川大黄末(半两)上件药。同研令匀。水生油旋调涂之。
    
    治两耳肿痛。或耳中常有哄哄者方。
    甜葶苈(一两长流水洗净微火熬捣令细)山杏仁(半两汤浸去皮)盐花(二钱)上件药。同细研了。更入腊月猪脂一钱。和捣如泥。看硬软得所。丸如枣核大。绵裹一丸。
    
    治耳卒肿。宜用此方。
    栝蒌根生者(洗令净)又以刀削一头令尖。可入耳中。以蜡月猪脂。煎三五沸。冷即塞于耳中。
    
    又方。
    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微炒)上捣如膏。捻如枣核大。乱发缠裹。塞于耳内。日再易之。
    
    又方。
    商陆(生者净洗)上以刀子削如枣核大。纳耳中。日二易之
    又方。
    牛蒡根(净洗细切)上件药。捣绞取汁一升。于银锅中熬成膏。涂于肿上。
    

[卷第三十六] 治耳内生疮诸方
    夫耳内生疮者。为足少阴。是肾之经也。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
    与
    治耳有恶疮方。
    雄黄(三分)曾青(半两)黄芩(一分)上件药。捣细都研为末。每取少许。纳耳中。有汁出。即以绵子裹干用。
    
    又方。
    黄连(半两)白矾(二分烧令汁尽)上件药。捣罗为末。每取少许。绵裹纳耳中。
    
    又方。
    马齿苋(一两干者)黄柏(半两锉)上件药。捣罗为末。每取少许。绵裹纳耳中。
    
    又方。
    川大黄(半两)黄连末(一分)龙骨末(一分)上件药。同研令匀。每用少许。绵裹纳耳中。
    
    又方。
    捣楝子。以绵裹塞耳内。
    
    又方。
    羊粪。曝干为末。绵裹塞耳中。
    

[卷第三十六] 治冻耳诸方
    夫冻耳者。由肌肉虚软之人。冬时触冒于寒。为风冷所折。则令耳赤肿痒痛。或即成疮。
    因
    治冻耳成疮方。
    柏叶(三两微炙为末)杏仁(四十九枚汤浸去皮研成膏)乱发(两鸡子大)盐(半两细研)上件药。先煎油令沸。即下乱发。以消尽为度。后下诸药同煎。令色焦黄。滤去滓。更以绵涂之
    又方。
    柏白皮(二两)榆白皮(二两)桑根白皮(二两)杏仁(二两汤浸去皮)甘草(一两)羊脑上件药。细锉。以羊脑髓煎令黄。滤去滓。于瓷器中盛。鹅翎点药涂之。
    
    又方。
    上取兔脑髓涂之。
    
    又方。
    上用杏仁一斤。汤浸去皮。压取油涂之。
    
    又方。
    上以枣艺敷之。后用麦叶煮水洗之。
    


前一页 ◇ 治耳疼痛诸方
后一页 ◇ 治耳耵聍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