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六] 治舌肿强诸方
    夫手少阴为心之经也。其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其气通于口。太阴之脉。起于足大趾胀。
    凡舌肿强。此患人皆不识。或错治即杀人。其患甚急。但看舌下。自有噤虫形状。或似蝼蛄
    治舌肿强。牛黄散方。
    牛黄(三分细研)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汉防己(三分)犀角屑(一分)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牛黄研令匀。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
    治腹中虚热。舌木强直。口吻两边痛。舌上有疮。咽食不得。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二两去苗)川升麻(二两)栀子仁(二两)赤芍药(二两)木通(二两锉)黄芩(一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每于食后温服。
    
    治舌肿满口。不得语。煎含虫汤方。
    虫(七枚微炒)盐(一两半)上件药。以水一大盏。同煎五七沸。含冷吐勿咽。日三五上瘥。
    
    治舌强不能言语。白矾散方。
    白矾(一分烧灰)桂心(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用少许敷舌下。即语。
    
    治舌忽热硬肿。逡巡塞闷杀人。宜服此方。
    上取釜底上煤。和盐等分。细研为末。表里涂舌。良久消瘥。
    
    又方。
    上以乌贼鱼骨。蒲黄等分。捣罗为末。每用少许。涂舌上瘥。
    
    治舌卒肿起。如吹脬。满口塞喉。须臾不疗。即杀人。宜用此方。
    上以指。冲决舌下两边皮。亦可以铍刀破之。出血后。刺舌下两边脉。血出数升。及烧铁箸
    治舌暴肿。宜掺药方。
    干姜(一分)半夏(一分汤浸七遍去滑)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用少许。掺在舌上。以瘥为度。
    

[卷第三十六] 治口舌干燥诸方
    夫手少阴心之经也。其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其气通于口。腑脏虚热。热气乘心脾。
    经也之经也。
    苦腹中满
    治心胃中客热。唇口干燥。或生疮。杏仁散方。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麦门冬(一两去心)赤茯苓(一两)黄连(一两去根)炙微赤锉)蔷薇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淡竹叶十四片。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
    治风热口中干燥。舌裂生疮。宜服栝蒌根散方。
    栝蒌根(三分)牛黄(一分细研)白僵蚕(半两微炒)白藓皮(半两)子芩(三分)滑石(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牛黄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煎淡竹叶汤。调下二钱。
    
    治心脾壅热。口舌干燥。兼烦渴。牛黄丸方。
    牛黄(三分细研)黄连(二两去根)黄芩(一两)芎(一两)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栀子仁(一两)马牙硝(一两细研)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甘草(一两炙微赤锉)朱砂(半上件药。捣罗为末。同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弹子大。每于食后。及夜临卧时。
    
    解壅毒。退风热。治口舌干燥。甘露丸。
    寒水石(二斤烧令通赤摊于地上出毒一宿)铅霜(三分细研)马牙硝(三两细研)龙脑(三上件药。捣罗为末。再入乳钵内。研令极细。用糯米饭和丸。如弹子大。每于食后。以新汲
    治口舌干燥烦热。宜服甘草丸方。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人参(三分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乌梅肉(三分微炒)栝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含一丸咽津。
    
    治口舌热干燥。生姜煎丸方。
    生姜汁(一合)甘草(半两炙微赤捣为末)枣膏(三十枚)蜜(五合)杏仁(一两汤浸去皮上件药。以慢火煎令稠。丸如鸡头实大。常含一丸。咽津。
    
    又方。
    川升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黑豆(五十枚炒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白蜜五合。生地黄汁五合。以慢火煎成膏。丸如鸡头实大。常含一丸
    治上焦烦热。口舌干燥。心神头目不利。宜服含化丸方。
    石膏(半两细研水飞过)寒水石〔半两(斤)研如面〕白蜜(半斤)上件药。以水四大盏。煎取一大盏半。绵滤过。入蜜同煎令稠。丸如鸡头实大。常含一丸咽
    又方。
    麦门冬汁(五合)蜜(三合)枣肉(三十枚)上件药。相和。纳瓷瓶中。于饭甑上。蒸一炊久。取出。每服一茶匙。含咽津。
    

