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五] 治诸鱼骨鲠诸方
    
    治食诸鱼骨鲠。久不出方。
    上以皂荚末少许吹鼻中。使得嚏鲠出。多秘此方。礼云。鱼去乙。谓其颐间有骨。
    如乙字形
    治食鱼骨鲠方。
    上以鱼网烧灰。细研。水调一钱服之。
    
    又方。
    上以鱼鳞烧灰。细研。水调一钱服之。
    
    治鱼骨鲠在喉中。众法不去方。
    上以饴糖。丸如鸡头实大。频吞之。立效。
    
    又方。
    上含水獭骨立出。或爪亦得。
    
    又方。
    上以鱼网覆头。立下。
    
    又方。
    上以牛筋。水浸之。细擘。以线。系如弹子大。持筋端吞之。入喉至鲠处。徐徐引之。
    鲠着
    又方。
    上以虎粪或野狼粪烧灰。细研。以水调一钱服之。
    
    又方。
    上以鸬粪水调涂咽喉外。即出。
    
    又方。
    上以虎骨或狸骨。捣细罗为散。以水调一钱服之。
    
    又方。
    上以蘧麦为末。水调一钱服之。
    
    又方。
    上常含橘皮即下。
    
    又方。
    上以蔷薇根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水调一钱服之。
    
    又方。
    上以猪膏如鸡子黄大。吞之。未下更吞。
    
    又方。
    上以薤白煨令半熟。线缠薤中央。捉线子嚼吞之。薤下喉。至鲠处。牵引鲠即出。
    
    又方。
    上以鼠脑浓涂鲠上则出。亦可用鼠。更佳。
    
    又食鱼骨鲠。横咽中。三五日不下方。
    上以雁粪烧灰。细研。以水调一钱服之。
    
    又方。
    上以东流水一杯。东向坐。以手指水上书龙字讫。饮之。如不会书者。即令他人书亦得。
    
    又方。
    上以砂半钱。口中咀嚼咽之。立下。
    
    治食诸肉骨鲠方。
    上以白雄鸡。左右翮大毛。各一茎。烧灰细研。以水调服之。及取所食者骨左右。及覆掷皆
    又方。
    上以鸡足一对。烧灰细研。以温水调服。
    
    治食中发咽不下方。
    上以乱发烧灰细研。以粥饮调一钱。服之。
    

[卷第三十五] 治误吞诸物诸方
    
    治误吞钩线方。
    若犹在手中者。莫引之。但急以珠若薏苡子辈。穿贯着线。稍稍令推至钩处。小小引之。
    
    又方。
    上以常思草头一把。细锉。以水一大盏。淘十余遍饮之。
    
    又方。
    上以蝼蛄。摘去身。但吞其头数枚。勿令鲠人知。
    
    治误吞钩方。
    上以琥珀珠着线贯之。推令前入至钩。又复推以牵引出矣。或水精珠亦佳。无珠诸坚实物。
    
    治误吞针方。
    上以上好磁石。如小弹子大。含之即出。
    
    治误吞针。及箭镞等方。
    上但多食肥脂。纳令饱。即下。
    
    治误吞金银环子。及钗子方。
    上以水银半两吞之。再服即出。
    
    又方。
    上以雁毛二七茎。烧灰细研。以水调服之。鹅毛亦得。
    
    又方。
    上曝韭令萎熟而切食一束即出。生麦叶筋缕如韭法。皆可用。但多食自下。
    
    治误吞钱不出方。
    上煮葵菜汁。冷冻饮料之即出。
    
    又方。
    上以炭灰捣罗为末。酒调一钱服。水调亦得。
    
    又方。
    艾蒿(五两)上以水五大盏。煎至一大盏半。去滓。分二服即下。
    
    治误吞珠及钱。而梗者方。
    上烧弩铜牙。令赤。纳酒中饮之。立下。
    
    治误吞诸竹木方。
    上以布刀故锯烧赤。投酒中饮之。
    
    又方。
    若是误吞桃枝竹木。但数数多食白糖。即自消化。
    
    又方。
    若以银钗簪撩畎。因吸气。误吞不出者。多食白糖。渐渐至数斤。当裹物自出。
    

[卷第三十六] 治口舌生疮诸方
    夫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有热。乘于心脾。
    气冲
    治口舌生疮。连齿断烂痛。宜服玄参散方。
    玄参(三分)川升麻(三分)独活(三分)麦门冬(三分去心)黄芩(三分)黄柏(三分)草(三分炙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心脾脏热。应口舌生疮破裂。唇蹇赤色。升麻泄热散方。
    川升麻(一两半)射干(一两半)黄柏(二两锉)大青(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玄参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苦竹叶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
    治口舌疮。攻胸中皆生疮。蔷薇根散方。
    蔷薇根皮(四两)黄柏(二两锉)川升麻(二两)生干地黄(五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含咽。
    
