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耳方第三十一 |
《病源论》云∶小儿肾脏盛而有热者,热上冲于耳,津液壅结则生脓汁。亦有因沐浴,水入耳内而不顷沥停积,搏于血气,蕴结成热,亦令有脓汁。皆谓之耳。(久不瘥变成聋。)《集验方》云∶桃核中仁,熟冶,末,(热)或以裹塞耳,常用,良。 《效验方》云∶烧杏仁黄香塞耳。 又方∶黄连、矾石各二两,下筛,如枣核,吹纳耳中,立止。 《产经》云∶捣桂末,以鱼膏和,塞耳,不过三四日。 又方∶釜下灰吹入耳中,令入深,无苦即自丸出,良。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耳中百虫入方第三十二 |
《产经》云∶以苦酒灌之便出。 又方∶油脂灌耳中,良。 又方∶水灌注之(佳)。 又方∶熬麻子绵裹,塞耳即出。 又方∶桃叶汁灌耳中。 又方∶以革带钩向耳孔,即诸虫皆出。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耳蚁入方第三十三 |
《产经》云∶炙猪膏,香物,安耳孔边,自出,良。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耳蜈蚣入方第三十四 |
《产经》云∶以KT树叶裹盐炙,令热,掩耳孔,冷换之即出。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耳蚰蜓入方第三十五 |
《产经》云∶胡麻,熬,以葛囊盛,枕之,虫闻香,即出。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目不明方第三十六 |
《录验方》∶治小儿眼茫茫不见物方∶鱼胆敷目,鲤鲋等良。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目赤痛方第三十七 |
《产经》云∶黄连七枚人乳汁一合(半),渍敷之。(今按∶《极要方》无人乳,黄连数分等用之。)又方∶竹沥汁三合,人乳汁一合,和以绵取药拭目。 又云∶小儿目赤,泪出不止,灸足大指上丛毛中,名大都。 《葛氏方》云∶捣荠菜取汁,以注目中。 《录验方》云∶鲤鱼胆敷之良。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眼烂痒方第三十八 |
《产经》云∶治小儿伤风,间赤烂痒,经年不瘥,青铜散方∶取大铜钱一百文,以好酒三升煎钱令干燥,刮取屑,下筛,稍以纳眼。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眼翳方第三十九 |
《产经》云∶治小儿眼有障翳,大小儿年至七八岁,眼瞳子犹不坚,不宜辄敷食翳散,止单敷瑚瑚散,取如粟米大纳翳上,日再。 又方∶宜单敷马珂散,皆令精细,好浓蜜。(绢筛用之。)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雀盲方第四十 |
《病源论》云∶人有昼而精明,至暝便不见物,谓为雀目,言如鸟雀,暝便无所见也。 《千金方》云∶至黄昏时,看雀宿处,打惊之,雀起飞,乃咒曰∶柴公,我还汝盲,汝还我明。如此三日暝三过为之,眼明也。秘法也。 《产经》云∶见定雀宿处,夜令雀惊起之,曰∶雀,汝目去之。如此三日,即愈。 又方∶大豆七枚,稻一穗,以二物暮向于鼠穴,曰∶穴公穴公,甚甲得雀目,夜无所见故欲汝眼,汝许与之,我获汝眼。诵三遍讫,则以稻置孔口,则曰∶我得鼠目,暗夜能视。 豆穗置鼠窟而起,去之。如此三夕。验。秘术。 《新录方》云∶鲤鱼、鲋鱼胆敷并良。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目昧第四十一 |
《产经》云∶以猪脂着鼻孔中,随目左右以鼻嗡KT之讫,闭目仰寤寐,须臾,不复知昧处,有验。 又方∶早起对户门再拜跪言∶户门狭小,不足宿客。愈之。 又方∶吞蚕砂一枚,即出。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目竹木刺方第四十二 |
《产经》云∶鲍鱼二,以绳贯,以水煮,令烂,取汁灌目中,即出。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目芝草沙石入方第四十三 |
《产经》云∶研好墨,以新笔注瞳子上,良。 又方∶取麦汁注目中。 又方∶烧甑带末,服方寸匕,立出。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眼为物撞方第四十四 |
《产经》云∶炙羊肉慰之,勿令甚热,无羊用猪肉,良。 又方∶好黄连去毛细切,以人乳汁渍令黄色,如大豆许,着目中,仰卧,勿覆之,甚佳。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燕口方第四十五 |
《病源论》云∶小儿燕口,两吻生疮,此由脾胃有客热,上气熏于口,两吻生疮。自白色如燕子之吻,故名为燕口。 《千金方》揪云∶烧发灰和猪脂涂之。 又方∶KT白皮及湿粘贴,四五度。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口疮方第四十六 |