[卷第三十六] 治口吻疮诸方
    夫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为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夹于肥疮
    治口吻生疮。杏仁散方。
    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铅霜(半分)麝香(少许)上件药。先研杏仁令细。次入铅霜麝香。研令匀。用少许敷疮上瘥。
    
    又方。
    乱发(烧灰一分)故絮(烧灰一分)黄连末(一分)干姜末(半分)上件药。细研为末。每用少许敷疮上。不过三四度瘥。
    
    又方。
    黄连(一分去须捣为末)腻粉(半分)上件药。都研令匀。每用少许敷疮上瘥。
    
    治口吻恶疮。黄连散方。
    黄连(一分去须)干姜(半分炮裂)上件药。捣罗为末。每用少许敷疮上。不过三上瘥。
    
    又方。
    以楸树叶炙干。碾为末。用敷疮上瘥。
    
    又方。
    用黄柏以蜜涂炙。碾罗为末。敷疮上效。
    
    治口吻生白疮。宜用此方。
    上用槟榔二枚。烧灰细研。敷疮上立瘥。
    
    又方。
    上用人中白。和少许麝香。同研令细。敷疮上瘥。
    
    又方。
    上用楸树白皮。湿捣贴疮上。三四度瘥。
    
    又方。
    上掘取经年葵根欲腐者。烧作灰。及热敷之。
    

[卷第三十六] 治口臭诸方
    夫口臭者。由五脏六腑不调。壅滞之气。上攻胸膈。然腑脏之燥腐不同。蕴积胸膈之间。
    而
    治口臭细辛散方。
    细辛(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桂心(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熟水调下一钱。
    
    又方。
    桂心(一两)木兰皮(一两)芎(一两半)沉香(一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暖酒调下一钱。
    
    治口臭。去热毒瓦斯。调和脏腑。含香丸方。
    鸡舌香(一两)藿香(半两)零陵香(三分)甘松香(半两)当归(半两)心(半两)木芷(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入麝香研匀。炼蜜和丸。如楝实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口臭令香。止烦散气。宜服此方。
    肉豆蔻(一两去壳)丁香(一两)藿香(一两)零陵香(一两)木香(一两)白芷(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弹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口气升麻散方。
    川升麻(三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防风(三分去芦头)本(半两)细辛(一分)白芷香(三分)甘松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一钱。以绵裹含咽津。
    
    治口气五香丸方。
    沉香(三分)丁香(三分)薰陆香(三分)黄连(三分去须)鬼臼(半两去须)麝香(一分角屑(三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清浆水十丸。日三四服。
    
    治口臭秽。常服丁香丸方。
    丁香(半两)甘草(一两半炙微赤锉)细辛(二两半)桂心(三分)芎(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煎竹叶汤下二十
    又方。
    芎(一两)白芷(一两)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兼入。少炼了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水下二十丸
    又方。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芎(一两)白芷(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每用一钱。以绵裹含咽津。日三五度瘥。
    
    又方。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松根皮(一两)瓜子仁(一两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熟水下二十丸。
    
    治口臭及齿。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两半)细辛(半两)本(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芎(半两)甘草(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每用少许敷齿龈上。即瘥。
    
    治口臭及齿肿痛。丁香散方。
    丁香(二十枚)白矾(一两半烧灰)香附子(三分)上件药。捣罗为末。先以盐揩齿。后用药少许涂之。
    
    又方。
    上用细辛煮取浓汁。热含冷吐瘥。
    
    又方。
    香薷(一斤)上锉。以水一斗。煎取三升。热含冷吐。
    
    又方。
    上用干甜瓠子。捣罗为末。蜜和为丸。如半枣大。每日空心。净漱口了。含一丸。兼取少许
    又方。
    上用大豆。熬令焦。及热以醋沃。取汁含之。效。
    


前一页 ◇ 治木舌诸方
后一页 ◇ 治唇疮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