    治口舌生疮。连颊肿痛。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两)芎(一分)防风(半两去芦头)鸡肠草(三分)大青(一分)甘草(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用半钱。于疮上贴之。日可三五度。瘥。先于疮肿处针出恶血。
    用
    治口舌生疮。宜用龙胆煎方。
    龙胆(一两去芦头)黄连(一两去须)川升麻(一两)槐白皮(一两)大青(一两)苦竹叶上件药。细锉。以水二升。煎至半升。去滓。入蜜搅令匀。更煎成膏。用涂口疮。日三四度
    又方。
    青黛(一钱)细辛(一分)黄柏(一分锉)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贴于疮上。有涎即吐之。
    
    治口舌疮。止痛散方。
    铅霜(一分)白矾(一分烧灰)黄柏(一分末)麝香(一钱)上件药。都研为散。每于有疮处贴少许。有涎即吐之。日可三五度瘥。
    
    治口舌生疮。赤肿疼痛。含黄柏煎方。
    黄柏(一两锉)乌豆(一升)上件药。以水二升半。煎至五合。去滓。入寒食饧一两。蜜一两。龙脑少许。更煎稀稠得所
    治口舌疮。铅霜散方。
    铅霜(一分)龙脑(半钱)滑石(一分)上件药。细研为散。每用少许。贴疮上。有涎即吐却。神验。
    
    治口中疳疮。神秘含山李子煎丸方。
    山李子根(亦名牛李子)蔷薇根(野外者良)右二味。各细锉五升。以水五升(斗)煎半日以来。取汁。于银器中盛。以重汤煮。如无银器
    又方。
    胡粉(一两)牛黄(一钱)上件药相和。安在铫子中。于暖灰上。研令匀细。少少含之。瘥。
    
    治口舌疮。宜含石胆丸方。
    石胆(一分)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腻粉(一分)上件药。都细研为散。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绵裹一丸含。有涎即吐之。
    
    治口舌疮。肿痛不止。黄柏丸方。
    黄柏(一两末)蟾酥(一分)黄丹(一分)上件药。都研为末。端午日午时合。用蒸饼和丸。如绿豆大。绵裹一丸。夜后含。有涎即吐
    治口舌疮。杏仁丸方。
    杏仁(四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烂研)腻粉(半钱)上件药。同研。丸如皂荚子大。绵裹一丸。含咽津。
    
    治口舌疮肿。石胆丸方。
    石胆(三钱)黄柏(一分末)蟾酥(少许)上件药。同研令细。以面糊和丸。如皂荚子大。每度取一丸。用水化破。以篦子取少许。
    涂
    治口舌生疮赤烂。宜含化麝香丸方。
    麝香(一分细研入)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川升麻(三分)黄芩(三分)浮萍草(三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取一丸。绵裹含化。咽津。
    
    治口舌疮。烂痛不瘥。含化丸方。
    黄丹(二两)蜜(一两)上件药。相和。以瓷盏纳盛。坐在水铫子内。慢火煮一炊久。用绵滤过。都入瓷盏内。
    再煮
    又方。
    上取蟾酥。湿和。以绵惹。日晒干。剪半寸含之。有涎即吐出。或牙疼即咬之。立瘥。
    
    治口舌疮赤烂。宜用此方。
    蔷薇根(三两去泥土)上细锉。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含冷吐。日三五度效。
    
    治口及舌上生疮烂。宜服此方。
    牛膝(一两去苗)上细锉。以水一中盏。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放温时时呷服。
    
    又方。
    斫桑树。取白汁涂之瘥。
    
    治口舌生疮。胸膈疼痛。宜服此方。
    上焦炒豉。细研为末。含之一宿。瘥。
    
    治口舌生疮。含杏仁丸方。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生研)腻粉(一分)浮萍草末(一分)上件药。相和细研。丸如樱桃大。每取一丸。绵裹。含咽津。
    
    又方。
    黄丹(半两)舍上黑煤(半两细研)上件药。入蜜调。用瓷盏盛之。以文武火养。候成膏。涂疮上立效。
    
    又方。
    胆子矾(一分)干蟾(一分炙)上件药。研为末。每取小豆大。掺在疮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水尽为度。
    
    又方。
    黄芩(一分)五倍子(一分)蟾酥(半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取一丸。含吐津。以瘥为度。
    
    又方。
    上取蜗牛。去壳细研。涂疮上。有涎即吐之。不过三两上验。
    
    又方。
    上以黄柏含之瘥。
    
    又方。
    上以白矾。少许含之瘥。
    
    又方。
    上以石胆少许。含之瘥。
    


前一页 ◇ 治瘤诸方
后一页 ◇ 治口疮久不瘥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