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五] 劳黄证候 |
劳黄者,四肢无力,骨节烦疼,或时吐逆,不能下食,鼻中干燥,身热疼闷,渐觉羸瘦,寒热不定。若喘息气粗者,难治。烙心俞二穴、玉枕穴、章门二穴、百会劳宫二穴、曲骨穴。 治劳黄,柴胡散方。 柴胡(一两去苗)茵陈(半两)犀角屑(半两)麦门冬(一两去心)鳖甲(二两涂醋,炙微黄,去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
[卷第五十五] 脊禁黄证候 |
脊禁黄者,腰背急硬,口噤不言,喘息气粗,眼中出血,心神恍惚,状如中风。烙百会、心俞二穴、上管穴、肝俞二穴、承浆穴、魂舍二穴、气海穴、下廉二穴、绝骨二穴、次烙鼻柱及大椎骨上。 治脊禁黄,独活散方。 独活(一两)麻黄(一两去根节)犀角屑(半两)秦艽(半两去苗)桑根白皮(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
[卷第五十五] 食黄证候 |
食黄者,闻食气吐逆,心腹胀满,身体疼痛,喘息气粗,食饮不下,或时虚汗,肠中结燥,亦似心黄,梦见神鬼。烙章门二穴、关元穴、脾俞二穴、上管穴、中管穴。 治食黄,腹中结燥,茅根散方。 茅根(一两锉)甘草(一分炙微赤,锉)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上件药,捣筛为散。分为五服,每服,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如人行五七里再服,以利为度。 又方 商陆(一两)栝蒌根(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葱白汤调下一钱。 |
[卷第五十五] 火黄证候 |
火黄者,遍身如火色,两腋下有赤点子,状如粟米或如麦麸。其点子紫色多,黑色少者,可治;黑色多,紫色少者,难治。烙百会穴、天窗穴及背脊两傍。 治火黄方。 上,取生栝蒌根,捣绞取汁。不计时候,服半中盏。 |
[卷第五十五] 阴黄证候 |
阴黄者,身如熟杏,爱向暗卧,不欲闻人言语,四肢不收,头旋目痛,上气痰饮,心腹胀满,面色青黄,脚膝浮肿,小便不利。烙肾俞二穴、气海穴、胃管穴、阴都二穴。 治阴黄,秦艽散方。 秦艽(一两去苗)旋复花(半两)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牛乳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
[卷第五十五] 气黄证候 |
气黄者,上气心闷,腹肋胀痛,两脚冷疼,睡卧不安,小便淋涩,状似脾黄。烙气海穴、肺俞二穴、足阳明二穴。 治气黄方。 苦葫芦子仁(一两微炒)上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一钱,以得吐为度。 |
[卷第五十五] 黄证候 |
黄者,头痛口苦,舌根干黑,喘息不调,鼻中血出,心神烦乱,作怅望之声,小便赤色如红花汁。若眼不能开者,难治。烙耳尖上五分及耳前五分、头两角太阳穴、百会穴、玉枕、心俞二穴、足阳明二穴及手足心。 治黄,生地黄散方。 生干地黄(一两)犀角屑(一分)黄芩(一分)竹茹(一分)麦门冬(一分去心)上件药,捣筛为散。以水二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分为二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
[卷第五十五] 髓黄证候 |
髓黄者,身体赤黄,四肢不举,肌肉战掉,鼻中出血,两脚疼闷,一手专安额上,身不壮热,爱冷处卧。烙下廉二穴、百会穴、肺俞二穴、接脊穴、绝骨二穴。 治髓黄,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一两)柴胡(一两去苗)人参〔二(一)两去芦头〕羚羊角屑(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不计时候温服。 |
[卷第五十五] 房黄证候 |
房黄者,眼赤身黄,骨髓烦疼,头目昏痛,多饶睡卧,体虚无力,夜多梦泄,神思不安,腰脚酸疼,小便黄赤。烙肾俞二穴、膀胱俞二穴、足三里二穴、关元穴、气海穴。 治房黄,鹿茸散方。 鹿茸(一两去毛,涂酥,微炙)熟干地黄(一两)山茱萸(一两)五味子(一两)黄(一两锉)牡蛎(一两烧为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二钱。 |
[卷第五十五] 血黄证候 |
血黄者,头痛心闷,眼运欲倒,胸膈热壅,鼻衄不止,咽喉干燥,舌上生疮。若身热如火,头面肿者,难治。烙心俞二穴、百会穴、足阳明二穴、下廉二穴及手足心。 治血黄,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两)黄芩(一两)栀子仁(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川升麻(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不计时候温服。 |
[卷第五十五] 忧黄证候 |
忧黄者,面色青黄,手足痛疼,多吐涎沫,咳嗽不止,兼吐脓血,肌肤消瘦,行步欲倒,状同劳黄。烙背心,次烙胆俞二穴、心俞二穴, 治忧黄,秦艽散方。 秦艽(一两去苗)柴胡(一两去苗)鳖甲(一两涂醋,炙微黄,去裙)黄(半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芩(半两)犀角屑(半两)甘草(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不计时候温服。 |
[卷第五十五] 惊黄证候 |
惊黄者,面色青黄,心多惊悸,口舌干燥,不肯眠卧,卧即多言语、狂乱,身体壮热。 烙风池二穴,后烙天窗穴、心俞二穴。 治惊黄,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两)白藓皮(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沙参(半两去芦头)茵陈(半两)川升麻(半两)川朴硝(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
[卷第五十五] 花黄证候 |
花黄者,面色似红花,头目疼重,寒热如疟,恒多脚冷,早起即轻,午后发重,进退不定,状同神祟。烙百会穴、手阳明二穴、关元穴、足阳明二穴。 治花黄,知母散方。 知母(一两)地骨皮(一两)柴胡(一两去苗)石膏(一两)栀子仁(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不计时候温服。 |
[卷第五十五] 疟黄证候 |
疟黄者,面色萎黄,增寒壮热,头痛不止,口干多渴,四肢羸瘦,不能饮食,或好或恶进退不定。烙肺俞二穴、百会穴、风府穴、天窗穴、太阳二穴、玉枕穴及耳尖上五分。 治疟黄,恒山散方。 恒山(一两)茵陈(一两)赤茯苓(一两)知母(一两)鳖甲(一两涂醋,炙令微黄,去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豉四十九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
[卷第五十五] 水黄证候 |
水黄者,身面青黄,脚膝浮肿,心腹胀满,上气烦闷,语声不出。烙关元穴、伏兔穴、下管穴、足三里二穴、承山二穴、百会穴及背心。 治水黄方。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遂(一钱煨,令微黄)上件药,捣碎,都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分为二服,如人行五十里再服,得利即住服。 |
[卷第五十五] 蛇黄证候 |
蛇黄者,腰背反张,口苦舌缩,嚼衣裳,伏地似隐,不多言语,难盖衣被,少开眼目,或时叫唤,心神不定。烙前心、背心、足阳明二穴及气海穴。 治蛇黄,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沙参(一两去芦头)秦艽(半两去苗)茵陈(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