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二] 治眼睑垂肿诸方
    夫肝胆之中。久积风热。邪毒之气。上蒸于睑。遂令上睑自然垂下。盖合不开。此皆风热相
    治眼睑垂肿。口干。心躁。头疼。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黄连(去须)木通(锉)赤芍药防风(去芦头)黄芩甘草(炙微赤锉各三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
    治眼睑垂肿疼痛。大黄散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栀子仁井泉石秋桑叶甘草(炙微赤锉)决明子(以上各三分)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治热毒攻。眼睑垂肿痛。秦皮散方。
    秦皮(一两)黄连(一两去须)栀子仁(三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细辛(半两)蛇衔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
    去滓
    治眼睑风毒所攻。下垂覆盖瞳仁。宜服茺蔚散方。
    茺蔚子防风(去芦头)羌活蔓荆子甘菊花玄参细辛车前子黄芩川大黄(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治眼热毒。睑肿垂遮睛。洗眼汤方。
    苦竹叶黄连(去须)黄柏栀子仁(各一两)蕤仁(半两汤浸去赤皮)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澄清。温温洗眼。日五七度洗之。
    
    又方。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苦竹叶(一握)甘草(一两锉)郁金(一两)腻粉(二钱)上件药。先捣三味为散。入腻粉竹叶。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澄清。温温洗眼。
    日
    治眼肿生翳。睑垂。疼痛难开。熨眼药饼子方。
    川大黄郁金黄连(去须各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用醋粟米饴。和捣药五钱。捏如饼子。用手帕子裹。不住手熨之妙。
    

[卷第三十二] 治睑生风粟诸方
    夫眼痛状如眯者。名曰粟眼。此皆心肺壅毒。肺脏积热。肝家有风。致令眼睑皮肉上下。
    有。频镰出血。可以永除根本也。
    
    治睑生风粟。及生珠管。防风散。
    防风(去芦头)犀角屑羚羊角屑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二(三)两〕前胡(去芦头)黄芩玄参地骨皮〔各二(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半。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治眼生风粟疼痛。时有泪出。茺蔚散方。
    茺蔚子防风(去芦头)羚羊角屑川大黄(锉碎微炒)黄芩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入川芒硝半分。搅匀。
    每于
    治眼睑垂肿。生风粟磨隐睛痛方。
    蜜(少许)水银(半枣大以津液研令星尽)龙脑(半钱细研)上件药。相和研匀。每用少许。日三五上点之。
    

[卷第三十二] 治睑肿硬诸方
    夫眼睑肿硬者。由脏腑壅滞。肝肺中又有积热。热气上冲于眼。兼又为外风所伤。风热留结然后
    治眼睑硬赤肿痛。黄散方。
    黄(锉)茺蔚子麦门冬(去心各一两半)地骨皮玄参黄芩知母(各一两)犀角屑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各一中盏半。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忌炙爆
    治眼风热。毒瓦斯上攻。两睑肿硬如桃李。目开不得。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防风(去芦头)羌活人参(去芦头)赤茯苓川升麻川大黄(锉碎微炒)玄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治眼睑肿硬。隐睛疼痛。视物不得。泻膈散方。
    麦门冬(去心)川大黄(锉碎微炒)川芒硝(各一两)茺蔚子车前子黄芩(各一两半)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治眼睑肿硬。刺痛不开。细辛散方。
    细辛(半两)人参(去芦头)赤茯苓车前子本赤芍药川大黄(锉碎微炒)玄参(上件药。捣筛为散。每于食后。用竹叶汤。调下二钱。
    

[卷第三十二] 治眼摩顶膏诸方
    
    治一切眼疾。及生发。退热毒风。摩顶膏方。
    生油(二升)黄牛酥(三两)莲子草汁(一升)淡竹叶(一握)大青(一两半)葳蕤(一两朴硝(一两半)上件药。细锉。绵裹。于铛中。先下油酥及莲子草汁。然后下诸药。以文火煎半日。即以武卧时度。
    有触能疗能生
    治脑热眼睛。头旋发落。心中烦热。宜用摩顶膏方。
    青盐莲子草牛酥(各三两)吴蓝葳蕤栀子仁槐子犀角屑络石玄参川朴硝上件药。以油三升。先微火煎熟。次下诸药添火。煎炼三十余沸。布绞去滓。拭铛。更文火
    治眼。养发补心。除顶热明目。涂顶油方。
    生麻油(二升)沉香(半两)白檀香(半两)木香(半两)苏合香(一两)蔓荆子(半两)香(一分)丁香膏(三两捣研)上件药。除汁药外。细锉。以新绵裹。于不津铁器中盛。以前麻油莲子草汁。浸经七日后。取涂于头顶上。甚良。
    
