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辨太阳病形证
    伤寒一日。太阳受病。若脉静者未传诸脏。烦(躁)欲吐。脉急数者。乃传别脏也。宜桂枝汤。
    太阳为病。头痛项强而恶寒。其脉浮数。宜桂枝汤。太阳中风发热而恶寒。宜桂枝汤。
    太阳病中风脉。其阳浮而弱。浮者热自发。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便汗出。欲去其邪。更宜服桂枝汤。
    太阳病若下之。其气上冲。可与桂枝汤。
    太阳病发其汗。汗出不止者。其人必恶寒。小便难。四肢拘急者。宜桂枝附子汤。
    太阳病若下之。其脉促。胸中满。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宜服桂枝汤发其汗。
    太阳病下之不愈。其脉浮者为在外。汗之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服桂枝汤烦热不解者。当先针风池风府穴。乃与桂枝汤即愈。
    太阳病自汗出。此为荣气和。卫气不和。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表和即愈。
    宜桂枝汤。
    太阳病时自发热。汗出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当更发汗即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汗已解。半日后复烦躁。其脉浮数者。可复发其汗。宜桂枝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也。宜麻黄汤。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痛。心烦目瞑。剧者必衄。衄者欲解也。宜麻黄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体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宜麻黄汤。
    太阳病脉浮而数者。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自利。宜术附汤。
    太阳与阳明病而不利。但呕者。宜葛根半夏汤。
    太阳病项背强无汗。而恶风者。宜麻黄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宜大青龙汤。
    太阳病脉浮缓。其身不痛。但重。或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可大青龙汤。
    太阳病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或渴或利。小腹满或喘者。宜小青龙汤。
    太阳病发汗。汗解后。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体动。宜玄武汤。
    太阳病不解。结热在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其外不解。尚未可攻。当解其外。宜桂枝汤。外已解小腹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
    太阳病反下之。遂痢不止汗出者。宜葛根黄连汤。
    太阳病吐下发汗后。而微烦。小便数。大便坚。可小承气汤。
    太阳病发汗。大汗出。胃干烦躁不得眠。其人欲饮水。当稍稍饮之。令胃气和即愈。脉浮。小便利。微热渴者。宜五苓散。
    太阳病发汗后。脉浮而数。复渴者。宜五苓散。
    太阳病汗出而渴。宜五苓散。不渴宜茯苓散。
    太阳与少阴合病。而自痢者。宜黄芩汤。呕者加半夏生姜汤。
    太阳病发汗后。腹胀满者。宜浓朴汤。
    太阳病汗后。心下痞满。宜泻心汤。
    太阳病汗出后。胃中不和。心下痞坚。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而痢。宜半夏泻心汤。
    太阳病外未解。数下之。遂夹热而痢。痢不止。心下痞满。表里不解。宜桂枝人参汤。
    