《病源论》云∶小儿口疮,由血气盛,兼将养过温,必有客热,热熏上焦,故口生疮。 《产经》云∶取乌贼鱼骨烧作屑,以乳汁和,涂口中疮上。 《葛氏方》云∶(治小儿口疮不得饮乳方)∶桑白汁涂疮上,日夜十余过。(《产经》云∶涂乳以饮儿,良。)《博济安众方》∶以白矾,锻石涂之。 又方∶牛膝炙根,酒煎含之。 《极要方》云∶取赤葵茎灸(炙)为末,蜜和含之。 《苏敬本草注》云∶槟榔帽。作灰敷之。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口下黄肥疮方第四十七 |
《病源论》云∶小儿有涎唾多者,其汁流溢,浸渍于颐,生疮,黄汁出,浸淫肥烂,挟热者,疮汁则多。 《千金方》云∶治小儿口下黄肥疮方∶熬灶上饭令焦,末敷之。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唇疮方第四十八 |
《葛氏方》云∶葵根烧末敷之。 《经心方》云∶蟾蜍烧末敷之。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紧唇方第四十九 |
《单要方》云∶泽兰心,嚼以敷之。 又方∶肉机上垢涂之。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口噤方第五十 |
《病源论》云∶小儿中风口噤者,是风入颈项(颊)之筋故也。 《录验方》云∶服竹沥汁二合,分温四分(服)。 又方∶灸百会穴。 《僧深方》∶取雀矢白,丸如麻子,服之即愈。 《千金方》∶鹿角粉、大豆末分等和,涂乳饮儿。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重舌方第五十一 |
《病源论》云∶小儿重舌者,心脾热故也。 其状附舌下,如舌而短,故谓之重舌也。 《葛氏方》∶以儿着箕中东向,纳中灸箕舌三壮,良。 又方∶釜月下土苦酒和,敷舌下。 《短剧方》∶以赤小豆屑洒和,敷舌上。又方∶烧乱发作未,敷舌上,良。 又方∶用以栗哺之,良。 《徐大山方》∶甑带烧灰,末,敷之。 《极要方》∶取蒲黄敷上,良。 又方∶取衣中白鱼烧作屑,敷舌下。 《产经》云∶以铍针刺舌上(下)肿者,令血,有刺大脉。 又方∶烧乌扇根苦酒和,涂上。 《徐大山方》∶甑带烧灰敷之。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舌上疮方第五十二 |
《病源论》云∶小儿苦心脏有热,舌上生疮也。 《短剧方》∶用乌贼鱼骨烧屑,以鸡子黄和,涂喉下及舌下也。(今按∶《产经》云∶以乳汁和涂上。)又方∶清旦起,斫桑木令白汁出,涂乳以饮儿。(今按∶《龙门方》∶涂舌。)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舌肿方第五十三 |
《病源论》云∶小儿舌肿者,心脾俱热,气发于口,故香(舌)肿也。 《千金方》∶釜月下墨末,和醋,涂舌上(下)。 又方∶满口含糖醋,少时热气通,愈。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齿晚生方第五十四 |
《病源论》云∶齿是骨之所终,而为髓之所养也,小儿有禀气不足者,则髓不能充于齿骨,故久不生也。 《葛氏方》∶以薄KT编绳,向东磨齿处,微令破,即生,甚神验。 《极要方》∶雌鼠屎二七枚,以一鼠屎拭齿处,尽二七枚止,二十一日齿当生。(今按∶《短剧方》∶雌鼠屎,一头大一头小是也。)《苏敬本草注》云∶人屎中竹木,以正旦刮之即生也。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齿落不生方第五十五 |
《产经》云∶取牛屎中大豆二七枚,小开儿口,以注齿处即生。(《葛氏方》同之。)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齿间出血方第五十六 |
《范汪方》治少小龈齿间血出,龈皆赤黑色方∶取生雀割之,以血涂龈上及齿间,便愈。 有验。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鼻衄方第五十七 |
《病源论》云∶小儿经脉血气有热,喜令鼻衄也。 《极要方》;取乌马屎,薄绵裹,塞鼻中。 又方∶烧发作灰,少许吹纳鼻中。 《产经》云∶阿胶令烊,水着贴额上良。 又方∶书额上言“今日血忌”,即止。 又方∶书额上言∶“血出不止,流入东海”。良。 |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鼻塞方第五十八 |
《病源论》云∶小儿风冷气入于头脑,停滞鼻间,则气不宣和,结聚不通,故鼻塞也。 《产经》云∶小儿患鼻不通有涕方∶杏仁(二分)蜀椒(一分)附子(一分半)细辛(一分)凡四物,咀,以淳苦酒五合,渍一宿,明旦以成;煎猪肪五两,微火上煎,令附子黄,膏成,绵絮绞去滓,以涂鼻中,日再。 又∶披儿头发,囟上左右以膏摩十数过,良。 《千金方》∶治鼻痛方∶恒以油涂鼻内外。 又方∶涂酥佳。 |
|