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七] 导引第五
    《养生要集》云∶《宁先生导引经》云∶所以导引,令人肢体骨节中诸恶气皆去,正气存处矣。
    《太素经》杨上善云∶导引谓熊颈鸟伸、五禽戏等,近愈痿万病,远取长生久视也。
    《华佗别传》云∶佗尝语吴普云∶人欲得劳动,但不当自极耳。体常动摇,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疾则不生。卿见户枢虽用易腐之木,朝暮开闭动摇,遂最晚朽。是以古之仙者赤松、彭祖之为导引,盖取于此。
    《养生要集》云∶率导引常候天阳和温、日月清静时,可入室。甚寒、甚暑,不可以导引。
    又云∶《导引经》云∶凡导引调气养生,宜日别三时为之。谓卯、午、酉时,临欲导引,宜先洁清。
    又云∶道人刘京云∶人当朝朝服玉泉,使人丁壮,有颜色,去虫而坚齿。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未起早嗽漏之满口乃吞之。辄辄喙齿二七过,如此者,二乃止,名曰练精。
    又云∶《养生内解》云∶常以向晨摩指,少阳令热,以熨目,满二七止。
    又云∶常以黄昏指目四,名曰存神光满。
    又云∶拘魂门、制魄户,名曰握固。令人魂魄安。魂门魄户者,两手大母指本内近爪甲也。
    此固精、明目、留年、还白之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入。(握固法∶屈大母指着四小指内抱之。积习不止,眠中亦不复开。一说云令人不厌魅。)又云∶常以向晨摩目毕喙齿三十六下,以舌熟KT二七过,嗽漏口中津液,满口咽之。
    三过止,亦可二七喙齿,一喙一咽,满三止。
    又云∶旦起东向坐,以两手相摩令热,以手摩额上至顶上,满二九止,名曰存泥丸。
    又云∶清旦初起,以两手叉两耳,极上下之,二七之,令人耳不聋。
    又云∶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下,止邪气,令面有光。
    又云∶令人摩手令热,当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疾皆除。
    《服气导引抄》云∶卧起先以手巾若浓帛拭项中、四面及耳后,皆使员匝温温然也。顺发摩头,若理栉之,无在也。(谓卧初起先宜向壬行此法,竟乃为KT手及诸事。)《千金方》云∶自按摩法∶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走马,此是婆罗门法。一两手相捉向戾如洗手法。一两手浅相叉,翻覆向胸;一两手相捉,共按髀(左右同。)一两手相重按髀,徐徐戾身。一如挽五石弓力左右同。一作拳向前筑(左右同。)一如拓石法(左右同。)一以拳却顿,此是开胸(左右同。)一太坐殿身,偏如排山。一两手抱头,宛转髀上,此是抽胁。
    一两手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一以手反捶背上(左右同。)一大坐曳脚,三用当相手反制向后(左右同。)一两手拒地回顾,此是虎视(左右同。)一立地反拗三举。一两手急相叉,以脚蹋手中(左右同。)一起立以脚前后踏(左右同。)一太坐曳脚,用当相手拘所曳脚,着膝上,以手按之(左右同。)凡一十八势,但老人日别能依此法三遍者,如常补益延年续命,百病皆除,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
    又云∶每日恒以手双向上招下傍下傍,招前招后,下又反手为之。
    又云∶人无问有事无事,恒须日别一度遣人踏背及四肢颈项。若令熟踏,即风气时气不得着人,此大要妙,不可具论之。
    《唐临香港脚论》云∶每旦展脚坐。手攀脚七度,令手着指渐至脚心,极踏手用力攀脚,每日如此,香港脚亦不能伤人。
    《苏敬香港脚论》云∶夏时腠理开,不宜卧眠。眠觉令人按,勿使邪气,稽留,数劳动开节常令通畅,此并养生之要,提拒风邪之法也。
    

[卷第二十七] 行止第六
    《千金方》云∶凡人有四正∶行正、坐正、立正、言正。饥须止,饱须行。
    又云∶凡行立坐,勿背日月。
    又云∶寒跏趺坐,暖舒脚眠,峻坐以两足作八字,去冷,治五痔病。
    又云∶或行及乘马不用回顾,回顾则神去人。
    《养生志》云∶旦起勿交臂膝上坐,凶。
    

