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魃病方第九十
    《病源论》云∶小儿所以有魃病者,妇人怀娠,有恶神道(导)其腹中胎,如娠(妒)嫉而制伏他小儿令病也。妊娠妇不必悉能(制)魃,人时有此耳。魃之为疾,喜生微下,寒热有去来,毫毛发KTKT不悦,是其证也。魃音制。
    《千金方》灸(炙)伏翼,熟嚼哺之。
    篇KT〔切,一升(斤)〕冬瓜〔切,一升(斤)〕以水五六升,煮六七沸,去滓,稍以浴之出。(出《新录方》。)《苏敬本草注》云∶白马眼疗小儿魃,母带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客忤方第九十一
    《病源论》云∶小儿中客忤者,是小儿神气嫩(软)弱,忽有非常之物,或者未经识见之人触之,与儿(鬼)神气相忤而发病,谓之客忤也。又名中客,又名中人。其状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腹痛反倒夭矫,面变易五色,状似痫,但眼不上,摇耳,其脉弦(强)急数者是也。若失时不治,小久则难治。若乳母饮酒过醉及房劳喘后乳者最剧,能杀儿也。
    《千金方》云∶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虽是乳人父母,或从外还,衣服或经履鬼神,粗恶异气,牛马之气,皆为忤也。
    又云∶凡小儿衣,布帛绵中不得有头发,履中亦尔,白衣青带,青衣白带,皆令儿中忤。
    又云∶凡非常人及物从外来,亦惊小儿。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异物,当持儿避之,勿令儿见也。若不避者,烧牛屎灰令常烟,置户前,则善。治之方∶马屎三升,烧令烟绝,以酒三升煮三沸,去滓,浴儿。
    又方∶烧母衣带三寸并发,合服汁,服之。
    《极要方》∶蚯蚓屎,灶中黄土,等分为散,水和涂儿头上及手心。
    又方∶取铜镜鼻烧令赤,着小许酒中代饮之,小儿又能饮合之,即愈。取热马屎一丸,注取汁饮之,儿下便愈。
    《短剧方》∶吞麝香如大豆,立愈。
    又方∶取衣中白鱼十枚,末,以涂母乳头令儿饮之,入咽即愈。
    《葛氏方》∶令儿仰卧,以小盆着胸上,烧甑蔽于盆中,火减即愈。
    《产经》云∶牛黄如大豆研,饮之即效。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夜啼方第九十二
    《病源论》云∶小儿夜啼者,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并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搏,或烦或痛,令儿夜啼也。亦有犯触禁忌,令儿夜啼。
    《龙门方》∶取镜系床脚即止。
    又方∶书脐上作田字,瘥。
    《短剧方》少小夜啼至明安寝,夜辄啼,芎散方∶芎(二分)术(二分)房己(二分)凡三物,捣下筛,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散,散者,服之多少,以意节度。
    《产经》∶真珠少许,以水和,涂腹上。
    又方∶取车膏着脐中。
    《集验方》取空井中草,悬户上,勿令母知。
    今按∶《本草拾遗》云∶井口边草,潜着母卧席下,勿令知。
    《玄感方》取干(牛)屎手许,安母卧席下,(卧上)勿令母子俱知,吉。
    《葛氏方》∶取犬颈下毛,缝囊裹以系儿两手立止。
    又方∶暮取儿衣,以系柱。
    《千金方》∶以妊身时,食饮偏有所思物,(以此)哺儿愈。
    《本草拾遗》云∶灶中土及四交道中土,合末以饮小儿,辟夜啼。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惊啼方第九十三
    《病源论》云∶小儿惊啼者,是于眠睡里忽然啼而惊与觉也;由风热邪气乘于心脏,生热,精神不定,故卧不定,则惊而啼也。
    《产经》云∶真珠少许,以水和,涂腹,良。
    《葛氏方》捣柏子仁以一刀圭饮之。
    《千金方》酒服乱发灰。
    又方∶车辖肪,纳口中脐中。
    又方∶烧皮三寸灰,着乳头饮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啼方第九十四
    《病源论》云∶小儿在胎时,其母将养,伤于风冷,邪气入胞,伤儿脏腑。故儿生之后,邪犹在儿腹内,邪动与正气相搏则腹痛,故儿张蹙气而啼也。