[卷第八] 辨阳明病形证
    伤寒二日。阳明受病。阳明者。胃中寒是也。宜桂枝汤。
    太阳病而发汗。汗虽出复不解。不解者转属阳明也。宜麻黄汤。
    阳明病外证身热汗出。而不恶寒。但恶热。宜柴胡汤。
    阳明中风。头痛口苦。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下之即小便难。宜桂枝麻黄汤阳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然汗出。欲作坚症也。所以然者。胃中水谷不化故也。宜桃仁承气汤。
    阳明病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热必哕者。胃中虚冷也。宜半夏汤。
    阳明病脉迟发热。头眩。小便难。此欲作谷疸。下之必腹满。宜柴胡汤。
    阳明病当多汗而反无汗。身如虫行皮中之状。此为久虚故也。宜术附汤。
    冬阳明病反无汗。但小便利。呕而咳。手足厥。其头必痛。宜建中汤。
    冬阳明病脉浮而紧。必发潮热。其脉浮者。宜黄芩汤。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热壅。必发黄也。宜茵陈汤。
    阳明病被火灸。其额上微有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宜茵陈汤。
    阳明病口干。但漱水不欲咽者。必鼻衄也。宜黄芩汤。
    阳明病若小便少者。津液当还入胃中故也。凡发汗太过。故令大小便难。宜茯苓汤。
    阳明病当心下坚满。不可下之。宜半夏汤。
    阳明病不吐下而烦者。可与承气汤。
    阳明病其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体必重腹满而喘。有潮热。可攻其里。手足然汗出。
    为大便已坚。宜承气汤。
    阳明病若汗出多。而微恶寒。为外未解。无潮热。不可与承气汤也。若腹大。便难。可与小徐徐胀。
    阳明病其人多汗。津液外出。胃中干燥。大便必坚。坚者则谵语。宜与大承气汤。
    阳明病谵语妄言。发潮热。其脉滑疾者。宜承气汤。
    阳明病脉浮。咽干口苦腹满。汗出而喘。不恶寒反恶热。心躁。谵语不得眠。胃虚。客热舌燥。宜栀子汤。
    阳明病若脉浮发热。渴而欲饮水。小便不利。宜猪苓汤。
    阳明病若脉浮迟。表热里寒。下痢水谷。宜四逆汤。
    阳明病若胃中虚冷。其人能食。饮水即哕。脉浮发热。口鼻中燥能食者。必衄。宜黄芩汤。
    阳明病汗出而多渴者。不可与猪苓汤。汗多者胃中燥也。汗少者宜与猪苓汤。利其小便阳明病固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者。心中烦壅。饥而不能食。头有汗出。宜栀子汤。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利。胸胁烦满不止。宜小柴胡汤。
    阳明病胁下坚满。大便秘而呕。口燥。宜柴胡汤。
    阳明病中风。其脉浮大。短气心痛。鼻干嗜卧。不得汗。一身悉黄。小便难。有潮热而哕。耳前后肿。刺之虽小差。外若不解。宜柴胡汤。
    阳明病其脉迟。汗出多而微恶寒。为表未解。宜桂枝汤。
    阳明病脉浮无汗。其人必喘。当须发汗。宜麻黄汤。
    阳明病发热而汗出。此为热退。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体无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浆。此为瘀热在里。必发黄也。宜茵陈汤。
    阳明病其人喜妄。必有蓄血。为本有瘀热。大便必秘。宜抵当汤。
    阳明病脉实者当下。脉浮虚者当汗。下者宜承气汤。汗者宜桂枝汤。
    阳明病发作有时。汗不解。腹满痛。宜承气汤。
    阳明与少阴合病。而自痢脉浮者。为顺也。滑而数者。有宿食。宜承气汤。
    阳明病脉浮。发热无汗。表不解。渴欲饮水。宜白虎汤。
    

[卷第八] 辨少阳病形证
    伤寒三日。少阳受病。口苦干燥目眩。宜柴胡汤。
    少阳病。胁下坚满。干呕不能饮食。往来寒热。若未吐下。其脉沉紧。可与柴胡汤。
    少阳病若已吐下。发汗谵语。服柴胡汤。若不解。此欲为狂病。随其证而治之。
    少阳中风。两耳生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宜柴胡汤。
    伤寒病脉弦细。头痛而发热。此为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为属胃。胃和即愈。不和即烦而悸。宜柴胡汤。
    伤寒三日无大热。其人烦躁。此为阳去入阴故也。宜茯苓汤。
    

[卷第八] 辨太阴病形证
    伤寒四日。太阴受病。腹满吐食。下之益甚。时时腹痛。心胸坚满。若脉浮者。可发其汗。沉者宜攻其里也。发汗者宜桂枝汤。攻里者宜承气汤。
    太阴中风。四肢烦痛。其脉阳微阴涩而长。为欲愈也。宜青龙汤。太阴病痢而不渴者。
    其脏有寒。当温之以四逆汤。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为系在太阴。小便不利。其人当发黄。宜茵陈汤。
    太阴病不解。虽暴烦下利。十余行而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实。腐秽已去故也。宜橘皮汤。
    太阴病下之后。腹满时痛。宜桂心芍药汤。若太实腹痛者。宜承气汤下之。
    


前一页 ◇ 伤寒受病日数次第病证
后一页 ◇ 辨少阴病形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