[卷第二十七] 卧起第七
    《养生要集》云∶内解曰∶卧当正偃正四肢,自安无侧无伏无劬无倾,常思五脏内外昭明。欲卧,无以人定时加亥,是时天地人万物皆卧为一死与鬼路通,人皆死吾独生矣。欲卧,常以夜半时加子,是时天地人万物皆卧,为一生生气出还,不与人同卧息,常随四时八节。
    春夏蚤起,与鸡俱兴;秋冬晏起,必得日光。无逆之,逆之则伤。
    《千金方》云∶春欲兴卧早起,夏及秋欲偃息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而晏起,皆益人。
    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言晏起,莫在日出后。
    又云∶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此为常法。
    又云∶暮卧常习闭口,口开即失气,又邪恶从入。
    又云∶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
    又云∶睡不厌KT,觉不厌舒。(凡人舒睡则有鬼物魇邪得便,故逐觉时乃可舒耳。)又云∶丈丈夫头勿北首卧,卧勿当梁脊下卧讫勿留灯烛,令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
    又云∶行作鹅王步,眠作师子眠。(右胁着地屈膝。)又云∶凡眠,先卧心,得卧身。
    又云∶人卧一夜,作五覆恒遂更转。
    又云∶人卧讫,勿张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色。
    又云∶不得尽眠,令人失气。
    又云∶夜卧勿覆其头,得长寿。
    又云∶夜卧当耳,勿有孔吹耳聋。
    《枕中方》云∶勿以冬甲子夜眠卧。
    《千金方》云∶凡人厌,勿燃明唤之定厌死不疑暗唤之吉,亦不得近而急唤。
    又云∶人眠,勿以脚悬蹋高处,久成肾水及损房,足冷。
    又云∶夏不用屋上露面卧,令面皮肤喜成癣。(一云面风。)又云∶人头边勿安火炉,日别承火气,头重目精赤及鼻干。
    

[卷第二十七] 言语第八
    《养生要集》云∶《中经》曰∶人语笑欲令少,不欲令声高,声高由于论义理,辨是非相嘲调说秽慢,每至此会,当虚心下气与人不竞。若过语过笑,损肺伤肾,精神不定。
    《千金方》云∶冬日正可语,不可言。(自言曰言,答人曰语。有人来问,不可答,不可发也。)又云∶冬日触冷行,勿大语言开口。
    又云∶语作含钟声。
    又云∶行不得语,欲语须作立乃语。(行语令人失气。)又云∶纵读诵言语,常想声在气海中。(脐下也。)又云∶旦起欲得专言善事,不欲先计钱财。
    又云∶旦下床勿叱吐呼,勿恶言。
    又云∶旦勿嗟叹。
    又云∶凡清旦恒言善事,闻恶事即向所来方三唾之,吉。
    又云∶日初入后勿言语读诵,必有读诵,宁待平旦。
    又云∶寝不得语。(言五脏如钟磬,不悬不可出声。)又云∶夜梦不可说之,旦以水向东方之,咒曰∶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即无咎。
    又云∶梦之善恶,勿说之。
    《养生志》云∶旦起勿言奈何,亦勿歌啸,名曰请福吉。
    又云∶眠讫,勿大语,损气少气力。
    又云∶眠时不得歌咏,歌咏不详事起。
    《枕中方》云∶夫学道者,每事欲密,勿泄一言,一言辄减一算,一算三日也。
    

[卷第二十七] 服用第九
    《太素经》云∶歧伯曰∶衣服旦欲适寒温,寒无凄凄,暑无出汁。
    《养生要集》云∶青牛道士曰∶春天天气虽阳暖,勿薄衣也。常令身辄辄微汗乃快耳。
    《千金方》云∶衣服器械,勿用珠玉金宝增长过失。
    又云∶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得伤寒霍乱,不消食,头痛。
    又云∶春冰未泮,衣欲下浓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
    又云∶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粉身,不尔令人小便不利。
    又云∶旦起衣有光者,当户三振之,咒云∶殃去,殃去,吉。
    《养生志》云∶旦起着衣,反者更正,着,吉。
    又云∶旦起衣带抱人,或结三振云∶殃去,殃去吉。
    又云∶高枕远唾损寿。
    《本草食禁杂法》云∶勿向北冠带,大凶。
    


前一页 ◇ 用气第四
后一页 ◇ 居处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