    《千金方》∶取新出马屎一丸,绞取汁,含之。
    又方∶烧猪屎沸汤,淋取汁,浴之,并与少许饮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疟病方第九十五
    《病源论》云∶疟病者,夏伤于暑,至秋风邪乘之发。小儿未能触胃于暑亦病疟者,是乳母抱持解脱,不避风也。
    《千金方》∶生鹿角末,发先时便服一钱匕。
    又方∶烧鳖甲,酒服方寸匕,至发时服三匕,并火灸身。
    《葛氏方》云∶临发时,捣大附子,下筛和苦酒涂背上。
    又方∶石上菖蒲浓煮,浴儿。(三四时亦佳也)。
    今按∶《集验方》∶桃叶二七枚按心上,艾灸叶上十四壮。
    《葛氏方》云∶恒山四分,小麦三合,淡竹叶切一升。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之。
    (今按∶《产经》云∶儿生四十余日至六十日者,分三服,或至百日服二合半,或于二百日一服三合。)《产经》云∶师左手持水碗,右持刀子,正面于北儿曰∶北斗七星,主知一切死生之命,属北斗之君王某甲病疟,勿令流行。诵三遍讫,禹步就病儿前,令视碗中,师则吐呵,以其持刀刺碗中儿影,急急如律令,勿令及顾。甚秘验,过病发后取刀子。(《范汪方》同之。)又法∶头面胸背上皆笔作“天公”字,胸上书作咒日∶太山之下有不流水,上有神龙,九头九尾;不食余物,正食疟鬼,朝食一千,暮食五百,一食不足,遣我来索。疟鬼闻之,亡魄走行千里。用朱书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伤寒方第九十六
    《产经》云∶治小儿伤寒头痛方∶生葛汁(六合)竹沥(六合)凡二物,相不(和)煮,两三岁儿,分三服。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猝死方第九十七
    《葛氏方》∶治小儿猝不知何所疾,痛而不知人,便绝死方∶取雄鸡冠血,临儿口上割,令血出,沥儿口,入喉便活。
    《子母秘录》∶盐汤极咸,作服一升,取吐即活。
    又方∶热汤和灰拥封之即活。
    《范汪方》∶热马屎一丸,绞取汁吞,儿下喉愈。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注病方第九十八
    《病源论》云∶注之言住也,谓其风邪气留人身内也。
    《千金方》云∶取灶突中灰三指撮,盐末等服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数岁不行方第九十九
    《病源论》云∶小儿生,自变蒸至于能语,随日数血脉骨节备成。其髌骨成则能行,骨是髓之所养。若禀生血气不足者,即髓不死强,故其骨不即成,而数岁不能行也。
    《千金方》∶取丧家未闭户时,盗取其饭以哺儿,不过三日即行,勿令人知之。(今按∶《短剧方》取束哺之,日三便起。)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四、五岁不语方第百
    《病源论》云∶人之五脏有五声,脾之声为言,小儿四五岁而不能言者,内在胎之时,其母猝有惊怖,内动于儿脏,邪气乘其脾,使脾气不和故也。
    《千金方》∶灸足两踝上三壮。
    又方∶末赤小豆,和酒涂舌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无辜方第百一
    《病源论》云∶小儿面黄发直,时壮热,饮食不生肌肤,积经日月,遂致死者,谓之无辜。言天上有鸟,名无辜,昼伏夜游,儿洗小儿衣席,露之经宿。此鸟则飞从上过,而取此衣与小儿着,并席与儿卧,便令儿着此病也。
    《崔侍郎方》∶以酢煮大黄末为丸,服之甚验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大腹丁奚方第百二
    《病源论》云∶小儿大腹丁奚病者,由哺食过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故也。其病腹大、颈小、黄瘦是也。
    《葛氏方》∶取生韭根,捣,以猪膏煎,稍稍服之。
    又方∶熟炙鼠肉若伏翼肉,以哺饮之。
    《苏敬本草注》云∶牛脐中毛烧服之。
    《录验方》∶甘草十八分。一物下筛,蜜和为丸。一岁儿服如小豆粒二十九,日二三,不妨食及乳,服尽更合。
    


前一页 ◇ 治小儿痫病方第八十九
后一页 ◇ 治小儿霍乱方第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