    治脑热风目暗涂顶油方。
    麻油(二合)硝石(一两细研)川朴硝(一两细研)莲子草汁(半合)白蜜(半合)上件药。同研令匀。以瓷合中盛之。每取一匙。涂于顶上。甚良。
    
    治眼前见花。黄黑红白不定。摩顶膏方。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木香(一两)朱砂(一分)龙脑(半钱)青盐(一两半)牛酥(二上件。附子木香捣罗为末。入朱砂下五味。同研令匀。以慢火熬成膏。每用少许。不计时
    治脑中热毒风。除眼中障翳。镇心明目。大食国胡商灌顶油法。
    生油(二斤)故铧铁(五两打碎择洗)寒水石(一两)马牙硝(半两)曾青(一两)上件药。以绵裹。入油中浸一七日后。可用一钱。于顶上摩之。及滴少许入鼻中。甚妙。
    

[卷第三十三] 眼内障论
    夫一身之有双眸。若层霄之有两曜。虽浮云暂起。不妨临照之功。而纤翳或生。便失毫厘之肺乃体晓明。
    从一故也成者急须疗治。
    之眼。凝滑或半分片色之不治者。初治也。又辨其证穷旨趣

[卷第三十三] 开内障眼论
    凡内障之眼。形候甚多。好恶非一。有冰。有涩。有滑。有散。冰者拨之不下。滑者闭之不偶逢非。
    深。
    不闷难翳产诸宜向小头下针。隔鼻开眼者。鼻碍于手。下针不妙。令患人正面坐。手捉医人腰带。勿令放手。先将钝针拄穴令定。使得眼惯。勿令转动。定呼吸气五十息。徐徐进针。勿令过重。
    亦不可全轻。初且须轻轻。未入。即须稍重。针头若偏。或有伤损。血则随针出。即不可止。亦不得重手按之。恐血更多。可轻轻之。又须缓气。徐徐用力逼之。血即自止。若血不止。必见大伤。则待血凝塞。针孔则合也。可依旧法。用药将息。转针不过子午。若针觉坚急者。则是入膜。若放手犹滑。及未得全入。若已入了。其眼觉痛。若痛且住歇少时。更渐进之。临欲过膜。痛即更甚。方便用意针过。待痛稍定。即可倒针向瞳仁。与瞳仁齐平。拨之向下。不得绝重手也。离瞳仁微近。开眼便见物。既见物。须捻眼合。缓缓抽针出了。停五十息。久开得明。明见物分明。即以绵封之。依法将息。勿令光度稍失其宜。即翳晕却上。准前更开亦得。若拨后有动静。随状止之。若有痛处。以手随处之即定。若大痛不定。
    即以火熨之。凡欲下针。预向人说。虑恐下手疾。人惊恶呕吐。亦须药止痛。以大黄木香等为末。以醋浆水和如泥。作饼子拓之即定。或吐不定。含白梅咽津。仍预先含之。吐逆盛。即难止。凡诸药须预备拟。不可临时阙也。痛久不可忍。即见损也。开眼后。绵封七日。
    吃豉粥仰卧。不得转动侧卧。常须人看。不得离人。勿高声呼唤。大小便缓缓扶起。勿令患人用力。及不得洗面。避风将息。七日后开封。若见物犹白色。或如霜雪。盖是眼嫩故也。
    亦未可全除封。看物即可时时一开。若看物甚即睛疼。必有所损。二七日后。方可除封。有物状如衣带飞虫。悬针之动。水轮未定。吃药渐渐自已。三七日外。眼忽痒。无虑也。凡开眼时。患人不得太饱。亦无令饥也。既开见物。或有痛处。随左右针之。及捻左右督脉。
    颞风府等穴。若针痕痛二三日即自定也。一月不用洗面。恐水入针孔有损也。宜以绵渍盐汤。微微拭之。七日内不得吃饭。恐动牙关。应着水轮。故须吃粥及软烂之物。夫治眼不论障翳。及错杂状候之眼。皆不得当风看日。及喜怒房事。五辛酒面。炙爆毒物。并宜断之。
    唯须宽缓情性。慎护调摄。即无不瘥也。若纵恣乖违。触犯禁忌。则自贻其咎矣。
    


前一页 ◇ 治眼睛疼痛诸方
后一页 ◇ 治眼内障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